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意的重构在20世纪初的格式塔心理学那里,实乃是"完形"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主张"格式塔质"即经验的整体,该整体并非各部分简单的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进行的积极组织和建构。这种新质不属于具体的任何部分,却和各个部分都有联系。这种新质具体表现在诗歌鉴赏过程的同构性、超越性、直觉性效应,对诗歌鉴赏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稼轩词中的“龙”形象十分丰富,它们既是辛弃疾笔下用典的神兽,也被用于比喻皇族成员、岩石、花、雪等人或物象。词作中还屡次出现以“龙”命名的地名,如龙潭、龙泉县、龙安寺等等。此外,图腾、宗教中的“龙”意象及以龙喻文在稼轩词中也偶有涉及。形象各异、内涵丰富的“龙”共同构成了辛词中的龙文化,它们或是用典,或是真实写照,使辛词更加形象生动,进而起到强化词风、突出词人内在情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词“掉书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弃疾词“掉书袋”辨张银升我国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写词六百多首,酣畅淋漓地抒发他的抗金之志及其披投闲置散、老不得申的愤感心情。他在词中多用典故,所以几百年来人们在称赞他“大声鞑,小声铿,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南来刘克庄语)的同时,已不无遗憾地指出...  相似文献   

4.
"神韵说"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格式塔质"是西方20世纪初影响一时的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上的运用,二者在强调艺术的整体观照、主客观相融、直觉等审美表现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然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社会历史文化与作家创作个性等方面有着差异。"神韵说"与"格式塔质"的异同折射出中西文化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的对于生命本身与艺术关系看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夜作”词是指创作于夜晚时刻,或者以夜晚为创作情境的词作,辛弃疾的“夜作”词多达80余首,且不乏被广为传颂的名篇。辛弃疾的“夜作”词在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上均有很高的价值。从内容上看,这些“夜作”词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多面的辛弃疾形象:他会抒发豪情壮志、思考进退出处,表达思归怀人之念,还会用笔记录温馨画面、调侃世间万物。从风格上看,这些“夜作”词涵盖了豪放、怪奇、理趣、婉约、诙谐、精致等多种风格,是“词备众体”的完美印证。  相似文献   

6.
古代词人多写离悉别绪,衣婉柔靡之悉。辛弃疾于常见题材中化出新意,他融愁入景,以之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其词作于雄奇奔放,慷慨悲壮之中更多一重沉郁顿挫之风。特定的时代产生了特定的大词家,也产生了辛词独特的写愁词作,即使是在一部分清新小令中,亦不乏愁之点染,他以愁反衬出一种喜悦之情,并做到了景从情出,使之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古代词人多写离愁别绪,哀婉柔靡之愁。辛弃疾于常见题材中化出新意,他融愁入景,以之抒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使其词作于雄奇奔放,慷慨悲壮之中更多一重沉郁顿挫之风。特定的时代产生了特定的大词家,也产生了辛词独特的写愁词作,即使是在一部分清新小令中,亦不乏愁之点染,他以愁反衬出一种喜悦之睛,并做到了景从情出,使之具有了较高的审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 五代、宋初词多为应歌之作,一般仅有调名,只少数有简短的词题,有题注或序的是个别现象。后随着词体应用范围扩大,渐有较长的题目,题注、小序也渐普遍;至苏、辛,词演变为新体诗,诸如题赠唱和、怀古纪游、叙事说理,无所不有,题目、题注、小序,往往用之。一般纯属词人主观抒情的词仍仅用调名,或加短题,为某人、某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使学生得到知觉的整体性把握。不能只是给学生的认识基础留下些零零碎碎的感觉。格式塔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戎马半生,壮志难酬。其报国之志,平乱之心,多借助豪放词吟诵抒发。其实传统词风在他身上也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婉约、多情、细腻、幽思虽在他的词作中很少看到,但偶一为之,其工致、巧妙、细腻也毫不逊色,本文选了他的四首“风月”词加以分析,以便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辛弃疾。  相似文献   

11.
“格式塔”一词,是德文“Gestalt”的中文音译。其基本用法是指物的形式或形状。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它被赋予了“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含义,具有一种“通过心理整合使之完形”的意思。格式塔心理学这种强调主体能动接受的意向性,对我们品鉴文学作品具有较大的启示。我们权且称之为“格式塔”式阅读。  相似文献   

12.
现在我们的读书负担更不得了。不但要读中国书,还要读外国书,还有杂志、报纸,即使请电子计算机代劳,我们只按终端电钮望望荧光屏,恐怕也不行。一本一本读也不行,不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的“词界革新”虽然对于拓展调的内容、丰富词的艺术手法、增强词的表现力等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却是以削弱乃至消亡词的“合乐性”这一基本特征为代价的。对辛弃疾的“词界革新”的评价应实事求是,无须任意拔高。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中运用了数量很多的“风”意象,如寂寞悲凉的风,威武雄壮的风,明快热烈的风,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作者收复失地、统一全国的豪情壮志,报国无路的悲愤苦闷,以及热爱祖国自然山水的思想感情,富有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以审美为出发点,以诗歌欣赏为范例,结合西方格式塔原理,通过对审美客体的形态特征和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的分析,阐述了学欣赏的整体领悟性,揭示了学欣赏活动得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审美为出发点,以诗歌欣赏为范例,结合西方格式塔原理,通过对审美客体的形态特征和审美主体的心理结构的分析,阐述了文学欣赏的整体领悟性,揭示了文学欣赏活动得以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范中胜 《红领巾》2004,(5):104-105
田园词成熟于苏轼,兴盛于辛弃疾.辛弃疾多方面突破和丰富了田园词的传统,拓宽了田园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田园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田园词的成就是在对传统的突破中取得的,其局限也可在传统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8.
六月四日,中文系为四年级同学请到了著名的词学专家、杭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的夏承焘教授,来我校讲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词。前来听讲的除四年级同学,还有部分教师、外校教师和其他年级同学。夏承焘在他题为《辛词的豪放和婉约》的讲述中,提出了唐宋词研究领域中一个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在北中国烽火满地、哀鸿遍野,临安小朝廷苟安江左,民族矛盾尖锐激烈的时代,辛弃疾借着“横放杰出”的词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和壮志不酬的忧愤,“把苏轼在词中解放与开拓的境界,再进一步地加以解放与开拓”,创造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是宋代词坛上最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词人,其词如“异军特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素以慷慨悲歌、豪迈激越而著称,赢得了当时和后代的高度评价。然而,对于题材多样,内容繁富,风姿各异的629首稼轩词,若仅仅用“豪放”二字笼统概括其风格,则未免失之偏颇。事实上,如果我们对现存《稼轩长短句》仔细披检一遍,就不难发现,那些悲壮淋漓的豪放词虽然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稼轩词的主要风格,但在数量上毕竟是少数;而那些情致缠绵、词意妩媚的婉约词却大量存在。这是一个无法否认,也不容忽视的事实。但是,在辛词研究中,对于其婉约词,却弃置不顾,或语焉不详,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行深入认真的研究。我们认为,稼轩婉约词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如果说,那些作为时代号角的豪放词是稼轩词的主旋律,那么,那些别具情致的婉约词就是稼轩词的优美和声。研究稼轩婉约词,不仅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稼轩词,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辛弃疾生平、思想和创作全貌的把握;甚至可以说,对了解婉约词风的历史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评价一个作家,“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对于辛弃疾及其词作的研究,我们更应采取这种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