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生林 《宁夏教育》2007,(7):144-145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欢欣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情感的因素,与他们一同高兴,真诚地说出“你真行…‘你真的做得很好”——让每个学困生感受到你与他们同享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2.
朱株 《湖南教育》2014,(12):58-59
“我们究竟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想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要让他感觉更糟?”——这是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心理专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质问所有家长和教师的一句话。现实中,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乖乖听自己的话,都会不自觉地强调父母多么正确且充满先见之明,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样的言行其实透露给了孩子一种信息:“你什么都不懂”“你千万不能自己行动”“小孩子总是错误和愚蠢的”……  相似文献   

3.
现在许多的父母训斥孩子的口头禅是:“就知道玩,还不赶快去学习!”“这孩子玩心太重,不会有出息。”在教师的嘴里可以听到“哪都有你,就学习找不到你。”“别再玩了,跟××学学,看他多听话”……这些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学习琴棋书画才是又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在他们眼中,这样的孩子才是班里的典范,父母的骄傲。其实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教育的误区。一、玩就是学习孩子成长的过程有一个基本的需要是学习的需要。但是,儿童最初的学习方式几乎可以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玩。在无拘无束的玩耍中,孩子不仅丰富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他似乎在告诫我们:只有用心与孩子沟通,才能得到真心的回报。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古语也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因为我们是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要让孩子走近你、喜欢你、信任你,而喜欢听你的课,并认真配合你,我们就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去呵护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们为自己的点滴进步欢欣时,教师应紧紧抓住激励因素,与他们一同高兴,真诚地赞赏学生“你真行”你做得真很好”——让每个学困生感受到你与他们共享成功的喜悦,你是很在乎他们的,你是很赏识他们的,从而帮学困生找回自信,丢掉自卑的包袱。  相似文献   

6.
当你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时,你会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五花八门”的回答和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化语言及创新火花常常会让我们感动,会不知不觉地融入他们中间。一、倾听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探究。当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其主动学习的表现。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大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头脑中有许多的问题,总想问“为什么”,比如孩子们问我“为什么飞机能上天?恐龙是怎么死的?人为什么有思想?蚊子有骨头吗?……月球是会变的吗?”这些问题涉及物种进化、人体结构、自然现象、地球宇…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学生观”的转变。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心看待孩子,不歧视孩子,多赏识孩子,达成班上“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共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世界与精神世界,应尊重、允许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理解作品、表达思想和情感,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支持鼓励他们探究性地学习。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一种互动、平等的对话关系。应提倡每一个学生大胆质疑、敢于问难、乐于合作、主动探究,使语文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  相似文献   

8.
我们都知道,人乃万物之灵,儿童更是充满了灵性。那么,当你为小学低年级孩子“雪化了,变成了春天”的回答而惊喜,当你为他们造句时“鱼从水中游过,水很活泼!”的妙语而感动时,你是否会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灵性逐渐地减少了。他们的作文中,也越来越少地听到他们灵气十足的话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当今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使得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临着一些与完整家庭中孩子不同的问题,从而导致“心理贫困”现象的发生。本文透视了城乡留守儿童的现状,并结合留守儿童“心理贫困”的表现来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解决“心理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遵循“爱、夸、导、管”的四字教育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夸、导、管”的四字原则在班级管理中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才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了爱心,学生犯错误时,你才会像对待生病的孩子一样帮他们找出“病因”,苦口婆心地劝其“吃药”,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班主任只有这样对待学生,才会取得育人的主动权。从班主任的职业道德上讲,关心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每个教师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在班级管理中,我首先全面深入地熟悉教育对象,通过平时的观察与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掌握其思想脉搏。同时,还用满腔热情帮助他们,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从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上讲,爱也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学生渴望能在充满爱的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我们教师要为此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舒服、充满爱意的氛围,最终…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如果问儿童:“假如你要打电话给一个朋友,有人把电话号码告诉了你,那么你是马上就打呢还是等你吃完了蛋糕再打?”五年级以下的孩子认为先打电话或先吃蛋糕是没有差别的,而五年级的孩子就知道该先打电话再吃蛋糕,因为他们知道电话号码马上就会忘记。年幼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没有清楚的认知,他们不会主动使用记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丁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如何改这种被动局面,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师都来探讨的问题,也是语文课改的使命。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隐藏在温情背后--《社戏》与"救救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社戏》并不仅仅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简单抒情美文,作者出于对儿童问题的关注,从“幼者本位”出发,运用高明的对比手法,通过描写一个远高尘翼的理想社会,塑造一系列天真活泼、纯洁自然的儿童形象,来意出他“救救孩子”的呐喊,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鲁迅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5.
人乃万物之灵,儿童更是充满了灵性。当我们孩子那绝妙的回答:“雪化了,变成了水!”、“鱼从水中游过,鱼很活泼!”而惊喜,为之感动时,你可曾发现孩子的灵性正逐渐减少。最怕孩子小时没有灵性,长大后没有悟性。孩子的灵气到底消失在哪?怎样让孩子的作文写得多姿多彩呢?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不仅学问大、文章写得好,而且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其精髓可供后人借鉴。一、主张孩子“崇尚大自然”。老舍先生喜欢孩子尤其喜欢乡下孩子,虽然他们贫穷甚至有些脏,但是他们纯朴、忠诚、讲义气、人格高尚,而且懂得大自然的许多奥妙。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贴近大自然。二、孩子“宜多玩耍”。老舍先生非常珍视儿童天真烂漫的性情,认为这是天下最可贵的东西,万万不可被大人们扼杀。他主张孩子“宜多玩耍”,最害怕看见“小大人”“小老头”以及“少年老成”那样的孩子。老舍先生有一句名言:“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认为,好奇是儿童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并将之称为直接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乐学、善学。在估算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认知水平较低,思维方式比较简单,愿意认可具体、确定的事物和现象,而不喜欢“估计”、“大约”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改变“唯精确算”不可的已有观念,感受到估算的优越性,教师更应巧妙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以引起他们对估算的重视和兴趣。  相似文献   

18.
对孩子来说,沙子和水一样对他们是充满吸引力、令他们宽慰的、有趣的媒介。哪里有沙子,哪里就一定是一个繁忙的、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受欢迎的地点。沙戏是任何水平的孩子都可以参与其中的一个领域。从手指重复的玩耍探索沙子到精心地创造“道路”和“村庄”,对于这种自由操作的物质来说,玩的方法方面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沙子不仅是为儿童提供娱乐的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任何适宜于儿童发展的游戏环境中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19.
集体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正在自选活动,我也加入到他们中间。玩得正高兴,我忍不住打了个哈欠,泪水充满了眼睛,我急忙取出手绢掩饰这不雅的一幕。“老师你怎么哭了?”细心的吴静问道。“我没哭啊。”“没哭你怎么擦眼泪?”我们的谈话引来了许多孩子。我想: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和孩子们探讨一下流眼泪的问题呢。于是便问:“谁能说一下老师为什么流眼泪?”“你刚才打了一个哈欠,所以就流眼泪了。”快言快语的于金民说。“对,你观察得可真仔细,可是老师为什么会打哈欠呢?”“因为你困了,所以就打哈欠。”“可能你晚上没有休息好,就打…  相似文献   

20.
一次美工课后,我举着乐乐小朋友画的画对全班幼儿说:“这花画得很不错,就是太大了,怎么比树、房子还高呢?你们见过比树、房子还高的花吗?”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乐乐很难为情地低下了头。事隔多日后,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题目恰恰是“孩子为什么把花画得比树、房子还大?”我一口气将文章读完,文中写道:幼儿不同于成人,他们心中有一个儿童的世界,他们认为特别重要或最感兴趣的那些事物应该画得大一些。大人不必追求规范的画法,而加以纠正,那样反倒扫了幼儿的兴趣而失去了绘画的勇气。我这才恍然大悟,并为因自己“无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