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写在前面:2001年1月、2月,本刊曾以连载形式刊发了我国第一位学前教育专业博士后张博博士的《教师:儿童“对话”的伙伴——一种“对话教育”的主张》一文。自那以后,“对话”一词逐渐在我国学前教育界流行起来。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新《纲要》虽说并没有“对话”一词,但其指导思想充分支持了“对话教育”的主张。对话是没有端点,也没有常规和固定线路的,因此,以往我们熟识的具有“常规”和“固定”特性的“计划”就有了重新阐释的必要。于是,就有了黄进博士的这篇——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疑问及其解答》是我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这篇译文刊发在《幼儿教育》1986年第3期(总第51期)上,所以说,我是在《幼儿教育》期过半百时与她结缘的。人生有许多难以抹去的往事,尤其是那些令人怦然心动的“第一次”。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晃12年过去了,《幼儿教育》从一个刚学走步的幼童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青  相似文献   

3.
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后现代幼儿教育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话”的幼儿教育,是近些年幼教界议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本期我们在“运用与实践”栏目刊发了《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后现代幼儿教育观》、《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教师是幼儿同伴对话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一组文章,旨在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幼儿教育》2003年第9期、第10期连续刊发了李辉博士与李培美老师的对话:《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从蒙氏教育与瑞吉欧教育热说起》。笔十分钦佩这两位老师对幼教实践的洞察力以及李辉博士分析问题、透视现实、直面现实的直爽,但也对其中的一些分析有异议。笔拟从三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校科学教研组组织的业务学习都是讨论今年《科学课》第4期和第5期的评论员文章《胡萝卜”和“教学指导思想”》、《再谈“胡萝卜”》。从20年前的路培琦老师与刘默耕老师的一次真实的教学对话以及评论员精彩的圈点分析中,我们再一次深思不同的教学思想带来的不同的教学思路,不同的教学思路给学生带来的不同发展。的确,以前,我们常常将精力放在如何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精细的教案,一步步,一环环,做什么,说什么都要课前想好,课堂(尤其是研究课、公开课)就是一场精彩的表演,通过一次次的反复试上终于找到一种流畅的剧本。我们通常害…  相似文献   

6.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本着这种态度,我鼓足勇气与《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详见《幼儿教育》2003年第9、10期)的作者进行商榷。诚然,我国幼教改革需要反思的问题很多,但本文仅就两位老师的部分对话内容进行反思,敬请两位老师不吝赐教,同时企盼引起同行们的反思。一、看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关系在理想与现实这对矛盾中,既存在着截然相反甚至是势不两立的大矛盾,即李博士所说的“对决”状态,也存在着十分接近甚至趋向一致的小矛盾,但更多的是处于中间状态的矛盾。对于这些矛盾,有时,我们只需要对现实稍加改进,就可以达到一个适当的理…  相似文献   

7.
2001年第6期,我们刊登了“走进《幼儿教育》”征文启事。截止到10月31日,共收到了近500篇应征文章。经过评选,评出一等奖12篇,二等奖36篇,三等奖62篇(名单附后)。即日起,我们将寄出获奖证书、奖品或奖金。对其他应征文章作者,我们将寄赠纪念品。  相似文献   

8.
1 资料准备《生物的生殖》教学文稿和科利华有限公司的教育软件《电脑家庭教师》(高中版)。2 课件结构 3 设计过程(1)启动 PowerPoint 以后,选择“文件”菜单中的“新建”,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选择“演示文稿”中的“内部档案”演示文稿。本演示文稿包括9张幻灯片。为了能在这些幻灯片上建立我们自己的内容,必须先删除幻灯片上原有内容,留下精美的背景图案。(2)选择第1张幻灯片,作为本课件的目录页或者说是主界面。插入艺术字“生物的生殖”作为本  相似文献   

9.
“教育缺乏对话,教育呼唤对话。”这是倡导对话教育的张博所坚持的论调。《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能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对话永恒地存在呢?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育》十岁了!她诞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里,成长在伟大祖国的社会大变革的年代。十年来,她在学习、探索、实践中不断成熟。如今,应该说她已有了自己的特色与风姿。在她留下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中,可以看到十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足迹。亲爱的朋友,《幼儿教育》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她的成长,得到了上百万读者的关心、扶持,倾注着无数作者的心智和汗水,寄托着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希望和祝愿,当然,也融汇着我们编辑人员对幼教事业的一片赤热之情。在我们这个小小的集体里,不管是创刊时即来的“元老”,还是近一二年新来的伙伴,似乎都和《幼儿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他)们从没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叹息,而是心甘情愿地为每篇大大小小的文章、图稿精心地设计裁剪。  相似文献   

11.
李裕德同志相继技表了两篇文章;《语文教学所需要的逻辑》和《语文教学与多标准分类法》(分别载《中学语文教学》1991年第1期和第4期)。作者说:在“语文学(包括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文学)、语文教学和教育学之类”学科中,“传统逻辑基本上不能用”,“基本上无法使用”。作者认为,“在分类标准问题上,这点体现得再明显不过了”,在这里“一次划分往往要使用两个或更多的标准”。对于李文的这些意见,笔者不敢苟同。我们知道,传统逻辑(即形式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为其研究对象,因而它与一切科学研究和日常思维中  相似文献   

12.
值得注意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评第二次文化热的‘话语转换’》(《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5期方克立答某同志信)针对《东方》1994第5.6期李泽厚与王德胜《关于文化现状、道德重建的对话》有关第二次“文化热”“谈话转换”发表了看法。不同意《对话》中所...  相似文献   

13.
【阅读理解提示】 (一)本文题为《解味》,用得是双关语,那么,什么是双关?本文题目内含着什么样的双关意义? (二)本文以对话为主,文章中的对话有什么特色? (三)本文在对话之外,还有精彩的议论,这些议论有什么特点? (四)除了对话与议论,本文还有对人物肖像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特点? (五)本文在写作练习方面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阅读入门指津】 (一)学习这篇课文,应该掌握“双关”这种修辞方法。所谓双关,就是指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还隐藏着另一个意思.就这篇课文来说,“解味”二字作为文章的题目,正是双关语.全文正是以一个“味”字为核心,展开记述、  相似文献   

14.
此刻,我的面前放着3本《幼儿教育》杂志:1996年第1期,1999年第3期,2021年第11期.这3期《幼儿教育》于我而言,意义不一般.我的思绪开始回溯到25年前. 邂逅 1996年9月,我成为浙江幼儿师范学校(现为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一名新生,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1996年第1期杂志:封面上,"幼儿教育"4个...  相似文献   

15.
伍鸣同志在《彭端淑和<白鹤堂文稿>》一文中说:彭端淑是“丹棱(今四川洪雅县)人”(见《中学语文教学》1982年第9期)。这个“今洪雅县”的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1期发表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夏正江副教授的《试论隐性化的因材施教》一文。文章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把“交往、对话、协作”等因素引入常规课堂,并且创建一种课堂学习共同体,那么,即使对学生不采用同质分组,也同样能达到通常意义下的因材施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看我国幼教改革之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本着这种态度,我鼓足勇气与《幼教改革,三思而后行》(详见《幼儿教育》2003年第9、10期)的作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2006年8月7日 ̄12日,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在挪威召开了年度工作会议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议。OMEP中国委员会委派副主席周欣教授和秘书长叶子博士参加了本次会议。以下刊登的是会议简介和“0 ̄3岁儿童优质教育”研究项目简介,年会的相关专题报告刊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第2期,期待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蒙台梭利教学法和瑞吉欧教学法这两种幼教流派都是光辉的,对它们进行研究,引进和实践很有必要。本对话不是研究这两种流派,更不是评论它们的长短,而是由其引进的实际情况而引发的一些思考。李辉博士任教于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院。李培美老师是北京市特级教师,有40多年一线工作经验,退休后继续从事与幼教相关的工作。我们曾于2001年特邀他们进行过一次对话(见《幼儿教育》2001年第7、8.9期)。时隔两年,本刊再次邀请他们从中国幼教改革角度,客观评述当前国内的蒙氏教育热和瑞吉欧教育热,以促进人们对中国幼教改革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10年第3期刊登了两篇供大家点评的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课例,一篇是王坤和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截止5月10日,共收到来自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的点评文稿30余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课例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值得改进的问题以及课例对复习课解题教学的启示等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析,其文稿质量和研究成果令人欣喜,来稿我们将分两期(第6期和第7期)选发.我们希望这一组课例和大家评,能对广大教师的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产生积极影响,能对大家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研能力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我们向所有参与这次“课例大家评”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