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幼儿创造教育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幼儿创造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创造力的本质特征  创造性是人类个体普遍具有的潜能,幼儿也不例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和大量实际观察表明,儿童拥有无限的创造潜能,儿童的创造力几乎表现在他的所有的活动之中。我们认为儿童具有创造力,但并不意味着儿童能够与成人一样可以进行科学创造发明。在承认儿童和成人都具有创造力的同时,必须看到由于儿童的特点与发展水平,儿童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有自己独特的本质特征:  1.幼儿创造力的自发性强,表现范围广泛  幼儿生活在一个心理上松弛的阶段,这为获得和…  相似文献   

2.
一、从转变观念入手,大力改善教师教育行为   在素质教育实验研究中,我们认识到,观念的现代化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幼教实践工作中,我园教师逐渐树立了以下几种观念。   一是树立了大教育观。教师的眼光不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而是认为幼儿教育是涉及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系统工程,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必须协调同向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是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经过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教师真正认识到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儿童具有同成人一样的各种权力,应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各种需求 …  相似文献   

3.
现代儿童观视儿童为“未完成的成人”,认为存在着统一、普遍的,依某种固定的阶段和顺序持续发展的规律。后现代儿童观反对现代儿童观对儿童未发育好、依赖成人的建构,认为儿童是自己生活的有能力和有见识的专家,是权利的持有者和意义的创造者,和成人不是一个同质的群体,并不存在一个普遍的发展过程。前者倾听幼儿的方法经历了从皮亚杰的临床检查法到运用专业的观察评价工具观察儿童的发展历程。后者则发展出了以马赛克法为代表的“儿童友好”的系列方法及方法的组合。尽管两种儿童观及其倾听儿童的方法迥异,但在教育实践中为促进儿童的最大发展和确保儿童最佳权益,教师可以基于现代与后现代儿童观及其各自所发展出的研究方法,选取具有一定信度效度的专业观察评价工具,结合幼儿的表征能力,科学有效地倾听幼儿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一、原因及理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由游戏的本质决定的。但作为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游戏长期以来却一直在成人的视域里若即若离。“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成人对儿童的告诫,课上完成之后被允许游戏。又成了成人对幼儿的褒奖。现在,人们已逐渐认识到,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还具有自身的存在价值,儿童不能只是为将来活着,他们也为现在生活,他们应当充分享用儿童期的生活,拥有快乐的童年。1989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31…  相似文献   

5.
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儿童概念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但是随着建构主义的兴起,重新审视幼儿科学概念获得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幼儿科学概念不同于成人的科学概念;幼儿主要通过概念形成的方式获得科学概念;获得的主要途径有日常经验和科学活动两种;获得的显特点是“替代概念”(alternaive conceptions)的出现。在此基础上,本进一步讨论了幼儿科学概念获得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论幼儿教育中的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中很多幼儿孤独的原因在于,成人把孩子交给了一个虚拟的生活世界,孩子们在这样的虚拟世界中进行着一场虚假的交往。幼儿是在交往中接受教育的。成人与幼儿交往的过程就是教育过程,必须以真实的交往与幼儿发生真切的关系。真实交往的实现要求幼儿与教师、父母以及同伴之间平等、真诚、宽容和理解;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必须关注交往的形式与交往的语言。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对幼儿进.行集体意识教育的最佳时机。通过对幼儿初步的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素质基础,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实现四化、振兴中华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愿望。幼儿来到人间父母都希望他们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国家希望他们将来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学校(包括幼儿园)作为社会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的场所,无论从本身的职责,还是从功能上都要对儿童进行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 ,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乐学的态度和不断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自觉的责任感 ,是孩子在当今社会创造幸福人生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我们认为 :儿童不再是成人的缩影 ,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人 ,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儿童有其内在的生动的精神生活 ,成人应理解和参与儿童的生活和活动 ,应改变过去幼儿园中普遍存在的被动式的教育组织策略 ,保证孩子能够拥有欢乐自由的幸福童年。IEA学前项目 7年前对我国 6省市 40 0余所幼教机构观察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幼儿在园“操作材料少、自主选择少、自由交往少和纪律约束多” ,这就是被动式…  相似文献   

9.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人格、性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基础打好了,成人后的生活大多数是充满了快乐与健康;反之,成人后的性格、人格等就有可能出现扭曲现象。家庭是幼儿情感教育的关键因素,也是幼儿成长的最重要课堂。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情感教育的效果。在这个社会转型的时期,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家庭情感教育的认识出现了误区。这些误区值得深思,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纠正,让我们的孩子能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阶段性构成了儿童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影响更多指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一种影响,对幼儿来说,成人与儿童的交往方式,特别是成人对儿童的抚育方式影响着儿童期的人格特征的形成,进而影响儿童的整个生活历程。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是《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性文书,还是《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我国纲领性文件,都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以确保儿童个性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进入21世纪前夜的上海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如何?有哪些资源还需开发?如何利用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2000年5月我们就此随机抽查了普陀、闸北、杨浦、南市、浦东、南汇6个区县141户幼儿家庭教育的环境,现将调查结果及教育建议阐述如下; 一、通过家庭成员结构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核心家庭主要是由父母和孩子两代…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指人对自己与环境有意义事件的关系的反应,它可以通过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儿童的情感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却常常忽视儿童的情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与年龄相符是一个重要的健康标志,如果说一个成人表现出儿童的行为是不正常的,那么一个儿童具有成人的特征无疑也是异常的。3~7岁幼儿的情感主要与社会性需要相关,由生理需要产生的情感占很少的一部分。这个阶段的幼儿有了与别人交往的需要,成人和同伴的不理睬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没有朋友的幼儿很孤独。幼儿有了初步的道德感,知道对与错,…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2012年10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了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满足幼儿自身生活需要和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的必备良方,更是幼儿以后离开成人开展独立生活必备的经验基础。模拟情境,经验迁移,帮助幼儿建立生活自理意识;趣味教学,经验升华,指导幼儿生活自理的方法;亲子互动,经验传递,巩固方法并建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成人对幼儿的劳动教育不大重视,甚至不让幼儿参与劳动。为此,本文选取了一个新的视角来重述幼儿劳动教育。文章分“爱劳动”和“会劳动”两个部分,“爱劳动”包括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情感;“会劳动”包括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相似文献   

15.
纵观全球课改,我们是什么样的国情,面临什么样的挑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为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这一战略决策,基础教育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当想明白、想清楚。我们要明白,基础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不是直接培养精英和专门人才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一个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权利是政府给与的,因此政府有权利、有责任保护每个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基础教育最重要的责任是面向每一个适龄儿童,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是去淘汰,让少数人去升学。基础教…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是针对儿童,为了儿童的教育,但在教育中我们却很少看到儿童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成人的思想和观念: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但是我们却悲哀的发现儿童探究的权利被剥夺,被动地接受来自外界的所谓的“知识”。当教育沦为一种训练,当儿童沦为做题机器或知识口袋时.教育已经产生了异化。探究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儿童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探究对其建构意义、理解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若想成就“智慧人”,就必须向儿童归还探究的权利.让儿童在探究中成长。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化的本质是一种审美文化,艺术与审美渗透到了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儿童文化视角下审视儿童艺术,二者之间呈现出整体与部分、本质与表征、限制与被限制的关系。幼儿艺术教育本应更多地受到儿童文化的观照,然而当前成人文化处于霸权地位,导致幼儿艺术教育中儿童文化的缺场与儿童文化的自觉困境,幼儿艺术教育发展呈现出从艺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到环境的异化样态。为此,要针对幼儿艺术教育各个要素的异化样态进行纠正与积极建设,让其目标设定从成人视角转向儿童视角,内容从分裂转向整合,方法从机械转向创造,评价从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环境从封闭转向开放,让儿童文化重新回归幼儿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18.
儿童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固然有赖于成人社会的努力,但就儿童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权利主体,主体权利意识的觉醒必然是维护儿童权利的重要内部力量。儿童权利意识是儿童对自我利益和自由的认知,以及对他人主张、要求和维护权利的行为及观点的社会评价。一定程度的权利意识有助于维护儿童个人权利,有助于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个体创造性的发展。进行权利意识培养应树立四种理念:从权利救助到权利意识培养与权利救助并重;从外界维护到儿童自护与外界维护并重;从"规训式"教育到儿童主体性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9.
“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内涵王俊英“面向全体,因人施教”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中,有关教育与发展之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表明了一种教育主张或称教育观念。首先,从教育哲学看,它体现了对儿童(人)的尊重。每一个儿童都应受到重视,都有同样的享受教育的权利。这种...  相似文献   

20.
当前理论界有关“学校教育回归生活”的争论,其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明确什么是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我们认为,真实的学校教育生活,从主体而言,是成人生活与儿童生活的和谐统一;从时限而言,是过去、当下、未来生活的统一;从内容而言,是事实生活与价值生活的有机结合;从意义而言.是丰富、有趣、有德性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