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是张九桓先生[1]对”俯仰”的读解.俯仰之间,诗人信手拈来素材,才思敏捷,诗情流淌,怡然得诗.厚重的青山在他骨子里埋下了诚挚务实的诗意;世界各地的山河景观激发了他雄壮热烈的诗情;多姿多彩的外交生涯,牵动了他那颗百转千回的诗心,诗人感受着脚下每一寸土地的呼吸与悲喜,俯仰之间,吟唱出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诗篇.  相似文献   

2.
陈霞 《语文知识》2006,(11):40-41
《追悼》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为悼念亡妻而作,《哭聪娘》是清代中期诗人袁枚悼念其妾新亡而作。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悼亡诗,却因诗人文学主张不同而各具特色:吴伟业创建“梅村体”,他的诗情藏于景.景因情活,无一句直抒胸臆,却处处流露真情:  相似文献   

3.
秋之野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小诗人怀着和唐代诗人刘禹锡同样的心境,细细体会、品味着秋季的美,并由此引发自己的诗情,作出了这首生动细腻、兴趣盎然的诗歌。  相似文献   

4.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5.
布莱克是18世纪末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起点诗人。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画配诗”风格——诗合画境,画隐诗情。他创作的系列诗集被称为“装饰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以《天真与经验之歌》中的几首以花为主题的“画配诗”为例,解读布莱克诗歌中寓天真之意及寓爱情之意的花朵——天真之花与爱情之花。  相似文献   

6.
这首诗标明“偶题”,应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日已偏西的时光,把偶然进人视线的溪桥上、柳岸边、荷池中的景物,加以艺术剪裁和点染,组合成一幅意象清幽、情思蕴藉的画图。在作的妙笔下,画意与诗情是完美地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7.
曹植的闺怨诗,都是他发泄身世的慨叹之作。从诗人创作闺怨诗的背景入手,围绕诉“离夫”之愁,鸣“弃妇”之怨的主线,讨论诗人以人托人、以事托志的诗情。  相似文献   

8.
李静 《小学语文》2007,(3):58-59
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诗人群像中,说李白是最耀眼、最闪亮的那一颗一点都不为过。刚刚故去的著名学者林庚先生在他的《诗人李白》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评价:“李白在一切诗人中,无疑的乃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他那高自标置的人格与诗格,不但成就了李白在诗史上的千古盛名,更引后世无数的诗人为之折腰;他那飘逸洒脱的风神,至今仍让人心向往之。这种风神存在于李白的每一首诗歌中,不管是长篇巨制,还是短章随笔,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志抒怀。不妨从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所选的几首诗歌中来领略一下诗人李白的风采,与他作一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14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独有偶,唐代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也曾有过与李白相似的故事。据传,秭归人繁知一很喜欢白居易的诗。他听说白居易将乘船经过三峡,高兴地想:白居易过三峡,一定会游览神女祠,我得想法诱发他的诗情,就可以读到他的新…  相似文献   

10.
名家词穷? 生:老师,王羲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句中的"俯仰"跟前文是不是有重复之嫌? 师:嗯,说来听听.同学们一定也很期待. 生:你们看,同在第二段中有两句话,"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如此密集地用了两个"俯仰",我觉得不如把后一个改为"转瞬"、"转眼"等,前后有些变化才好.  相似文献   

11.
铳祭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读着这些深得复沓手法之妙的句子,会让人产生梦幻般的感觉,无怪乎陆小曼说读了“这些神仙似的句子,会让人忘记人间有烟火味”。其实,在诗人笔下流淌出的这些“神仙似的”没有人间烟火味的句子,就是诗人吟唱的一首精神家园的恋歌,异国他乡的康桥是他心中的一方净土,是他那颗敏感的“诗心”独守的精神家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被人们誉为“浑身是静穆”的田园诗人,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过他不是不想有所作为,而是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后,而来“守拙归田园”的(《归园田居》第一首)。他自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远”(《拟古》);又说他是“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可见他是曾有用世之心的。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范成大齐名,世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一.他一共写过二万多首诗,是中国文学史上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在南宋中期诗坛上有着重要影响.宋姜特立曾誉之曰:“今日诗坛谁是主,诚斋诗律正施行”(《梅山续编》卷一《谢杨诚斋惠长句》);周必大说他“执诗坛之牛耳.”  相似文献   

1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英文诗《HEWAS》赏析邱明珠王盈秋当代美国诗人理查德·威尔伯(RichardWilbur)的一首现代诗《他曾是》(HEWAS)堪称为一首诵“落红”之佳作。诗人通过对一棵老树平淡一生的细节描写,赞颂了那些为了社会...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晚唐之巨擘”的诗人郑谷,以一首《鹧鸪》诗被人雅称为“郑鹧鸪”。郑谷四十多首咏物诗,或托物寓意,弥漫着感伤基调;或显示闲逸旨趣,表现出淡泊悠然情调,在创作上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范静 《现代语文》2006,(4):62-62
抗战烽烟燃起,一大批诗人怀着满腔热情来到晋察冀解放区,以诗歌为武器,投入到地风起云涌的抗日斗争中,用枪和笔保卫解放区,同日寇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搏击中,一些诗人用自己宝贵的生命谱写了战斗的篇章。任霄,劳森,陈辉,史轮,马驰野……这串闪光的名字中有一位“肩背枪手握笔”的战士诗人陈辉,诗情奔腾昂扬,一首《为祖国而歌》尽情抒发了“一个大手大脚的劳动人民的儿子”对祖国至死不渝的强烈爱恋和“紫黑色的年轻的战士”“我要以血肉,生命来为祖国唱一首无比崇高的赞美词”的心声。这首发自肺腑诗篇也表达了每个中国人在抵御外侮的岁月里最深沉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7.
秋天,一个属于诗和诗人的季节,唐风宋雨飘飘洒洒。“醉里挑灯看剑”是稼轩的豪情;“剪不断,理还乱”是后主的离愁;碧霄上漫洒的是刘禹锡的诗情。于是,秋天就成了一部线装老书,怎能不使人品咂千年,回味百年?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酒豪情如黄河长江天风海雨,狂放豪迈,雄奇恣肆。一首《将进酒》就是这样,淋漓酣畅地将“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的幽情愁心深意大志尽寓其中。《将进酒》起首即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神奇比兴高峰耸起般地引领了全诗情感波涛的奔泻回荡之势。诗人登高而赋,以之起兴比物,可谓顺情感物,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老倏至的怅惘之叹,凭借夸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悲惜和无奈。这一“巨人式的感伤”,是以其“济苍生”“安黎元”的人生宏愿不得实现为“底气”的,所以,诗人之“悲”是…  相似文献   

19.
王维是唐朝很有才气的诗人。由于他对黑暗现实不满,后半生隐居乡里,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山水诗,《鹿柴》是其代表作《辋川集》二十首中的一首。鹿柴是辋川的一个地名。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王维不仅是诗人,他在艺术上的成就很广泛,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这首诗体现了诗、画、乐的完美结合。教学这首纯写景的五言绝句,一是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是怎样观察和描写景物的;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首句“空山不见人”的“空山”不是指空旷无草木的荒山,而是指空寂清冷的山…  相似文献   

20.
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崔颢到武汉黄鹤楼时,曾经写过一首名的《黄鹤楼》诗。后来李白也来到了黄鹤楼,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诗情洋溢,正想写首诗时,一抬头看见了崔颢的《黄鹤楼》,就情不自禁地读起来,并拍手叫道:“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佩服之余,也打消了写诗的念头,只挥笔在崔颢诗后题了十四个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