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行改革开放要不要问“姓社还是姓资”?这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弄乱了的重要是非问题。至今仍有些论者把“姓社还是姓资’的诘问指责为“保守”、“封闭”的观点,主张予以抛弃。看来,“姓社还是姓资”究竟该不该问,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现实问题。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区分“姓社还是姓资”。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姓社”和“姓资”两种不同的改革观和两种不同的改革。十余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在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条根本性的思想。这个标准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生产力标准。历史唯物主义把是否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衡量和评价一切社会制度和人们社会活动的根本尺度。“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正是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命题的必然结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所体现的内容都是与人们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的,是蕴含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智慧结晶。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精髓。而“三个有利于’则是这个精髓中的核心和灵魂、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利用各种组织形式来实现公有制,不仅能解除人们“姓公姓私”、“姓社姓资”的疑虑,更能折射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光辉。社会主义的目的除了消灭剥削和压迫外,更主要的是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三个有利于”不仅具有真理性,更具有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提出“姓社姓资论”,提示了判断农村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提出“农村民主论”,找到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提出“两个飞跃论”,揭示了农村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社会主义中国的国情出发,坚决反对从"本本"出发,反对"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将"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体现了世界的物质第一性原理。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有机统一,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性原理。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实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目标和手段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邓小平南方谈话包含丰富的发展观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事物永恒发展性原理。邓小平既强调要解放思想,又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性原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揭示改革开放形势下“左”的表现形态入手,着重从理论上剖析经济领域中“左”的表现及其“姓社姓资论”与和平演变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等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并阐述要警惕右但更要防止“左”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揭示改革开放形势下“左”的表现形态入手,着重从理论上剖析经济领域中“左”的表现及其“姓社姓资论”与和平演变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等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并阐述要警惕右但更要防止“左”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的确切含义有四个,核心是生产力标准和政治标准。即改革开放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又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为此,在改革开放的局部上就不要问姓“资”姓“社”,相反还要多利用资本主义,但在总体上一定要问姓“资”“姓”“社”。“三个有利于”决不允许在总体上不问姓“资”“姓”“社”,这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本意和邓小平一贯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社会化大生产理论的认同以及提出“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的科学理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逻辑起点。邓小平结合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针对理论界的争论焦点,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针对当时计划和市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大争论,邓小平抓住问题的根本,一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经典表述;另一方面,给大家讲“发展是硬道理”,讲“摸着石头过河”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道理,让人们明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因和条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大众化阐释。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起至现在,中国经历了几次大的思想解放。第一次思想解放出现在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催生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第二次思想解放是在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解决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姓社姓资”的问题;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发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号召,掀起新的解放思想高潮。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07,(8A):47-47
中国经济改革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理论界又掀起了关于“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大论战。吴敬琏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市场化”的立场和观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以意逆志"既强调了读者的"意",又强调了作者的"志",同时用"逆"字概括了一个复杂过程.为了避免主观臆断,我们要"知人论世".孟子的主张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与境偕”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提出的中国诗论的一个命题,“迁想妙得”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中国画论中的命题。这两个命题分别探讨了在中国诗画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艺术想象的特点,体现了诗歌和绘画在想象技巧上的不同,以及在艺术理想上的共通。“思与境偕”要求诗歌创作中的想象收得更紧一些,而“迁想妙得”要求绘画中的想象放得更开一些。这表明了想象不是无法控制的心理活动,而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和操控的心理能力。“思与境偕”的目的是营造“意境”;“迁想妙得”追求的是“传神写照”。在强调意与境、形与神的融合方面,二者产生了共鸣。诗、画艺术采用了不同的想象方式,最终却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3.
以静求道:陈献章主静特色的儒家修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献章是宋明理学史上一位转变风气的人物,他的"主静"特色修养论,为儒家修养论开辟了新的路径。文章从陈献章思想的本体论出发,展现了陈献章依靠"主静"方法求道的过程,并通过与佛道两家静坐方法的比较,肯定了陈献章"主静"特色儒家修养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书如其人”是中国书法美术史上一个由来已久的命题,曾一度成为书法史上主流的批评模式。但是,随着书法美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它的置疑接踵而至。此后,持论者往往对其持非否定、即肯定的态度,在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上始终不能有共通之处。因此,寻其源流,回顾历史,深入思考,找到一个新的视点对这一美学命题进行全面的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诗可以怨"及其相关论断一直是中国传统诗论的重要命题,它在当代的彰显得益于钱钟书先生的一次演讲,随后重申者和推崇者辈出.然而通过对这个命题的诘问,我们发现:这一命题虽然占有历史的合理性,在逻辑和学理上却是存在一定的漏洞."诗可以怨"一方面并不能恰当地适用于诗歌以外的其他文学体裁领域,另一方面,单纯在诗论领域它也存在一定的偏颇.其结果是,这一看似无误的理论命题却极有可能成为文学充分发展的犄角,限制了文学的另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冯契“化理论为方法”基本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理论为方法"是我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契提出的、与"化理论为德性"并列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哲学和一切科学理论的内在要求,是理论的基本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哲学和一切科学理论都可以通过一系列必要步骤和环节而实现理论向方法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杀盗非杀人"是墨家的一个重要命题,不仅具有逻辑学上的意义,而且延伸到伦理学、法学等相关领域。从法文化角度分析这个命题,对犯罪人问题的研究、对人权保护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协调公共惩罚与私人惩罚之间的关系也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在继承屈原“发愤以抒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文艺心理学命题。它蕴含着强烈的心理内驱力,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心理动力;它隐含着内心巨大的自我表现欲,成为司马迁实现人生超越的心理基础;它饱含着深切的情感体验,透射出司马迁在《史记》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以物观物“的流变进行勾勒,指出了这一命题由“天人合一“走向“天人两分“,由回归“天道“走向贴近“人心“,由一个哲学命题逐渐演变为一个审美命题,由一种人生哲学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尼采的艺术生理学由一个总命题和两个分命题构成。尼采艺术生理学的总观点是将艺术当作一种生理机能,认为艺术创作的生理前提是“醉”,艺术创造力根源于艺术家的身体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