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特伍德借<使女的故事>来表达她对人与自然、男女关系、政治体制等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而这种深刻的见解又依赖于大量简洁隐喻的作用.镜子就是这种简洁隐喻的一个突出例证.镜子及其引中物在小说中出现了20多次,寓意颇丰,大致可以归纳为6类,多层面多角度地映射出作者对世人所关注的问题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吴强 《云南教育》2008,(4):38-39
《矛与盾》这则寓言是“九义”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二十五课,它借卖矛与盾的故事讽刺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人,耐人寻味。教学这篇课文应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并开展思维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4.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较难弄懂。这就是说,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教学时的一个难点,要着力研究合适的解决办法。下面以教材中的成语寓言为例介绍几种揭示寓意的方法: 一、摘句析义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叶公好龙》文末一句“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  相似文献   

5.
整体把握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散文。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罪恶,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全文不过150字,但却结构严谨。论证严密,语言简朴洗练、顺畅通达。阅读此文,在重点把握托物寓意技法的同时,还要深入文本,咀嚼蕴涵其中的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6.
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含有寓意的言语,是一种借助形象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体裁.寓言具有双重结构:表面看是一个故事,即"寓体";而故事里隐含着作者的见解和思想,即"寓意".寓体往往结构简单,语言精练,形象鲜明,寓言故事的寓意却隐藏着生活经验,充满哲理情趣.在寓言故事里,青蛙和小鸟不再是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学欣赏尤其是语文教学中习惯于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分析作品。如蒲松龄的《促织》,其主题常表述为:文章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其实,作品不仅有就事论事的教育意义,更有超越时空的深层意蕴,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使其意义处于作品之外的话语范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文学作品都含有寓意的象征。那么,《促织》的寓意何在呢?从故事情节来看,故事的主人公成名最突出的特征是“迂讷”,不善钻营,从不知偷奸耍滑。也正是因为此,他才饱受肉体、精神、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寓言教学的现状引起了不少教师的思考。有教师提出寓言教学应该与童话教学有区别:童话侧重人物形象的分析、语言的品味,而寓言教学应侧重于寓意的理解。如果将寓言里的人物形象、语言赏析作为重点则会严重偏离寓言这种文体。寓言这种文体的产生之初本是力图用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说寓言的人真正关注的是给人以启发,而不是故事本身。正如法国著名寓言家拉·封丹所说:“一个  相似文献   

9.
《工之侨献琴》是一篇含意深刻的寓言。教参对它的主题及寓意是这样界定的:“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叙述了工之侨两次献琴而结果不同的故事,讽刺世人以优为劣、好假恶真的世风。”笔认为,在引导学生正面接受这一定论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从当今市场经济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蚊子和狮子》是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有的师生认为,作者伊索在创作本则寓言时已把心目中的寓意表达出来了“: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了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这真的是本则寓言的寓意吗?严格意义上讲,这还不能称之为寓意。因为这句话只点明了这则寓言适用的对象和范围。整部《伊索寓言》主要是用这样的两种格式(:1)先讲故事,结尾说“这个故事适用于……的人”。像《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就是如此(。2)先讲故事,结尾把寓意点明。如《农夫和蛇》的结尾是“:这故事说明,邪恶的人们是不会变的,即使人家对他十分仁善。”这些寓意说得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