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一反20世纪中国现代写作学者建构起来的,渊源于古希腊以亚 西方学者提出的构思主义修辞学,文学创作论的构思论写作学,提出具有超越后现代主义哲学精神的“非构思主义写作”和“非构思写作学”的概念和理论,非构思主义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文化哲学和学术文化,它的观念与方法论,对于其它各门学科的研究都具有革命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的儒学复兴与后现代主义输入对大学萌发人文素质教育起到了文化熏陶作用。 1、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诘难 由于人文素质教育是建立在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基础之上的,而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在我国的文化根基又是不牢靠的,这两种文化显然都未形成当今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因此……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与新儒学、现代化及马克思哲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薇 《教学与研究》2000,(11):54-58
后现代主义作为对现代主义负面效应的批判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与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现代新儒学之间具有某种契合性和相异性;在后现代背景下,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某种挑战性;马克思哲学活跃在后现代语境中,后现代意蕴也包含在马克思哲学中.  相似文献   

4.
《邢台学院学报》2018,(1):59-62
后现代哲学是西方发达国家完成现代化进程后,对人类命运的进一步回顾和反思,目的是挽救现代人"价值"的失落。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反理性、解构本质主义、反对基础主义、反对二分法等。中国现代新儒家的哲学思想亦是在探寻"人生价值"和人之"终极安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同西方后现代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作为新儒家学者,徐复观的心性哲学建树独到,其"探求价值根源、消解形而上学、文化观、文化特殊性格"这四个观念都体现出与西方后现代哲学相契合的特质。同时,这些契合中的精华部分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课程变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在批判与消解二元论、科学理性、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思潮,具有反本质主义、内在构成性、反权威主义的基本特征,其价值取向表现为:推崇多元、动态生成性、生态性、人文关怀等.后现代主义呼唤课程价值理念由忽视"以生为本"转向关怀学生生命价值,课程目的由同一性转向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课程内容由与学生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6.
评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思潮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认为,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均以批判、修正发达工业社会的弊端和现代化的负面效应为立足点,分别从前现代和后现代的视角消解现代性;这两种文化思潮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对接和联姻在客观上阻碍着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生成,必须从总体上拒绝现代新儒学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精神;中国无法避开现代化而进入世界历史进程,中国的首要问题是加速现代化,而不是医治现代化过分发达导致的弊端。  相似文献   

7.
《教育评论》2007,(3):8-11
后现代主义渗透在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彼此的观点有些不同,甚至相去甚远。但是,后现代在反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反普遍主义、反基础主义、反深度意义和确定性等方面的思想,对当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体现在中国人的生活质量和品  相似文献   

8.
对于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而言,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内发性,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文化传统所内蕴的生命力的现代表征;在基本的精神方向上,20世纪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保持了内在的一致性;在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发展链条中,现代新儒学对于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正可以说是接续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任务,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近现代化的发展链条之中具有紧密联系的有机环节.因此,所谓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全盘反传统"的和"五四新文化运动造成了传统的断裂"的论断都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是以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20世纪后半叶西方社会流行哲学、文化思潮,其影响面非常广泛。从七十年代始,课程研究领域运用后现代主义思想和方法对包括要素主义、结构主义、永恒主义等尤其以“泰勒原理”为核心的传统的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和反思,以新的理论视野和新的价值观念理解课程的本质,构建新的课程概念体系。尽管目前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对学校课程的影响还不太大,但其作用正日益显现。一、理论基石:后现代主义后现代…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整个西方以反理性主义、反基础主义、反中心主义、反本质主义为特征的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在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方面,强调突破意识,培养了大学生的新思维、新方略;提倡多元化思维模式,避免了大学生的思维僵化和局限,促进了大学生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另一方面,强调"个人主义"、追求"极致自由",阻碍了一些大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游戏人生、放逐理想,消解了部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针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各种影响,我们应该进行正确的路径选择,引领后现代主义思潮,使之发挥其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对近代哲学思维范式的扬弃中,现代哲学思维范式凸显出两大典型代表,即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二者在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上具有“家族相似”性,但马克思哲学从“现实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出发,展开对传统哲学和现实世界的批判,与现代西方哲学相比,更加具有彻底性、科学性和颠覆性.随后的后现代哲学虽然在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反绝对主义的口号中进一步发挥了马克思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批判”维度,但其“批判”与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脱离,仍然没有克服其先天的不足.关注和研究马克思现代性批判思维范式,通过剖析马克思哲学对近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的批判、超越及对话,揭示马克思现代哲学思维范式的历史原像.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当前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指称19世纪50、60年代以来体现在西方后现代艺术、社会学、哲学等在内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潮,它表征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一种思维范式,是启蒙时代以来所确立的现代精神的反动与转向。后现代主义若干精神主旨对我们当前的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启示我们建立对话交流的新型师生关系;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解以及呵护自然的情怀,启示德育内容向生态伦理扩展,倡导普遍关怀。一、后现代主义的若干精神主旨后现代主义存在的价值,在于现代主义弊端的一一暴露,对现代性和现代世界的批判与超越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复兴和重新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对中国传统儒家进行改革,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的精神价值,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梁漱溟通过儒学的社会化来实践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严格区分真假儒学,援佛学入儒学,这些都对新儒学的诞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梁漱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对科学理性的质疑和反整体性、同一性为主要特征,它为教育理论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后现代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教师自身角色定位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查阅文献和观察研究结合下,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的内涵需求,“后工业社会”中教师角色冲突的形成,教师应如何进行角色冲突的化解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便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教师更好地适应社会、学校、学生、教师自我的价值需求。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欧洲,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笔者经过对比研究后发现,后现代主义的管理理论与中国古代先贤的管理理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管理越能利用传统的价值与信念,管理的成就就越大。因此,在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措施;另一方面,更要依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加强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建设,使其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生态后现代主义是建设性后现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现代经济主义、实体思维和单面男性精神的批判,揭示了现代性危机产生的深层思想根源.它以怀特海、哈茨霍恩的过程哲学为哲学底蕴,倡导有机整体论和非二元论、恢复女性的文化象征等理论主张,并提出了对新的经济与文化形态的建设与重构.  相似文献   

17.
麦克道威尔的哲学表现出明显的内在论倾向,而这种倾向却又与传统的内在论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一方面,麦克道威尔肯定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和状态,另一方面他又承认外部世界的实在性。对外部世界实在性的强调,使得麦克道威尔的内在论表现出一种非经典的特质,普理查德将具有这一特质的理论称为知识论的析取主义。这一理论为解决怀疑主义难题提供了一种极具优势的新摩尔主义的策略,有效地回应了怀疑主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给面临严重危机和困难的现代心理学带来了机遇和希望。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的影响主要有:反一元主义,提倡多元化;反个体主义,提倡人际互动;反基础主义,提倡社会建构;反科学主义,提倡与人文主义融合。后现代主义百家争鸣的状态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是有利而无害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的后现代特征与教学论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四耕 《教育科学》2002,18(1):26-30
研究性学习是后工业社会对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要求相适应的学民方式,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相对应,研究性学习亦具有反本质主义,反表象主义,反基础主义之特征,把握这些特征,对教学观念的变革,教学规范的转型以及教学理论的反思与重构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是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新儒学即是对儒学的复兴,也是一种崭新的诠释。他试图通过"援西入儒"、"援佛入儒",严格区别真假儒学,深刻凸显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精神价值。这是梁对中国传统儒家所进行的有力的改革。梁漱溟想通过儒学的现代化来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化解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内在紧张。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新儒学的诞生。梁先生的新儒学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有利于当今中国的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