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不同反映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的表达。英汉民族思维方式各具特色,分别呈现出抽象思维和具体思维、主体思维和客体思维、“天人合一”观和“物我分离”观的特点。本文以思维方式为研究视角,通过横向比较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阐释了英汉被动句的表征在主语的选取、施事主语的存在、句子的感情色彩、句法构成以及意义被动句和结构被动句的出现频率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原因,试图揭示表征背后的理据。  相似文献   

2.
在德语中,常见的句型转化有:从句与不定式的相互转换,主动句与被动句的相互转换,被动态与其替换形式间的转换,介词短语与说明语从句的相互转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相互转换,关系从句与分词短语的相互转换,说明语从句与分词短语间的相互转换等。本文将从主动句与被动句句式差异入手,探讨主动句与被动句间相互转换的具体策略,并针对转化中的常见错误予以分析,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设法解决转化中常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中国现代语法》第一次提出“被动句”概念以后,有关“被”字句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两种语言在被动格式等语法特点方面也存在着不同,如果从乔姆斯基的转换规则出发,束分析英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的异同,可以使人们能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被动句。  相似文献   

4.
“被”字被动句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汉语“被”字被动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有人关注,50年代以后进入发展时期,80年代进入高潮阶段,本世纪以来也一直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吃”字被动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字句是一种以“吃”字来表被动义的被动句。它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消亡于清代,是汉语史上特定阶段的特殊句式。考察其发展过程及语法化机制,对于汉语被动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用和作用的承受是自然语言描述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句法学中对主语和宾语,主动和被动的研究,语义学对施事和受事的研究,格语法和配价语法等研究都从不同侧面涉及作用和作用的承受现象,但并不能透彻解释承受句汉英互译时,需要进行强制句类和句式转换的原因。因此非常有必要使用HNC理论来对作用及作用的承受现象进行全新的解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正藏》汉魏六朝时期佛经中的“见”字式被动句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该时期“见”字式确实已属非主流标志被动句句式,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生命力,表现在句式并不单一、谓语部分变化丰富、句法功能多样等多个方面。并且“见”的意义又进一步引申,正在产生指代用法。  相似文献   

8.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9.
被字句、被动句和受事主语句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这三个概念的出发点各自不同,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但又存在着交集。  相似文献   

10.
鲁诗语 《教学随笔》2016,(3):146-147
被动句分为直接被动句与间接被动句。间接被动句专门用来表示“被害”“不如意”等意义,是日语特有的语言现象。然而,笔者认为汉语中例如“被自杀”“被就业”等近年来网络乃至报刊媒体中甚为流行的“新被字构式”可以与日语的这种所谓“受害被动”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日汉语的语料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有以下共同点:主语受到的影响并非直接的,且事件间有先行事件导致后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常用来表述对于位于句子主格的事物(通常为人)来说是被害或不悦的事态。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手法,通过对日语间接被动句与汉语“新被字构式”的行为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新被字构式”能够与日语间接被动句进行一定的对应。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的翻译生态环境和适应/选择论,能够阐释同声传译语言输出中的"脱离语言外壳"和"顺句驱动"策略的动态应用机制。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解析了在同声传译言语输出过程中,如何适应翻译生态环境,选择运用这两种策略,在不断的动态平衡中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研究过语言问题,但是他们在研究其它相关问题时曾经多次提及,尤其是关于语言的起源,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理论和观点。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们既注重历史和逻辑相结合,又注重研究对象与相关事物现象联系的研究范式,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尤其是为偏重于考察语言现象的历时过程的语法化研究,在方法论上指明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的叙事语言极富特色,人与人之间的说话沟通成为小说的主要内容所在。以人与人之间说得来与说不来两种不同表现形态展开形象刻画与乡村叙事。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和外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中英的对比研究也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英语和汉语都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但是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更为常见,如何把英语的被动语态更为灵活和自然地译成对应的汉语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呼啸山庄》的两个译本(杨苡和方平),讨论英语被动结构的翻译方法,在考虑到中西方文化、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借鉴网络语言和语码转换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网络聊天自身的特点,从顺应论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并辅以大量例证。经分析发现网络语言中语码转化的使用是对语言事实、社会文化习俗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16.
英语被动句是英译汉中常用的句式。初学翻译者在翻译这种句式时往往有一种趋势,就是过多地使用一些不必要的“被”字,使译文显得生硬、刻板,不符合汉语习惯。这里介绍了几种常用的翻译法,以帮助翻译初学者克服翻译中容易出现的“洋”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日语当中的题述句,指的是由主题部和叙述部构成的句子结构,含有这种结构的句子叫做题述句。汉语从语用学角度也提出了主述结构这一类似日语题述句的句子类型。除了は提示句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提示方式构成题述句,本文从陈述方式角度出发主要对比研究日汉题述句的当中除は提示句以外的题述句的句子构造。  相似文献   

18.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习得的语言间会互相影响。母语如何影响二语?多种二语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这些都是人们至今仍争论不休,也仍在继续探索的问题。文章拟从香港学童习得普通话和英语的角度,讨论他们在习得这两种二语时,两种二语以及母语粤语三者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并从语言自然度、语言标记度、语言认知难度以及语言距离等4个方面对其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家费米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计算的途径有两种.第一种,是我所愿意采用的,即一幅清晰的图象.第二种是严格的数学架构.”如果把这段话投射到中学物理教学上,似乎也颇具意义.在笔者看来,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学习物理,以使其熟练掌握简单的物理语言,形成基本的理科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文化为切入点,从英语语言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分析、全球化和谐文化的内容及其可行性分析以及和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方式分析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新形势下我国英语语言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这一工作在提升和谐文化建设内涵与发展价值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