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进一步推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进步与发展,就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民主,使人民拥有的各种民主权利充分实现;就要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执政理念。这些执政理念随着执政环境、党的自身条件以及党在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但从总体特征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创新发展表现为四个“相统一”,即一脉相承与与时俱进相统一、核心价值取向与执政主题相统一、规律探索与方式选择相统一以及立足国情与把握世情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有利于科学总结党的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有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更好地规范和指导党的执政实践;有利于加强党史党建学科建设。中国共产党实现科学执政的基本经验是:第一,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前提;第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基础;第三,坚持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保障;第四,坚决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关键;第五,深刻总结与汲取中外政党的执政经验与教训,准确把握政党执政规律,是中共实现科学执政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影响下的执政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政党的执政方式是影响其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执政方式不同,执政合法性基础也不相同。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由于致力于发展经济和民主政治,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极高的执政合法性,但中国共产党在50多年的执政过程中,先后形成了“政党指挥”型、“政党取代”型、“政党引导”型三种执政方式,其执政合法性相应地集中体现为意识形态合法性、领袖魅力合法性、绩效合法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增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执政经验和教训的理性总结。它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执政方式的重大调整和执政能力的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执政地位,需要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其中执政理念是整个转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从革命理念向执政理念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从斗争理念向建设理念转变;从片面发展理念向科学发展理念转变;从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转变;从专门治理理念到复合治理理念转变。  相似文献   

7.
强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是深度推进中国共产党执政建设和党的建设科学化进程的重中之重,对于正确引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价值。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权威、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思想价值系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灵魂和核心。妥协、宽容、合作、发展、和谐、开放、创新、公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蕴涵的基本价值。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创新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诉求,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执政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党对"为何执政,为谁执政和如何执政"等一系列执政的基本问题作出的系统的全面的回答,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体系由核心理念、基本理念、具体理念三部分组成。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为指导,对党员干部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有特定的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规律。执政理念教育必须与党的中心任务相结合,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与党的政党制度建设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已经成为热点,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或方面:执政理念的概念;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内涵;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功能;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特征等等,涌现出一批水平比较高的科研论文和学术专著。但也存在着罗列党的执政理念内涵的多,把党的执政理念作为体系研究的少;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最新执政理念来进行研究的多,但作为核心执政理念加以理解的少;阐述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历程的文献多,但探讨党的执政理念发展规律的材料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创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政治体制和党的执政方式也要作相应的改革和完善。从系统分析的视角,研究党、国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党的执政方式的创新应以更加民主、开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更加多样化为取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的执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伦理向度定位于:以以人为本为伦理诉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以实现社会公正为前提和条件;以实现社会和谐为目标。其问题域在于:正确处理党权与法权、党权与政权、执政与参政以及党群的关系,进而确立法权高于党权的伦理原则、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的伦理规范、支持政协履行自身职能的伦理要求和确立全心为民的伦理宗旨,通过道德的力量,规范党的执政行为,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3.
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实践的价值核心与价值导向,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基本观念。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坐标与价值标识。创新执政理念是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维度。选择、确立与践行正确的执政理念,有助于明确党的执政责任、规范党的执政行为、优化党的执政形象、落实党的执政功能、降低党的执政成本与风险,从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执政局面和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研究方法的科学化是深化中共执政理念探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对党探索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轨迹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党对执政方式的艰辛尝试和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遭受挫折的教训,这些探索对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近60年执政实践的探索与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确立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基本方式,实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建国以来党对执政方式长期探索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创新,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的执政方式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6.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因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先进性内在要求。从本质上看,党的执政能力的内涵与党的执政理念是一致的。执政能力的内涵有两个层次:一是带领全体人民建设现代化的能力,二是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和支持的能力。党的执政理念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统一,其逻辑归宿必然是:“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执政理念内涵的准确把握,是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演进脉络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应包括目的性纬度上的核心执政理念和手段性纬度上的具体执政理念两个层次。在前者的层面上,其执政为民的本质从未改变;而在后者的层面上,其具体执政理念却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8.
执政理念是政党执政目标与执政价值的思想承载,是高度凝聚全党意志与力量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政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谐执政的行动指南,对政党执政意识与执政行为有着直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治国理政历程中,紧紧围绕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核心问题所形成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科学与否,直接关涉党执政的合法性及支持度,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科学化的显著标志,能否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考量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合理与否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9.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成具有学理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是包含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科学思想体系,明晰新时代党在治国理政中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路径,才能有效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治国理政的根本观点和政治哲学,深刻影响着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形象。从学理层面深入探究和准确把握党的执政理念,是丰富党的执政理论体系和推进党的执政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围绕该论题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理论成就。文章拟从执政理念的概念界定、要素作用、基本类型与历史形成等若干具体方面,细致梳理和归纳概括现有研究成果中的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和独创性的见解,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