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立强 《职教论坛》2004,(9X):41-42
把辩论引入高校“两课”课堂教学,是对传统“两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举。本文从传统课堂亟待改革的实际出发,对辩论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和实践价值以及如何构建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坚持“三贴近”原则,采用“以生为本”、提高教师素质、因材施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等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坚持“三贴近”原则,采用“以生为本”、提高教师素质、因材施教、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等有效的实施策略,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应突出"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德育课教学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合理选用教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实施“三贴近”原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5.
赖纯胜 《考试周刊》2012,(41):172-173
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的大学德育课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该理论,德育课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对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的把握;将知识置于现实的环境,进行情境教学:创造学生相互协作学习的环境和机会。PBL和“服务-学习”是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念的特别适合于德育课教学的两大“利器”  相似文献   

6.
朱惠影 《考试周刊》2010,(25):35-35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动机,我校以同课异构为契机,围绕“趣”、“奇”、“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多说、多写,积累语言,学会质疑、辩论,以求创新。从而构建出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一种“自能”状态,以达到自主学习。同课异构大课堂给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德育课重要的使命已不仅仅是在言语上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课堂主渠道的教育、熏陶引导学生在行动德育和智慧德育上进行实践和体验。让德育课“三贴近”,创建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德育课堂,是提高德育课实践性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因此,以生为本,教学“三贴近”,德育课才能“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8.
“新德育课”究竟“新”在哪里?本文将从教材、教法、教师、评价等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春风吹来了“活”的教育思想,让课堂“活”起来显得尤为必要,“活”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和谐平等气氛的磁场,让交流、合作、讨论、辩论,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活泼,能使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非常有效,也是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态度、世界观的重要手段,化学课堂,尤其如此。让初中化学课堂“活”起来,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陆平 《今日教育》2014,(12):44-45
一、从“内”到“外” “内”,指的是课内,包括课本内和课堂内;“外”指课外,包括课本外和课堂外。“从‘内’到‘外’”,指教学内容从课本内到课本外的拓展,教学活动从课堂内到课堂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1.
赵静 《考试周刊》2009,(31):224-224
本文认为,针对“两课”教育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采取情境创设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交互设疑式教学法,讨论、辩论法等提高“两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建构“让学课堂”不是让教师“无为”,而是要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赋予学生。在建构“让学课堂”的过程中,只有教师“让”得巧妙,学生才能“学”得深刻。“让学课堂”是一种开放性、主动性、深刻性的课堂。建构“让学课堂”,要求教师打开“学”的动力源,打通“学”的障碍点,打破“学”的边界线。构建“让学课堂”是对学生学习权利、学习时空、学习能量等的多维度赋予。  相似文献   

13.
“理”字当头 念”。先说“理”字。理字可以组词为“理,而是缺少怎样把更好地转换理念为课堂行为的逻辑能力。因此,理念要具有“理性”。“理想的课堂”在我眼里第一条就是要有“理性”。没有了理性的课堂,盲目随着时代的风向游走,忽视了课堂本来固有的不变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生态课堂的构建逐渐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添加“智”和“趣”这两种关键性“佐料”,以“趣”引“思”,以“知”启“智”,以“爱”生“智”,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发挥,让每个学生的思维真正生长出来,打造“智”“趣”交融的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认为,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繁,仅一个不分性别的“他”是不够用的,提出用“她”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当时胡适主张用“那个女人”,周作人主张用“伊”代替,辩论结果,“她”字终于被学术界和大众认可。  相似文献   

16.
彭玉美 《四川教育》2006,(11):27-27
“自由补充发言制”是指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时,小组代表说完后,组内其他成员可“自由补充发言”,组际间可自由提问,开展“辩论”。用学生的话来讲“:汇报时有了他人的补充,自己就不再害怕了。”同时,有了组内、组间的“辩论”,学生也会逐渐适应他人的质疑,减少个人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7.
曹动清 《上海教育》2009,(13):53-53
何谓“活力课堂”?我以为,就是“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不是“充满活力的课堂”,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描述,动态的描述比静态的描述要难,但它更能反映教育规律的特征。也不能将其仅仅理解为“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样的理解太狭窄。“课堂”,是一个“场”,教学只是它其中的一个部分,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使课堂充满活力”的主要对象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的层面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的层面也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它们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8.
“爱的教育”是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积一百多年历史沉淀所创造的教育哲学。“爱的课堂”是指以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为引领,以“基于童心、行于爱心、臻于生长”为基本理念,以爱的方式和策略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为主旨,在尊重、赏识、支持的环境中建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过程。学校2008年9月开展“爱的课堂”实验,2011年成功申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的校本研究》。  相似文献   

19.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虽小,却没有一种“大”不是由“细”构成。关注细节,课堂才充满思辩与灵性。  相似文献   

20.
蒋建栋 《考试周刊》2012,(9):122-123
“有效性”是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都是围绕有效性展开的。职校德育课需要打造有效课堂,就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的原则,不断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推动职校德育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