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才素质测评的手段和方式日新月异。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人才测评成为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人才测评在心理测评、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高级程序语言和多媒体技术等基础上的测评工具,大大提高了一般人才素质测评的应用范围。本文从人才素质测评的理论、测评方法、测评技术信息化和测评系统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论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人才素质测评的理论依据和人才素质测评信息化对一般人才素质测评技术的提升,分析了信息技术应用于人才素质测评领域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人才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人才测评的主要方法有:心理测验、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文章介绍了人才测评的概念,简要回顾了人才测评的发展历史,然后对人才测评的作用和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人才测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钟慧  杨蓉  杨曹阳 《家教世界》2012,(2X):34-35
人才测评为企业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因此,分析我国企业中人才测评现状,探索其发展是极其必要的。本文从人才测评在企业的应用现状入手,分析了人才测评的特点和不足;最后,对我国企业如何有效应用人才测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才测评古已有之,主要用于选拔官吏。特定的测评对象、社会环境和几千年来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我国古代人才测评体系特有的一些特点,如:测评指标、考评方法及对主试人的要求等。参阅我国古代人才测评特点,结合当今西方人才测评的方式方法,加以发展和创新,使人才测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人才测评理论和人才测评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我国人才测评服务的现状,对我国人才测评服务的发展道路和市场需求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人才测评模式的基础上,对现存的人才测评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反思,从素质论和协同思维的角度,研究在人才测评技术研究中引入“系统共协反应”理论,为人才测评的量化模式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医学院校在人才招聘中使用人才测评技术是为了实现人事相宜、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标,但目前医学院校对人才测评技术的使用结果还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人才测评要素不全;测评方法传统单一,缺乏科学性;人才测评专业化不高,缺乏创新等。医学院校在人才招聘工作中要科学、客观、合理地运用人才测评技术,全面制定人才测评要素;使测评方法多样化,实现人才测评合理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才测评是把握员工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研究分析了铁路人才测评技术应用现状及其在铁路员工培训中的价值,研究了面向员工培训的铁路人才测评体系结构和重点应用策略。研究结论显示,人才测评是健全员工培训过程、提升员工培训质量的重要环节,人才测评建模、测评与结果运用构成人才测评体系,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效果评估、员工素质画像、信息平台构建提出铁路人才测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9.
人才测评作为综合测评体系是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选拔方法,在高校招聘工作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有测评方法和测评指标的不足之处渐渐凸显,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高校人事管理的需求。本文对近年人才测评工作作出分析和总结,找出目前传统人才测评方法的不足,提出改进和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赟 《培训与研究》2004,21(6):68-70
人才测评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对人的能力、行为进行系统、客观测量和评估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人才测评体系在观念、操作和理论等层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要在新人才观的指导下,全面正确认识人才测评,加大人才测评技术开发力度,深化人才测评理论体系研究,以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重度智障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水平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大,在教和学的过程都存在极大困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智障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找到教学的起点和缩小差距的办法。本研究把数概念的评估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采用相关性研究来证明10以内大小比较测试方法与数概念测试存在相关性,这种方法能为智障学生的入学筛查和实际教学计划的制定服务。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外语测试理论为依据,通过对一份英语三级考试卷中的词汇测试、语法测试、以及阅读测试的分析,对英语三级考试提出了一些看法与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试论形成性评价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启示   总被引:114,自引:0,他引:114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反馈,评价中收集到的信息用于调整教学以满足学生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如果使用得当,能显著改善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从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来看,如果能将形成性评价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的发展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形成性评价概念、价值和使用等方面的文献作了较充分的述评,并初步探讨了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E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two critiques of an earlier article on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high-stakes testing. The exchange of viewpoints suggests that the successful resolution of current policy debates surrounding such testing and companion accountability systems rests on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document, and disseminate instances of real learning gains; develop improved methods and assessment systems that provide instructional relevance and utility of test results; and negotiate a balance between the role of large-scale assessment in identifying achievement deficits and the responsibility and resources that educational systems have to redress identified deficiencies.  相似文献   

15.
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基本要求,本文明确了有机化学考核目标,建立了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该考核方法和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且能够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本上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大学公共英语分级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测试与评价的设计,包括学生分级测试的设计和分级教学后的测试与评价。该文从分级教学的理论和要求出发,试着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设计不同层次的评价方式和测试方式,体现分级教学的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差异,以便更好地完成分级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Substantial growth in the numbers of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ELL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in recent years h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educational systems of both countri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critical issues and concerns related to the assessment of ELLs in U.S. and Canadian schools and emphasizes assessment approaches for test developers and decision makers that will facilitate increased equity, meaningfulness, and accuracy in assessment and accountability efforts. It begins by examining the crucial issue of defining ELLs as a group. Next, it examines the impact of testing originating from the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NCLB) in the U.S. and government‐mandated standards‐driven testing in Canada by briefly describing each country's respective legislated testing requirements and outlining their consequences at several levels. Finally, the authors identify key points that test developers and decision makers in both contexts should consider in testing this ever‐increasing group of students.  相似文献   

18.
The continuous testing framework, where both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examinees have to demonstrate continued proficiency at frequent prespecified intervals, is a framework that is used in noncognitive assessment and is gaining in popularity in cognitive assessment. Despite the rigorous advantages of this framework,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inflation in false negatives as both passers and failers continually take a test, especially for examinees closer to the passing score. Several passing policies are investigated to control the inflation of false negatives while maintaining low false‐positive rates for fixed‐length tests. Lastly,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testing professionals who wish to utilize the rigorous nature of the continuous testing framework while also avoiding the inflation of qualified examinees failing.  相似文献   

19.
论职业英语真实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简要回顾了“语言测试”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认为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是学科体系,而是“行动体系”,传统语言测试难以对职业院校学生实用英语能力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英语学生真实性评价势在必行。然而,如何构建职业英语真实性评价体系?该体系应具备什么特征?如何确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任务及制定评价量规?这些都是职业英语课程真实性评价体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本文根据学习理论、高职教育理论、德国职业教育“行动体系”和英NNVQ评估体系,研究职业英语学生真实性评价体系的特征和构建该体系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9个方面调查了大学生对英语校内测试的意见,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指出了大学英语校内测试存在的不足,并从能力范围、考试题型和成绩评定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大学英语校内测试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