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今年起红皮小麦退出保护价,去年的红皮小麦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今年的价格还将受到更大影响。因此,今年秋引种白皮小麦品种可能会出现一个高潮。这里,提醒广大农民在引种时要注意以下4个问题: 一、积极引种白皮小麦但也不全盘否定红皮小麦,红皮小麦中也有优质小麦。白皮小麦皮层透气性好、种子休眠期短,在收获期遇雨麦粒容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8)
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小麦属,是人类最早栽培的作物之一,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河北省占第一位。当前,小麦种子市场竞争激烈,对小麦种子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小麦种子的繁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近年来对河北省小麦制种过程的研究,现将小麦制种流程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小麦冻害在北方麦区顿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小麦冻害主要有冬季冻害和早春冻害两种。 1.小麦受冻后表现出的症状小麦冬季遭受冻害,首先是叶片受冻,冻害严重时出现死蘖死苗。分蘖受冻死亡的顺序是先  相似文献   

4.
小麦吸浆虫防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的害虫,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影响非常大,它可使小麦常年减产1-2成,大发生年减产4-5成,严重者达8-9成。 小麦吸浆虫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两种,在我国基本上一年发生1代。己成长的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夏越冬,来年春天由土  相似文献   

5.
利用10对STS引物分析142份西藏半野生小麦和136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的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Glu-B3的遗传多样性,以明确西藏小麦种质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Glu-B3位点分布。结果表明:142份西藏半野生小麦、136份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等位基因分别为6种和9种,且出现频率最高的均为Glu-B3c(分别占总数的85.91%、70.58%),出现频率最小的分别为Glu-B3i(16.90%),Glu-B3g(2.94%)。西藏半野生小麦、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共有51种组成类型,其中前者有31种,后者有28种,出现频率最高的组成类型为c(分别占18.31%、32.35%),两群体中共同出现的组成类型有Glu-B3(b+c)、Glu-B3c、Glu-B3(c+d)、Glu-B3(c+d+i)、Glu-B3(c+i)、Glu-B3(d+i)、Glu-B3fg、Glu-B3i共8种。西藏半野生小麦、西藏小麦地方品种在Glu-B3位点遗传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8108、1.9542,而组成类型遗传多样性指数没有差异;聚类与主座标分析表明,所有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09~1.00之间,平均为0.3462。研究表明,西藏半野生小麦和西藏小麦地方品种之间在Glu-B3位点的等位基因种类与组成类型、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存在差异。西藏小麦种质资源Glu-B3位点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与群体内遗传距离较大。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1,(13)
我国小麦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同时我国对于小麦的需求量很大,所以为了保证供需稳定有关部门在生产工作中就需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去不断提高小麦产量,同时还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因此在工作中小麦病虫害防治就成为了关注重点,导致小麦出现病虫害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笔者就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对我国冬小麦病虫害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防治意见,希望可以为有关部门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相似文献   

7.
该品系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将黑麦的染色体成对或片段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近10年的时间,成功地培育成了黑麦——普通小麦异代换系和易位系小麦新品系906。河南省三门峡市科协科技开发公司会同有  相似文献   

8.
小麦田间苗后灭草效果的好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产量的影响。同时,采用不同的药剂还将对周围敏感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采用不同剂量的二乙胺盐对小麦进行了田间苗后灭草试验。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收获量不仅影响我国夏粮总量,而且对我国及世界小麦市场也有主要影响,因此在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稳定提高小麦生产水平和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和(?)远意义。由于去年秋冬天气多变,今年小麦生产具有如下特点:①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但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有所增加。我国小麦生产正在向提高单产、优化品质、稳定提高生产水平的方向发展。②我国大部分冬麦(?)降雨偏少,造成相当数量的麦田(?)墒不足,去冬北方冬麦区虽然普降雪水,但对土壤墒情补充有限,一是没有浇冬水的麦田目前土壤墒情仍然很差,春季仍存在旱情隐患。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我市重要的粮食作物,全市1997年收获面积356.5万亩,单产249公斤,总产88.5万吨,约占全市粮食总产的四分之一。目前我市小麦生产与川西平原相比处于中产偏低水平,亩产一直徘徊在240公斤左右。针对这一问题,有必要认真回顾小麦生产的发展历史,总结有益经验,研究今后发展战略措施,以探索中产变高产的途径,促进小麦生产登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冷型小麦的概念 特性 未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冷型小麦是一种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的小麦,有一系列较为优良的性状,对小麦的高产、稳产和优良品质的稳定十分有利。本文阐述了冷型小麦研究的进展和有关重要问题,并对冷型小麦未来的发展以及对其他作物、植物研究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12)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小麦是一种常见的粮食农作物,是北方人的主食。我国对农作物向来都是给予高度重视的,在最近的几年,我国对于小麦的种植管理越来越重视,表现为小麦种植的国家补贴在不断的增加,提起了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在小麦的发育过程中,无论是因为自然环境还是人为因素,都会导致小麦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病虫的灾害,这会使麦田的产量大大的降低,并且不能保证小麦的质量,因此,农民在种植小麦时不仅仅要提升种植技术,还要落实小麦的病虫防护工作,这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小麦种植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的小麦产业提出一些建议供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南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河南省小麦、玉米及其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的时空变化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挖掘河南省不同区域热量潜力和提升热量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河南省17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14年的气象资料及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省不同区域小麦、玉米及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的热量分布及其利用率的时空变化特征,剖析了其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981—2014年,不同年代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生育期在豫北略增加、在豫东呈增—减—增变化特征、在豫西缩短、在豫南则先减后增;河南省各区域小麦和玉米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均呈增加趋势,是各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热量利用率而选用中晚熟品种的结果;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差南高北低,且小麦有效积温差升高,玉米有效积温差降低,表明玉米热量利用程度高于小麦热量利用程度;在小麦和玉米潜在与实际有效积温的共同变化下,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有效积温差在豫南和豫东大部较高,而热量利用率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但均呈升高趋势,表明河南大部分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热量利用率有明显提升,但在豫南和豫东仍存在较大的提升潜力,今后应着重提高该区的热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叶面喷施,底施氨基腐殖酸液肥对小麦生长期的长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施用氨基腐殖酸肥料较对照增产46.4kg,增产幅度为12.95%,对小麦的经济性状也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遗传育种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小麦面积大,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态类型、耕作栽培方式和小麦消费形式多样且特色明显;种质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在国际小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国际合作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危害大臣发病普遍的一种病害,其发展蔓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了解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特点及其所发病的气象备件、传播规律、传播途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我国小麦的增产丰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覆盖技术是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这项技术在小麦种植的应用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小麦的产量,还减少了病虫害问题。生物覆盖技术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生物覆盖技术应用原理比较接近,在选择的过程中,应结合农田的实际情况。应用生物覆盖技术时,一般是将麦茬作为天然的肥料,其还具有环保的意义,减少了烧麦秸带来了污染问题。本文对生物覆盖技术在小麦种植种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促进小麦种植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农民,在大西北土生土长. 大西北土地贫瘠、气候恶劣,穷.他的家乡是大西北的穷中之穷.农民春种小麦,夏种土豆,但每年仅300毫米的降雨集中在夏季,小麦常常遇旱颗粒无收.年年辛勤耕种,年年难有主粮果腹,人们只好靠土豆度荒.  相似文献   

19.
小麦杀手Ug99     
和人类一样,植物也会得病。这些病有的重,有的轻。然而对重要的经济作物小麦而言,"Ug99"如同烈性传染病。其病毒可在1500~5000米的高空传播数千千米之远。发病的小麦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20.
<正>在研究五粮液酿酒原料小麦的传播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个很有文化价值的地点,这就是长江边南广河口,宜宾市叙州区南广镇所在地,传说中诸葛亮祭泸水的地方,馒头在此得名。源远流长的小麦食用历史,为五粮液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内力。精彩的小麦故事,为五粮液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和分众化表达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也是探索五粮液酒文化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