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幻文学的教育价值及意义一直是学术领域颇具争议的话题之一,近年随着其体裁形式由小说向电影、多媒体形式的转变,以及其在社会公众文化中的影响力急剧提升,深入探究科幻文学的当代教育价值尤显重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呈现了当代欧美各国高校开设科幻课程的实践情况,包括其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式方法、课程影响力及代表性案例等;梳理了当前欧美科幻教育应用价值相关实证研究现状,分析了其研究内容的变化趋势、研究方法的利弊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和实践意义。最后,揭示了科幻作为一种特殊的、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应用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幻作品有力促进了科学教育。这主要表现在:科幻作家是科学知识的理想诠释者;科幻作品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幻作品为科学创造力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并指引了思考方向;科幻作品启示人们科学创造不可忽视人文思考的介入。  相似文献   

3.
科幻文学的近未来设定,是指通过当下意识辩证地预构未来的社会结构体系。许多科幻作品明确设定了近未来。日本当代科幻文学在延续其科幻传统的基础上直面社会危机,从政治批判、灾难预测、时空探索和文化反思四个向度设定近未来,并生成标志性符号,形成对现实与未来关系的创造性理解,体现了在“智能+”时代文学文化观念与时俱进的特质。对近未来的设定表明,日本当代科幻文学将人置于时空、科技和文化网络的核心,创作出既有普适意义又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科幻文学,对我们认识和发展中国科幻文学有较强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根据社会翻译学理论,译作的传播不仅与原作者与译者相关,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类行动者和非人类行动者都扮演着重要作用。刘慈欣《流浪地球短篇小说集》在英语世界两次译介活动的效果迥然,即受到生产传播过程中不同行动者的影响。研究表明,原作者获奖以及影视改编对西方商业出版社“译入”中文科幻作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由西方商业出版社所译介的作品的传播效果也好于中方独立商业出版社。由此,积极推动中文科幻作品的影视改编、加大与西方商业出版社的合作、拓宽中文科幻作品的译介渠道,都将更加利于中国类型文学的“出海”。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科幻是近年来逐渐趋热的一个话题.随着国人的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的不断增强,中国式科幻及其教育价值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具有中国式科幻特征的作品中,刘慈欣的作品首屈一指.他的系列作品不但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科幻热,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刘慈欣在其作品中,将源自西方的科幻与中国本土的文化元素有机融合,为科幻作...  相似文献   

6.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科幻小说作家。创作各类科学文艺作品30余部,其中长篇科幻小说2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主编和翻译文集3部、科幻理论专著15部。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和意大利文出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开设科幻文学理论研究、中西科幻的比较研究、科幻名著选读等研究生课程。  相似文献   

7.
吴岩:因为没有看到这项调查是怎么做的,没有看到相关的测试题目,无法确定这些题目是否在测想象力。所以,盲目地说“中国学生的想象力倒数第一”,我是反对的。  相似文献   

8.
在对新时期几部具有明显女性主体意识小说分析的基础上,从与传统的对抗、对异性的两种姿态及如何自我定位等几个角度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是文学人才成长的摇篮。从"五四"时期到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学校园走出了不少优秀作家。近三十年来,武汉大学校园文学活动格外活跃,大批文学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可观的群体。研究这一现象,对了解文学人才成长的规律,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二十年来(2000-2020)中国科幻文学译介研究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并对未来的研究予以展望。本研究认为:(1)在研究内容上,应多关注除翻译本体之外的译作的译介与传播问题。(2)在研究方法上,除传统的思辨方法外,应更多地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实证研究的方法和调研法。(3)在研究对象上,除《三体》和其译者Ken Liu(刘宇昆)以外,还应纳入其他有代表性的科幻译作和科幻译家进行系统研究。(4)在研究体系上,应对科幻文学对外译介的三个主要过程(即“作品翻译”→“译作传播”→“译作接受”)进行明确的区分,对构成这三个过程的各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充分的考察,并把传播学的相关问题纳入到考察范围。  相似文献   

11.
吴世銮 《学苑教育》2022,(17):82-83+86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主要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效果不明显。科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以“生态系统的概述”一节为例,结合生物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将科幻教育合理应用于教学中,不仅可以活跃生物课堂氛围,增加教学的生动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发散思维和文明素养等提升都起到重要作用,做到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文学一直存在着误解,认为文学就是风花雪月。其实,文学是人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表现的内容涉及最为基本的社会价值关系。文学作为一种特定的语言符号,是特定时代的文化载体,是人类文明符号的象征。文学可以体现一定的社会变迁,它以一种艺术方式承载着人类文化的生存状态和人类价值,不同时期文学特点可以体现不同时代文化和社会特征。因此,文学作品是我们社会的必然产物,任何一种文学流派的产生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基础,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同时又能动的反映时代的变迁。本文以美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为例,阐释了文学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巫术文化是原始文化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为例,反映出巫术文化的神权目的性是"迷狂"的根源,迷狂式的创作催生了古典浪漫主义文学强烈的抒情;进一步看,巫术文化与古典浪漫主义文学存在着辩证互动的关系,巫术思维与艺术思维具有共通之处。这切合"文化诗学"的旨趣,能够把对文学文本的阐释与文化意义的揭示联系起来,把文学的"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学作品十分丰富,古代旅游文学具有真实性、主体性、多元性、渗透性和灵活性特征,是研究当时历史条件下社会生活、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并能给予读者思想、人生的启迪。古代旅游文学还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它是旅游景点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能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提高旅游工作者的文化素养,全面了解这类文学作品,有助于推动当代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媒介技术的变革促进了媒体的发展,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来说,被人们称作"第五媒体"的手机成为炙手可热的"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文学新的元素,包括对文学思维、文学修辞、文学语言、文学版块、写作内容、写作主体、写作角度、阅读主体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书写内容和体例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新媒介改变了文学创作模式。当然,新媒体文学也有自身的弊端,如何发挥新媒体本身的长处,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当今新媒体文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科幻小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教学资源,中学生对科幻小说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少相应的阅读方法,学生理解科幻小说时普遍存在偏差和误读。因此笔者针对学生的难点,设计了系列阅读指导课,探寻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科幻小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意境论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独创的一个美学理论,文学意境以它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成为抒情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作为抒情文学的主要形式,中国古典诗歌中有很多富有意境的作品。本文以童庆炳主编的《文艺理论教程》的文学意境理论为依据,以稼轩词为例来分析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能力和构建合理的知识、素质与能力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的教学现状是,该类课程在教学观念与方法上还存在语文化、科学化、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倡导和研究文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范式,能够纠正长期以来该类课程教学存在的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倾向,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素质",并转化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赏析能力和应用知识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女性文学创作和女性文学研究一直是近十年来学界的热点话题,取得了相当成就,同时也被多方误解,论文以三个阶段为线索,梳理了自新时期以来的当代女性文学研究的成果和现状,试图论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内在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为这门学科的建设提供某些可供借鉴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