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明清之际,遗民大儒孙奇逢和"贰臣"孙承泽几乎在同时各自撰写了关于畿辅地区的人物传记,即《畿辅人物考》与《畿辅人物志》。两书在内容取舍和文字笔法上的异同,既反映了两人的出处背景,同时也都反映了当时的文字禁忌。孙承泽与孙奇逢在明亡前就已结识,入清后两人却没有什么来往。在撰写畿辅人物传记的过程中,彼此虽然互相知晓,但没有直接往来,而是通过祁州学者刁包居间传递信息。他们在修改各自著述的过程中,都参阅利用了对方的成果。直到晚年,孙奇逢与孙承泽才重新恢复了交往。  相似文献   

2.
孙奇逢《理学宗传》是明末清初理学巨著,其编写纲要为合会朱王,其编纂特点有四:一是"以天为本"的学统论;二是"循环前进"的学术史观;三是"下学上达"的写作目的;四是"主辅内外相成"的体例。  相似文献   

3.
孙奇逢所撰的《理学宗传》,是研究宋明学术思想发展的极为重要而完备的参考资料。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张显清先生主持整理的《孙奇逢集》,集中所含的《理学宗传》当是该书付梓以来的第一个标点本。遗憾的是此书的校点错误颇多,致使许多句子难以理解。通过版本比勘及相关典籍参校,发现该校点本讹脱、误标80余处,祈望引起校点者及读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胡煦理学思想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清初理学中州学派 在清初思想界,理学占有相当的地位,其中以孙奇逢及其弟子所形成的中州学派最有影响Ⅷ。孙奇逢在河南开创了一股新的学术风气,重视践履躬行,影响甚大,人才辈出,著名的有张沐、耿介、汤斌、冉觐祖、张伯行、胡煦、窦克勤等人。这一批人具有相近的思想背景和学术倾向,故称为“中州学派”。这是我在研究清初理学的演变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借以从地域关系上解释这一时期不同的学术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5.
孙奇逢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理学家之一,其一生波澜壮阔,前半生多为豪杰之事,后半生成就圣贤梦想。孙奇逢是宋明理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理学大家,他既是明朝理学的总结者,又是清朝理学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中,作为北方儒生共同体领军人物的孙奇逢,以回归、重释孔孟经典来整合理学各派,由此其思想可分为两个层次:理学层次和儒学层次。正是两个层次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在清代北方形成的以孙奇逢为宗师的夏峰北学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为明清之际的儒学大变革在新视野的开拓方面至少提供了暗示。  相似文献   

7.
茅盾同志的《淡〈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是一篇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对《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进行分析、评论的优秀文艺评论力作。全文共谈了三个问题:一、《水浒》人物描写的特点文章谈《水浒》人物描写的特点,其观点主要通过对前人的评论文章的评价的分析、评论来阐  相似文献   

8.
汪克宽是元末明初新安理学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治学以朱子学为宗,阐明、发展朱子之学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的治学以《春秋》为主,同时重视对”三礼“的研究,著书立说,教授乡里。汪克宽的这些学术活动对新安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9.
孙奇逢以道学融会朱学与王学,以超越的姿态审视两家之言,并相互汲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学体系。孙奇逢在本体论上偏程朱,吸纳周敦颐之太极学说,建立起以天理为核心的本体论;在认识上近王,完全接受王学之道德认识论,并以王学之认识论消化朱学之认识论。  相似文献   

10.
徐居正所著《东人诗话》是朝鲜有代表性的诗话作品,其所蕴含的以“气象”评论诗歌的方法与中国传统的气象论相比,更重视作者的社会地位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这与徐居正所处李朝兴盛的理学背景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的隐逸思想与其“仁”的思想同样浸润和影响着后世作家文人。本文从《论语》中所反映出的隐逸思想分析说明后世作家文人的隐逸情怀其源于此,以“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为例。  相似文献   

12.
刘咸炘是民国史学上一位卓有成就的史学家。刘咸炘在《四史知意》中重点探讨"前四史"的史意,反映了他对古代史学理论的认同与实践。刘咸炘批驳"无中生有"和"我注六经"式的评论,在批评原则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刘咸炘不仅评论"前四史",还评骘了历代学者关于"前四史"的评论,形成了双重批判的特点。他的论著和思想对于20世纪初期轻视传统史学的不良风气有针砭的作用,这是刘咸炘对民国时期史学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是近年来《红楼梦》人物研究中难得一见的学术佳作,他以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对比手法进行研究,并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李鸿渊的《红楼梦》人物对比研究既体现了其红学研究的思想和成就,也契合了《红楼梦》重视文本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胡祗辶以理学家的身份评论元代戏剧,他不仅以传统《乐记》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对新兴文艺样式进行理论指导,还从宋儒“以笃学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的理学观念出发,成功地总结了元杂剧内容的充实性和反映的广泛性等艺术特点;同时,他的阐述抓住了元剧的叙事性、表演性和人物塑造性,由此而提出戏剧美学思想和原则,丰富了中国古典戏剧学的理论建树。胡氏以其对元代戏剧学的贡献而占元初戏剧学第一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邢恕是北宋重要的政治人物和理学人物,二程弟子,元祐间贬谪永州。《全宋诗》收录其诗作共10首,其中6首作于湖南永州,此外又有散文1篇,题名7通,也作于永州,部分石刻真迹保留至今。对邢恕与北宋理学数事略述始末,冀补史志之阙云。  相似文献   

16.
以礼貌补救策略和人物塑造理论解读《进入黑夜的漫漫旅程》中的部分对话,选取三个片断作为语用文体的分析资料,从细微处阐释深藏在貌似礼貌的言语行为背后儿子对母亲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爱恨交织使母子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在永无止境的戏剧冲突中,玛丽善变的性格周而复始地呈现出来。通过语用文体分析,深入理解本剧的主题,为宏观评论提供客观详细的依据,以期获得比宏观评论更直观的戏剧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17.
魏收《魏书》之纪传后论不仅具有较高的史学思想,也具有突出的文学特色,既与北朝文风相谐和,具有古朴质实的语言风格,又在结合历史情境对人物进行的评论中寄予作者的情感意识与心胸怀抱,体现了魏收务本求实、钩深致远的理论主张与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8.
《渌水亭杂识》所记述的涉猎极广,既关注历史人物的沉浮,又考证地理位置及地名演变。既探讨诗词变化的源流,又研究诗词音律的变化特点;既分析历代诗人的特点,又比较他们异同特长。可见纳兰性德博学多闻,见解卓越。  相似文献   

19.
描绘隐逸生活,《论语》已见端倪,《庄子》又津津乐道。但作为文人自我人生的体验,并独辟文学题材来抒写这种体验,是在汉魏六朝时代才形成一种时尚。这时期的辞赋以隐逸为题材,独具风采,它第一次全面地揭示了隐逸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了隐逸文学的成熟。这是因为,隐逸赋家创作了大量地作品,展现出多种类型的隐逸思想意念追求,表现了不可替代的思想价值,同时又积累了隐逸赋创作的独特经验。就这个专题,赋学界目前尚欠系统探讨的专论,本文试图以补其缺。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对《红楼梦》作了较大篇幅的评论,此外,还在一系列文章中谈到有关《红楼梦》问题,这些零碎的评论涉及《红楼梦》的地位及作用,思想内容及其艺术价值,人物及其语言,高鹗的续书及其他续书,研究及阅读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睿智而又犀利的评论至今仍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