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在变革,知识在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为思维灵敏、判断准确、机智巧妙的智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长大才会成为灵活自如地适应时代、促进时代发展的人。未来社会最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智能的人。“学历社会”必将转为“能力社会”,“高分低能”的人将被历史所淘汰。我们的学生是未来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创造性人才,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师: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去对教师的要求。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击着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现代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手段,而是与经济、科技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内容与目标。当今中国,时代的变化与科技的迅速发展,正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冲破应试教育的樊篱,排除来自各个方面的重重阻碍,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时代呼唤的最强音。因此,无论是从国际形势还是…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时代要求人们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和知识,而掌握信息和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个人要想获得“新世纪人”的资格,就必须为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而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激烈的就业竞争的需求。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学习社会。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国际竞争的热点,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马玲 《文教资料》2005,(36):143-144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将成为生产的主要要素,这就要求人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而应该有不断创新的知识。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 还应把“教会学生学”作为己任,通过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两型社会”的今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何平衡共进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高职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的需要。但是,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现状却令人担忧。因此,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背景下,培养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的时代,在和平年代里,国际竞争也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在“科教兴国”的策略指引下,科学教育已成为我国学校各学科教育的主要任务。因此中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其中包括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素养以及环境意  相似文献   

7.
“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也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强调人在各个阶段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实现人的可持续教育和持续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与国际社会所倡导的三个学会——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要求相一致,与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素质改革要求相一致的。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不具备较强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就无法适应信息时代一日千里的时代发展要求,也无法实现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科教兴国的要求。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列入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在掌握丰富知识的同时,退步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与发展可持续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有时代感”,可见时代已与我们每个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中专学生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时不我待”的社会迅速发展时期,就更有必要去了解时代对我们的要求。有个成语叫做“有的放矢”。我们首先应明确时代对自己学习专业技术的要求,明确学习的目标。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已在不同的领域内取得累累硕果,而且以更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要适应社会、适应时代,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更新。终身学习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能运用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而不是只被动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雷淑珍 《甘肃教育》2006,(8B):25-2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就要求教育小能单纯地成为文化知识传承的手段,它更重要的使命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了“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角度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全球教育发展的三大必然趋势之一,因此让学生尽快尽早地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化的要求。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在这个倡导以人为本、尊崇个性的时代,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已成为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徐建美 《云南教育》2005,(25):47-47
“自主”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即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进行认识实践活动。现代社会是文化多元,环境复杂的社会,要求人们有独立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弘扬人的主体性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然。新课改的实施为开展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为此,我们做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加入WTO,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新的“生态环境”要求学生工作必须建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生——“人”的发展的学生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认为,中学生打工是有利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的中学生越来越早熟,时代飞转的车轮又加速了他们头脑的成熟。因此,出生在一个力求高素质人才的社会中的当代中学生,要想真正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人,就需要在学生时代补充一个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去填充分数背后的巨大空白。而“学生打工”是一个最佳的方式。这儿所说的“打工”,是指实实在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给人类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社会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传统的教育思想“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必需摆正教与学的关系,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问题便不容忽视地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文章根据教育理论及新课改的理念,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宗旨。过去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本位,强调国家社会的需要。现在,我们强调要站在人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服从并服务于人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并由此出发,去培养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个根本性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务必更新观念,抛弃旧有的“冷面孔”,主动打开“热情”这扇窗,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人”环境。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笔认为作为政治教师,应从“付出真情”、“寻找实情”、“回归学情”等方面,去寻觅本该有却久违的激情,引领学生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7.
周峰 《教学月刊》2008,(7):35-36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未来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目前社会政治试题跨学科渗透的倾向日益明显,课程综合化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魏秀霞 《小学生》2011,(4):41-42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已成为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学会做人”是将来立足社会、贡献社会的关键。“爱”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教师是爱的传播者、创造者。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创造性而教”将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分析现行教育中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堆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因素、探讨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堆能力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爱因斯坦曾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这既是一代科学宗师对人才素质的思考,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正是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将对素质教育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年江苏省实行3 x高考考试模式,这就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1998年、1999年、2000年全国卷、1999年上海卷的特点、趋向对今后的历史教学必然会产生较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