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语贯穿政策制定和实施全过程,话语分析为教育政策过程的批判研究路径提供了一种实践可能。从界定“教育政策话语”与“教育政策话语分析”概念来看,话语分析方法是一种综合多种质性、量化研究方法的方法集合或统称。教育政策话语研究可依据中心议题区分为“问题导向型”与“核心政策型”,依据分析框架制定的不同取向区分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调适”等三种研究路径。在归纳教育政策话语分析研究一般流程的基础上,当前教育政策话语分析研究工作需要从研究对象、方法恰切性以及资料收集等方面作出改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类理论与话语分析出发,将话语看作文本、语类及社会实践,拟建立基于语类理论基础的三维度话语分析模式:文本特征层面运用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理论分析工具;语类宏观结构用语类结构潜势认定;社会实践层面则融入社会批评视角.目的是从语言特征、交际目的和社会语境出发对话语进行更深层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在诠释学与话语范式的影响下,教育政策社会学者将政策视为文本和话语,并形成了方法论的诠释取向和话语分析取向。方法论的诠释取向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教育政策意义的传递过程及行动者对意义的理解。方法论的话语分析取向则促使人们在收集和分析资料时关注政策话语对行动者行动的形塑作用,以及政策话语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4.
语境中会话隐含含义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分析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对话语的隐含含义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该文把着眼点放在语境中对话语隐含含义的分析,强调了语境对会话隐含含义分析的制约作用,并重点分析了话语隐含含义产生的几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一个用于人类交际的、具有任意性的语音符号系统.对于语言的研究可以从结构入手描述其内部结构成分关系,也可以从其交际功能的角度探讨语言结构与其功能实现的关系.而批判话语分析则认为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而且是社会实践的手段.Fairclough 提出话语三维概念:语篇、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批判话语分析重视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探讨语言结构及其意义表达与其社会实践功能的关系,分析话语在社会意义上的建构性.文章采用Halliday提出的概念如及物性、情态等分析和论证批判话语分析理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而揭示语言的社会性和本质,对外语教学、语言功能性研究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司法话语分析是法律语言研究的重要分支,其理论源于话语语言学。它在传统法律语言词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法学语言的视角,剖析与民事和刑事案件有关的语言现象。它采取种种措施,识别和鉴定警察、公私公诉人、法官、语言鉴定专家等在司法调查取证过程中对各方当事人在不同语境下涉法言语的表层与深层含义,并对是非定夺或定罪量刑的最终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司法语音鉴定和模糊语言的司法分析是司法话语分析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方法是以各种实证材料为基础,利用话语分析手段,分析探讨语言证据收集、话语标记识别、语言环境、控辩双方对同一语言证据材料不同理解所导致的不同审判结果等问题,旨在说明司法话语分析方法对司法实践部门准确定性法律案件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批判性话语分析对教育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双向建构,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费尔克拉夫深入探讨了话语在何种程度上受制于具体的社会情境,又在何种程度上积极地推动社会变迁。在方法论上,由于批判性话语分析特别强调在情境中体会语义和语用,所以民族志与文本分析必须在研究过程中相互交织在一起。在意义诠释的基础上,批判性话语分析还具有一层批判的维度。研究者需借助社会学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去挖掘蕴含在文本之中的权力。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视角出发来研究教育问题,我们能够获得以往的社会研究模式无法提供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在系谱学的视角下,本文使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重构了"洪堡的大学观念"这一特定研究母题在德语学术语境中的话语建构过程.作为拥有强大学术生产力的论题,它诞生于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有关"洪堡教育观念"的诠释学研究,形塑于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论争之中,并为当代的"洪堡神话"系列研究所质疑和批判.借由对其话语形式和知识秩序流变与特征的细致分析,本文尝试以呈现一部有关洪堡的"神圣观念演化史"的方式,从史学史的维度批判一种具有元史学特征和超历史意义、作为"绝对知识"的"洪堡大学观念",继而使洪堡教育思想在新视角和新语境下得到重估.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语境分析是解释教科书话语形成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框架,是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对教科书话语的意义建构,也是探讨教科书话语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语境分析对于当前的教科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研究应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教科书研究要关注语言的行动维度;教科书研究要建立广阔、多维、立体的视角.教科书语境分析的方法步骤为:坚持问题导向,确定研究主题;建构研究框架,从社会历史、话语实践、文本言语等角度开展语境分析;深度诠释语境,形成中层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国际贸易摩擦话语分析框架以研究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话语沟通的实践策略,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话语分析方法,结合国际贸易摩擦语境特点,研究国际贸易摩擦话语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确立按照"描写、阐释、解释、反思"四个步骤建立国际贸易摩擦话语分析框架,据此揭示国际贸易摩擦话语中的权势关系、文化差异及隐藏的意识形态偏见,评估国际贸易摩擦双方的矛盾焦点和分歧,从而为正确理解和处理国际贸易摩擦话语提供辅助分析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批判话语学视域中,教育场域各种行为规范的话语实践隐蕴着规定与描写、信息与互动、形塑与改塑、理性与论证等特征性话语意涵。对行为规范的话语实践展开话语间性、话语次序、话语混杂等方面的超学科话语分析,凸显了现代教育中由于技治理性和管理理性的超常张扬而映现的“话语技术化”、“话语商品化”而展现出理性与生活的张力,也揭示了现代文明进程中科学世界通过“语境重置”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以及人的“物化”危机。同时.对行为规范的话语实践进行批判性话语研究,能够鲜活地使我们对事物获取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原初、自明、本质、冥会于心的观察、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12.
批判话语分析是近二三十年来兴起的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方法,它在文本分析中融入广泛的社会理论,旨在捕获话语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动态关系,诸如权力结构、资本交换、互动方式、话语秩序及符号暴力等。但随着分析对象的不断变化,它需要更多新的、交叉的分析技术与社会理论的融合。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伯恩斯坦与布迪厄提出了“场域”、“惯习”、“声音”、“语境重置”等一系列新颖的社会学概念,它们与批判话语分析术语之间建立起了某种特殊关联,并在融合和内化的过程中极大地丰富和完善着批判话语学理论。  相似文献   

13.
会话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都将自然话语视为对社会的反映,都以话语为媒介考察社会对话语生成的影响,但由于对话语及社会本质的认识不同,二者的方法论也不尽相同。梳理两个流派的异同点可加深对话语社会特性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整合话语分析各流派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推动话语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变革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变革的意义在学校层面遭遇"衰变"和"扭曲"。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跟踪北京市某小学引入主题教学的课例研究过程,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教师的对话进行分析,以考察主题教学这一"变革性实践"的意义在学校层面是如何发生变化的。研究发现,教师在日常研讨中使用的描述和解释体系构成了一套为新旧教学方法赋予意义的学校话语。这套话语作为学校的本土解释模式,通过"去情境化"和"再情境化"等机制,对外来的变革性实践的意义进行重构,使教师能够以本土的方式理解变革。本文将这一意义赋予过程称为学校话语的"表征"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系统科学哲学中的辩证系统观为指导,以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结构模式为基础,在系统把握话语的概念和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话语系统分析模式,并简要论述这一模式在翻译中的话语分析和生成过程中的运用。本文认为,话语是一种复杂的人类活动系统,一种由不同言语成分按特定的非线性结构构成的辩证有机整体,受特定的语境制约并在语境中执行特定的功能,在时间上体现为不断的运作和演进过程,并在其总体、内部、外部、过程上呈现出关联性与分离性、整体性与多元性、开放性与自主性、动态性与稳态性等辩证统一的系统特性,因此话语分析应兼顾总体与局部、微观与宏观、内部与外部、共时与历时方面,采用“语境-宏观-微观-宏观-语境”的系统模式。这一模式的运用能够大大优化翻译中的原文分析和译文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于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价值共识、多元主体参与;在政策上偏向管理主义;在实践上采取分散化治理模式,强调自治、竞争、参与、评价和问责。中国教育治理,在理论上以中国式科层制理论为主导框架,强调整体利益、协同合作;在政策上偏向共同体主义;在实践上强调法治、公平、协调与认同。制度、文化和情境是导致中西语境中教育治理理论、政策与实践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教育治理话语的建构不仅在于解释教育世界,而且也在于改造教育世界,从而服务于一个国家、民族、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中西教育治理话语对实践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与能动性,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从话语词汇的使用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话语分析是教育技术理论元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话语分析的主要工作,一是确定话语词汇体系,二是探究理论研究的话语逻辑。通过话语分析,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中国教育技术学理论研究细节不够丰富;(2)中国对教育技术理论的独创研究较少;(3)复杂性、学习支架、可选择性等研究被忽略了;(4)建构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技术研究的背景;(5)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技术进步才可能引发教育技术领域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吴楚 《海外英语》2022,(16):9-11
该文以费尔克劳夫三维模型为框架,从文本、过程、社会三个维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官方应急外宣话语进行批评话语分析,探究应急外宣英译策略。研究表明:在文本维度,及物性、情态和被动化帮助译文再现元语言功能;在话语实践维度,译者应充分考虑多层面互文关系;在社会实践维度,外宣英译应当凸显主体身份,全力输出中国理念及模式。  相似文献   

19.
形象一直以来是哲学、社会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经典话题,但相关研究往往采用宏观视角。受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影响,形象研究迎来了“话语转向”,形象建构与传播开始引发话语分析、语用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基于话语分析或会话分析探讨形象建构问题,但这些研究因缺乏合适的分析框架而总体显得片面、主观。为此,本研究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以形象的话语建构观为理论导向,尝试对形象建构的内涵、类型和话语实践方式作系统考察,以期能够为未来的形象研究提出一个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对发生在课堂互动和课外活动中的、以师生为核心话语主体的教育话语进行语用学视角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层面进行:教育话语主体身份、角色的话语特征与表现;教育话语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整体结构特征和局部结构特征;教育话语的目的以及实现目的的主要话语手段与方式;教育话语的仪式性。这一教育话语的语用分析模式可运用于机构话语其他具体类型的话语分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