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阅读是一种创造和欣赏,更是一种入景入情的感受与体验;是读者与作品的心灵对话,更是读者与艺术品的情感交汇。语文阅读教学是对美文美篇"情美"的鉴赏与品味,注重的是人文情怀的培养与积淀。在阅读教学中,应营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世界之中,充满着情趣与欢乐,飘荡着问题与好奇,洋溢着诗意与鼓舞,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增强阅读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水平。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如果能在学生自身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三者之间架起桥梁,三心相通,产生共鸣,那么,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目的则不难达到。一、反复诵读情感驱动一篇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教师的讲解中让学生来体会,这种方法绝不是最佳的———事实早已验证了这一点。如果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字里行间有所感悟,化情感为内驱动力,激发其灵感的顿悟及强烈的诉说欲望,产生与作者心灵的共振,才是我们期待的。即使他们只受到一丝感染,读出一分情感,得到一点顿悟,谈出一些感受,也是值得的。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学生读中悟出小男…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提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事实上,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应贯彻于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初中学生正值情感充沛时期,更加应该利用历史课程,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导向,家国情怀是学生在历史学习、思考和体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文追求、思想情感和精神寄托,体现为学生对国家发展、民族前途和人民幸福的真挚感情,表现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呈现为学生主动将个人发展、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有机融为一体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5.
涵濡家国情怀,不仅是历史教育的初衷,也是历史教育的底色。诚如钱穆先生所言:"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1]涵濡家国情怀,必须从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内心感受切入,从他们人生开始和共同生活的地方入手,由浓浓的"乡愁"--亲人、故土、母校的皈依、眷念,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一种挥之不去的对祖国的挚爱和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