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在朝鲜战场上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主办的《志愿军》报,于1951年1月,在烽烟滚滚的战火中创刊了。彭老总高兴地题写了报头。志愿军党委在决定中除明确规定该报的方针和任务外,还提出了普遍开展通讯采访工作,各级军政首长必须亲自为《志愿军》报撰稿,稿件必须经过审查,组织读报应成为各级宣传部门及政治干部的经常工作之一等项要  相似文献   

2.
<正>在洪雅县档案馆,保存着一封完好的洪雅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写给母亲的家书。写信时间为1951年1月29日,落款为刘学荣。档案记载,这位战士系原中山公社金花大队人,1934年11月出生,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到半年时间,即1951年11月便与家里失去联系,1962年9月确定为抗美援朝中牺牲,年仅17岁。这封家书虽然历经70年沧桑,依然字迹清晰,整篇内容虽然错字、别字较多,但今天读来依然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3.
苏联《女工》杂志在今年第2期《决定命运》栏目里,刊登了一个孤儿院的教养员E·格罗绍娃的来信。她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个患眼疾、几乎失明的小男孩萨沙被母亲遗弃,遗弃孩子的母亲仍然关心着儿子,但不愿暴露身份、住址,而孩子又急需母亲照料。格罗绍娃希望社会帮助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4.
《手牵着手》这幅照片,讲述了在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件事:为了鼓励一名正在被解救的孩子,一名解放军战士伸出自己有力的大手  相似文献   

5.
王林 《军事记者》2008,(7):I0002-I0002
《手牵着手》这幅照片,讲述了在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中的一件事:为了鼓励一名正在被解救的孩子,一名解放军战士伸出自己有力的大手,紧紧握住孩子的手,而孩子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也紧紧捏住战士伸出的手。两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传递着希望,更传递着一种力量。这是战士给予孩子生的希望,是战士给予孩子活下去的力量。读者从画面上似乎也看到了孩子活下去的希望。更看到了祖国的希望。这希望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强大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6.
赵宗符 《青年记者》2009,(12):26-27
2009年4月23日,《农村大众》历史参考版转载了《文史博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邱少云如何成为惊世英雄》。这篇文章告诉读者,广为人知的英雄邱少云,一开始只是记了三等功,后来在作为后进战士变先进的典型例证中,被重新发现,被上级追授了一等功,但这样的战士在当时志愿军中并不少见,战火纷飞,没有人对其牺牲的经过、细节及意义作进一步的调查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有英雄的照片当然高兴。问题是,如果这些照片是假的,那就是对英雄的不尊重。"上月,武汉一位叫谢万丁的老志愿军战士,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捐献了其珍藏的黄继光老照片。近日,黄继光的8位战友对这组照片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相似文献   

8.
西安晚报青年记者吴峻1987年8月30日抓拍的新闻组照,先后获第七届全国新闻摄影评选铜牌奖、第九届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并列入《中国新闻年鉴》。照片上再现抢救落水儿童的现场人物和气氛,真实而富于情感地构成了这一突发性新闻事件的价值:呆坐在岸边哭泣的母亲、打捞者们焦急的目光、孩子被奋力举出水面、人们奔  相似文献   

9.
近日查阅资料中新发现一幅登载于《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的李大钊与顾孟余合影。通过对照片承载的信息和对当时报刊新闻报道的考证、推断,笔者认为,此照片应是1926年3月12日上午9时余李大钊、顾孟余出席国民党左派在北京三殿(由天安门起,直至太和殿)举行的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公祭活动时的合影。耐人寻味的是,《世界》画报所发《被段祺瑞通缉之五人》使用的李大钊照片,竟是后来《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登载的李大钊、顾孟余合影的一部分,只不过抹掉了照片上的背景以及顾孟余像那部分,仅留李大钊一人的照片,其刮擦制作痕迹明显。《良友》画报1926年第5期发表李大钊与顾孟余在太和殿纪念孙中山逝世周年公祭活动的合影,体现了国共合作、继承孙中山遗志,掀起国民革命高潮的时代主题,其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在纪念抗美援朝63周年之际,多家媒体载文披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0年11月30日首次在《人民日报》刊出时,署名“志愿军战士词”。1954年.该歌获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一等奖.6年后改署“麻扶摇词”。  相似文献   

11.
徐斌 《新闻实践》2006,(3):F0003-F0003
今年2月10日,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PP)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路透社摄影记者芬巴尔·奥赖利拍摄的《尼日尔紧急供给中心的母亲与孩子》(见附图一),在122个国家和地区作者的8万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成为本届“摄影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荷赛”评委会主席詹姆斯·科尔顿在点评这张照片时说, “这张照片包含了一切:  相似文献   

12.
丁伟 《全国新书目》2010,(23):36-37
《难忘一九五○——志愿军入朝参战60周年图文实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述了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书中收录的大部分照片是当年新华社记者在朝鲜战场拍摄的。作为新中国新闻工作的奠基者,他们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真实地报道了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3.
《新华文摘》2002年第五期封三选登了选自《摄影世界》中顾益民的一张照片《我们种树去》.照片说明云:"因地下煤矿自燃,临安'火焰山'长年青烟缭绕、树焦石红.尽管如此,山脚下的沈老师一家仍坚持植树."  相似文献   

14.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是天下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家庭都关心的话题。近日,湖北教育出版社推出《架个天梯给孩子》,就是一本蕴含“母亲文化”的生动的育儿教材。该书由2002年全球最高奖学金——弗里曼亚洲奖获得者18岁武汉少年艾天的母亲撰写。今年9月底以来,当地媒体《楚天都市报》连载还未面市的该书不到十期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随着档案知识的普及,社会公众的档案素养逐步提高,更多人愿意将家藏的珍贵档案捐赠给档案馆。白银市档案局紧紧抓住这一时机,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扩大珍贵档案征集范围,着力拓宽捐赠渠道,陆续征集和获赠了很多珍贵档案。今年,白银市景泰县喜集水村村民马如香将其父亲,志愿军战士马登庄生前收藏的42张朝鲜战场老照片赠送给景泰县档案馆。这组照片真实反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战斗场面及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孙焕英 《新闻界》2003,(2):49-49
《新华文摘》2002年第五期封三选登了选自《摄影世界》中顾益民的一张照片《我们种树去》。照片说明云:“因地下煤矿自燃,临安‘火焰山’长年青烟缭绕、树焦石红。尽管如此,山脚下的沈老师一家仍坚持植树。”  相似文献   

17.
面孔     
魏巍这样的作家有几个据新华网,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发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毛泽东主席旋即批示印发全军,自此最可爱的人成为志愿军官兵的光荣称号,魏巍的名字也由此传遍全国。后来,《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相似文献   

18.
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的原则体现在军报中,就是我们的报纸宣传要贴近基层、贴近战士。2001年3月,军报三版开辟专栏《战士视点》,专栏创办的宗旨是:替战士说话,为战士解忧,帮战士明理,让战士发言。这个专栏已得到基层官兵的认可,受到广大战士的喜爱,战士们形象地称它是军报给他们开设的“焦点访谈”。2003年中宣部《新闻阅评》第201期说,  相似文献   

19.
《战士》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湖南区委的机关刊物。于1925年8月在长沙创刊由湖南战士社编辑,长沙文化书社发行。初为旬刊,自第14期改为周刊,1927年4月停刊,共出版42期,现存2、6、7、11-33、34-42期。《战士》对当时湖南的革命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起了重要的宣传、指导作用。一九二六年到一九二七年间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如何对待农民革命,成了当时革命与反革命、马克  相似文献   

20.
两张电影票     
1954年2月,我志愿军某部从朝鲜回国进驻广州梅花园。一个星期日,我和文化教员黄俊去广州新华电影院看电影,影片是《钢铁战士》。因去得晚,没买到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