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电视传媒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型频道的大量开播,电视媒体的竞争日益加剧,而我国既有的这种中央、省、市各级电视台在城市交叉覆盖的电视体制,更加重了地方电视台的生存压力,为了突破这种困局,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在节目的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方面进行改造。于是,方言类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  相似文献   

2.
刘英 《新闻通讯》2011,(6):45-46
早在20世纪20年代,方言开始与传播媒介相结合。进入21世纪,一些地方电视台陆续在个性化、本土化、分众化方面进行改造。于是方言电视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勃兴之势,一度成为一些地方电视台新的收视增长点。方言电视节目作为一种新型的电视节目形态,在全国迅速升温之后,逐渐影响到新闻传播领域。其中,1994年杭州电视台开办的“阿通伯说新闻”节目.是关于电视方言播报新闻的较早记录。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再次成功推出一档全新的方言新闻节目《阿六头说新闻》,取得较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徐迅 《视听纵横》2007,(3):61-63
目前,各种方言节目已经成为各地方电视台一种颇为流行的电视节目形式。可以说,只要打开电视屏幕搜索频道,就能看到不同的方言节目,有新闻类的、综艺类的、还有访谈类的。以浙江省为例,就有杭州电视台《阿六头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百晓讲新闻》、宁波电视台《来发讲啥西》等等。这些方言节目几乎每个在当地电视台的收视率都名列前茅,市场份额也是数一数二。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伴随着电视传媒业的不断发展,方言类电视节目在各级电视台特别是地方电视台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看到,在这些电视节目中,也混杂着一些质量低下、格调不高的滥竿充数之作,受到了各方质疑。如何提高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品位,使其在具有本土特色,受到群众广泛欢迎的同时又不流于低俗,  相似文献   

5.
赵烁 《新闻前哨》2011,(10):77-78
所谓电视方言节目.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或解说员使用当地方言作为主要叙述语言进行内容播报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方言节目所涵盖的范围较广.主要包括电视方言新闻节目和电视方言文艺节目。近年来,用方言主持电视节目.已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6.
从方言电视节日看传媒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作为大众文化的方言文本,与具有多功能大众传媒特性的电视“联姻”,各类型的方言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方电视台播放。本文以方言电视节目发展的历史为背景,梳理方言电视节目由开始的兴盛到语言标准化后的沉寂;从市场竞争、电视传播的本土化和分众化、娱乐至上的时代文化精神、消费社会中的新闻认同形式等多个视角剖析这种“联姻”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背景、受众背景和传媒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宋晶 《东南传播》2010,(3):133-134
伴随着现代电视小众化的趋势,许多电视台开始针对特定的受众群体制作节目,在这个背景下,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本文试以福州电视台《攀讲》节目为例,透过方言类节目的发展过程,分析这些节目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灵囡 《青年记者》2006,(24):63-64
2003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推出了《阿六头说新闻》,一时间,用方言说新闻成为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一大亮点。方言节目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更成了各地方电视台着力打造的新闻节目。我们应当注意到,它们的成功绝非偶然。这种新的新闻节目形式,不仅延续了民生新闻“新闻的主角是平民、新闻的视点是平民”的成功关键和精髓所在,更胜在精确的受众分析和定位。方言新闻节目摒弃了争取所有受众的策略,转而锁定特定的受众,用方言这种古老的地域文化,消解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将节目观众定位在本土化、小众化、平民化,从而成为…  相似文献   

9.
宋振中 《青年记者》2007,(12):51-52
2004年8月,在“全国百佳栏目”评选中,以方言播报和主持,突出地域特色的重庆电视台的《雾都夜话》和杭州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榜上有名;同年10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电视地域新闻表达方式研讨会”上,以方言作为地域新闻节目表达的方式成为与会专家代表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2005年方言新闻在广州、杭州、重庆、成都获得成功后,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  相似文献   

10.
陈斌 《新闻世界》2010,(7):120-121
近年来,方言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成为地方电视台的一道"独特风景"。本文分析了电视方言节目的成因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建设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朱利军 《视听界》2012,(1):109-111
如今,不少地方电视台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制作的电视节目在境外电视机构播出,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五彩缤纷的窗口。常熟电视台1996年起参加“神州嘹望”电视外宣协作网,  相似文献   

12.
蒋婕 《今传媒》2012,(3):83-85
方言类电视节目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种新兴电视节目样式,多年来方言节目的发展也遇到众多瓶颈,遭遇"俗"、"滥"等恶评。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听我韶韶》节目从2005年开播以来不断适应观众要求,优化节目内容,受到观众和社会好评,本文试以此节目为例探讨电视方言节目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志立 《今传媒》2010,(3):69-71
据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9》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批准设立电视台277座,开办电视节目1356套,每个地级或以上城市基本都有至少一座电视台。地方电视台占据了中国大部分的频道资源。  相似文献   

14.
回应特殊受众的需求 近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纷纷推出方言类节目,地方媒体中出现了“方言的群体亮相”,有用方言播报新闻的,有用方言主持娱乐节目的,也有用方言演绎电视剧情的,收视率都异常火爆。一些电视台方言栏目主持人的选拔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期电视新闻节目,地方电视台方言新闻成为时下亮点。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2004年元旦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开播《阿六头说新闻》后,多家电视台纷纷效仿,南京电视台《听我韶韶》、无锡台《阿福聊斋》、南通电视台《总而言之》、绍兴台《师爷说新闻》、苏州《天天山海经》、《苏阿姨谈家常》、扬州电视台《今日生活》都是此类方言新闻节目,除此之外,四川、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不少城市电视台也都开办了方言新闻节目,而且收视率极高。方言新闻在全国各城市电视台迅猛地发展势头很容易就让人联想起几年前由《南京零距离》引领起的“民…  相似文献   

16.
张莹 《新闻前哨》2012,(7):48-51
近年来,随着媒体竞争加剧,受众需求不断细分,一批地方电视台高举“特色立台”犬旗,走上了自办节目之路,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没有资源和资本的诸多优势,自办方言类电视节目是一条创造亲和力、提高影响力、赢得竞争力的策略选择。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无疑给正统的传播形成了巨大冲击。如何看待方言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其勃兴的背后有哪些因素在起作用?有哪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力图全面分析方言类节目兴起的原因,剖析制约其发展的共性问题,探寻未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袁红  夏盛 《青年记者》2007,(6):60-60
近年来国内一些电视台争相开办方言节目,电视栏目剧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新型电视节目受到众多电视台的青睐。有人称2006年是“栏目剧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地方电视台为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应对电视收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以节目形态融合的方法创制出了“方言民生新闻脱口秀”这一新的节目形态。它是将西方的“脱口秀”加以本土化改造,使用地方方言口语,评述百姓生活故事,反映百姓认知、愿望与情感的新闻节目。这一节目形态的创制,对于地方电视台赢得受众市场,构建新的公共领域具有积极意义,也彰显出地方电视节目形态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文艺晚会是我国观众所喜爱的一种节目形态。上世纪80年代,这种节目形态还是中央和省级电视台的专利,地方电视台很少涉足。随着地方电视台制作水平的提高,90年代以后,电视文艺晚会已成为各级电视台的一种常态性节目。本文结合地方电视台的特点就怎样办好电视文艺晚会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时下,方言新闻节目已经成为地方电视台一种颇为走红的新闻节目形式。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温州电视台的《百晓讲新闻》、成都电视台的《阿聪读报》、广州电视台的《新闻日日睇》、宁波电视台的《来发讲啥西》等方言新闻节目相继推出。方言新闻节目虽然在业界开展得风生水起,但是学界却展开了争论。赞成者认为这是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的体现,是平民化新闻的新的表现形式。而质疑者则认为这类节目与国家的相关法规有所冲突,不利于大众传媒的语言示范功能。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生存空间加以理性分析,以探寻方言新闻节目的合理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