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为载体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交的热门平台,影响大学生的社交行为。良好的社交行为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社交品格,大学生的社交品格应包含时代品格、社会品格、道德品格和心理品格等几个方面,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微信社交品格。  相似文献   

2.
品格即人的思想品德的规范。品格可以体现为人的性格、态度和观念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即什么是高尚的人,什么是道德的行为,什么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品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表现为人的气质与处事的态度和方式,即人格。品格可以分为个体品格和社会品格。个体品格包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律、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等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前关于道德品格内容的课程教育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为此,教师应该关注的是教育的实效性,即学生自身道德品格修养的提升。同时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变灌输式教学为主动参与型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在道德品格培养中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外部大环境的良性影响,构建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以促进大学生道德品格修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品格影响着快乐、自信和自尊。如果一个人不能尽早地唤醒和塑造个人品格,也难以有美好的未来。品格,是人的精神信念和道德价值在行为中的展现,教育的本质就是滋养孩子的精神,塑造孩子的品格。品格,在孩子幼小的时候表现为习惯,心智较成熟后表现为精神信念和内在准则,并具体地体现在行为中。"不仅是在困难的情境中,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品格是力量在支撑、约束和鼓舞着我们,有激情和节制地生活",使我们警醒和坚持。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早睡早起、遵守纪律、不闯红灯、不破坏环境等小事中都可以看到品格的影子。品格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不同。同  相似文献   

5.
20至21世纪盛行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引发了对道德心理学的质疑。品格是否存在?品格是什么?决定行为的是品格还是情境?本文试对两种争论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对道德行为发生机制的再思考,从而肯定德性伦理学的现代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代品格教育作为美国道德教育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延续至今.此价值教育形式因忽视外在社会因素,未涉及价值冲突与真实情境,错把价值概念作为教育关键,忽视对于价值原则的思考,异化学生行为目的及未关注学生发展性差异等缺陷而受到批判.“发展性品格教育”作为新形态的美国价值教育,对当代品格教育进行完善,重新吸收不同理论精髓,用发展、全面、动态的视角重新建构品格教育,弥补了当代品格教育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新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品格教育是当今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研究取向。本文从分析儿童品格形成和发展的成分入手,阐述了在品格研究视野下儿童的道德教育策略和方法。儿童的品格存在四个基本成分和四个道德成分,道德成分被限定为道德内在的各个方面,而基本成分被认为是支持道德并帮助实施道德的方面,其本身不存在道德与非道德的问题。儿童品格教育可以从心理学和教育学两种研究途径入手,形成较为全面的品格教育策略,包括:引导、尊重、提出要求、民主教育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施品格教育的实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里可纳认为,品格由三个互相联系的部分构成:道德认知、道德体会和道德行为。良好的品格包括知善、欲善和行善——良知习惯、喜好习惯和行动习惯。没有知识的品格是虚弱的,没有品格的知识是危险的和对社会存在潜在威胁的。如果从我们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有才气而不诚实,智力过人而不关心他人,有高创造性但缺乏责任心,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不可能强大。  相似文献   

9.
品格教育是当代美国兴起的一种影响重大的道德教育模式,但由于在其提倡的核心美德及论证方法、是否存在着单一道德社群、品格教育的道德内容以及道德教育方法等内容方面,存在学理上的某些缺陷,所以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我国道德教育学界在对品格教育加以译介和研究,进而进行借鉴时,应对这些缺陷与争议加以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新品格教育,在经历了二三十年代品格教育的盛行期、四五十年代品格教育的衰落期,以及80年代品格教育的重新复兴后,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品格教育的特点。新品格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坚持权威与自由相统一,在教育模式上注重行为与反思并行,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教育方法上强调主体性和多样性并存。探究美国新品格教育的特点,对我们今天审视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解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所助益。启示我们要更为注重个体的心理素质教育;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道德共识;要重视道德实践,促使教育生活化;要建构道德教育合力机制,形成全民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人格来自家庭的熏陶。父母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关注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培养。文章主要阐述家庭品德教育的内容以及进行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希望引发家长的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格心理学的发展与人格教育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当代中国人格心理学正朝着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提升人格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在借鉴西方人格心理学成果的基础上,反思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开展对中国人人格的研究,努力建构中国化的人格心理学体系;二是拓宽人格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其中包括学校人格教育实践。人格教育着眼于每个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与提升,人格健全是人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人格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格心理学理论指导人格教育实践,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人格作出客观的测量与评价,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格教育目标,提高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协调教育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思想困惑与矛盾。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应注重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塑造,完善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建设,创新思想品德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而又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品格。教师品格问题的出现,不仅玷污了教师的声誉,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阻碍了全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针对教师品格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开展师范生品格实践活动,把教师品格纳入教师评估体系等措施推进师德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品德的层次与德育的精英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品德是有层次的,对道德规范的履行状况和内在的情感状态决定了品德层次。传统文化道德追求的精英主义倾向主要表现为对高层次道德的过度追求,现实德育也有类似的倾向。过度追求高层次品德的道德精英主义倾向对整个社会道德状况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道德教育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高层次的品德固然值得推崇和仿效,但低层次的品德也必不可少,教育应该对此予以理性的对待。  相似文献   

16.
道德及其生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具有三个方面的内涵,即德目、德性、德行,它们共同构成了道德在现实生活中的三种表现形态。道德是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德目通过调节人际关系,避免人际冲突,缓解人际矛盾,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获得自身幸福。德性通过节制个人欲望,帮助和配合他人,协调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社会幸福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仅获得个人的自身幸福,而且获得社会的整体幸福。德行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处理好生活幸福与道德完善的关系,使人们在道德活动中不仅获得个人幸福、他人幸福和社会幸福,而且实现自我完善、他人完善和社会完善。  相似文献   

17.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德育工作实效低下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大问题之一,其中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学校教育的内部因素,社会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改变的,但学校教育内部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我们去思考与探索,在今天的学校品德教育当中,我们必须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得一些缺失的本质的内容得以复归。  相似文献   

18.
论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青少年品德的形成不只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也是个体与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视角看,互联网对青少年品德形成的作用有:1.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自我认知,形成道德自律;2.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拓宽道德视野,提高道德判断;3.有利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发展;4.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进行道德创新,建立自主型的新型道德;5.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新的道德观念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共同体”,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从而引导青少年的品德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早期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品格教育没有单独的地位,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品格教育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世俗公民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表现出一种回归传统的倾向,到90年代,品格教育成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近年来,人们对品格教育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考虑,认为可以把品格教育理解为综合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部分,这种改革的焦点是关注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建立一个关心人的社会群体。促进品格教育的因素有: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积极的角色榜样;给学生提供发挥自主性和影响力的机会;提供思考、争论与合作的机会;使命和标准;提供社会技能训练,提供参与道德行为的机会;父母和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在家庭教育条件下,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喊人必须注意对幼儿的尊重和关爱,对其破坏性行为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给其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