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何一种教学追求,其逻辑起点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上。儿童在本质上是一种缪斯性存在,儿童化是缪斯性化。这种缪斯性化主要表现为充满旺盛的想像力,具有诚挚的情感,怀着艺术化的生活态度。儿童个体初始阶段的语言是非符号、非逻辑的,因而有人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诗化语倡导的理念正好和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相吻合.或说,儿童所具有的这种化特质正是诗化语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工具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语文教学中过度定量化、技术化、精确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师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研究标准答案上,为制造“标准件”设置统一的模型;课堂教学死抠章句,强生分别,以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  相似文献   

3.
李星阁 《教育革新》2007,(10):39-39
一、重视诗歌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可见,语文教学的内核和灵魂是其内在的人文性。语文新教材增加了学生背诵的诗词和美文,减少了教师教参的分析讲解,使我们的语文课本更加富于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诗意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4.
教师在教学场境中,受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习惯影响,常常不愿意"等一等"。其实,数学学习特别需要学生等一等,知识的获得和人的成长都需要等一等。等一等,常常顺应了自然的成熟规律。等一等,是教学应有的情怀,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5.
秦晓华:按照词典的解释,诗意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如是,则诗意语文指的就是语文课堂应该像诗的意境那样给学生以美感浸润与滋养.然而,这样的理解并不够,对诗意还要做一种哲学上的诠释: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现在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诗意的缺失,散文的盛行.技术时代(即散文时代)把世界变成了加工对象和统治客体,满足并开发了人的无限增长的欲望.它把原本鲜活丰富的语言形式化和数学化,导致语言生命力衰竭.在我们看来,这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问题所在:在高考体制面前,教育越来越功利;在分数至上的现实面前,语文课堂面目越来越高度一致,甚至出现了理科化的倾向.语文的诗意被解构了,文字的温度被冷却了.回归诗意语文,某种意义上就是反对功利语文,经由诗意的美感熏陶,在学生的心灵中为语文留下纪念碑一样的影子,建立一座精神的城池.对此,许亚冰、徐崇伟、刘林涛三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各具特色的探究与诠释.  相似文献   

6.
语文就是语文,简简单单,朦朦胧胧,清清楚楚,又若即若离。因而语文学习的境界,也就在那“星光灿烂”与“灯火阑珊”处。语文学习是审美的,语文学习是智慧的,语文学习是宽容的。  相似文献   

7.
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孩子们在美的空间遨游。"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语文教师的诗意应表现为诗意的阅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率真而潇洒,对人生、对世事、对自我,那一份随心所欲的畅想,那一份深有同感的慨叹,那一份了然于胸的洞察,那一种灵光闪现的顿悟,是充实,是独到,更是回味无穷。可以随笔成文,也可以只存于飘忽的思绪中,一任辗转。恪守诗意,恣情挥洒,我们的诗意情怀才不会随岁月而流逝。语文教师的诗意应表现为诗意的语言。语文是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那刹那间的感受,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那入木三分的刻画,那缥缈…  相似文献   

9.
如今,不少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令人乏味,甚至面目可憎。有鉴于此,我们在这里"呐喊"一声,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  相似文献   

10.
说起对于“诗化语文”的探求,其实更多地缘于一种教学直觉,这可能跟个体的气质、文化结构、生活空间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试图进一步从数千年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反思传统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作出了非凡的成就.由于种种原因,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扬弃中,有时、有些地方我们走过头了,在对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的看法上,我们有过于偏激的一面;而国民教育中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淡化处理就是一个显著的明证.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充满诗意的。 做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 语文教师的诗意应表现为诗意的阅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率性而潇洒。对人生、对世事、对自我,有一份随心所欲的畅想,有一份深有同感的慨叹,有一份了然于  相似文献   

13.
贾卉 《教育艺术》2004,(2):50-50
商潮奔涌,物欲横流,冲击得文化也有些变味、变质,低俗文化打着“俗文化”的幌子应运而生,广有市场。这种不良现状值得警戒,低俗文化应喊停。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无奈了。语文教学理应是充满诗意的。  相似文献   

15.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写过这样一则故事——当我看到水田边一片白色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就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  相似文献   

16.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无奈了。语文教学理应是充满诗意的。一、情境支持——实现审美的回归儿童与阅读的文本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文本间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牵手的“红娘”。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  相似文献   

17.
在探索语文课的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的实践中,我尝试将课文的内容结构、关键字词等编成"诗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经我创编的诗歌可以用来做课文导读、段落归纳、要点概括或课文总结,也可用它来揣摩语句、推敲字词、  相似文献   

18.
诗意,指“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现代汉语小词典》)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诗意,这是因为:其一,语文的生命是诗意的。与其他诸多学科相比,语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诗意。《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具,而是不能脱离思想、情意,为着表情达意而存在的工具。不要说每一篇课文、每一段话,往往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字,都反映了一定的思想,表达了一定的情感。比如“穷”字,上面是“穴字头”,表示“住处”或者是“家”…  相似文献   

19.
在探索语文课的教学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的实践中,我尝试将课文的内容结构、关键字词等编成“诗意”的形式来组织教学。经我创编的诗歌可以用来做课文导读、段落归纳、要点概括或课文总结,也可用它来揣摩语句、推敲字词、领略意韵或陶冶情操。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认为这种方法新颖别致,易学易懂易记,能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理念常新,流派纷呈,往往让一线教师应接不暇,时有困惑.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状,语文教师应该静下心来,追寻语文教学的真义,教出本色语文.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前必须研透文本,教学中必须有的放矢,并努力拓宽学生运用母语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