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网站2012年6月26日消息,该研究所发布了一份题为《教育系统的强化》的报告。报告认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整个系统的改进,而不能只致力于某个单一的目标。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和世界银行,近来特别关注整个教育体系的强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成为滋生腐败案件的新领域,大要案频发,充分暴露出高校内部管理的薄弱环节、漏洞和监督管理缺位。高校案件在整个教育系统居高不下,加强高校审计监督,全面建立和完善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强化内部监督体系已刻不容缓。通过建立高校行政问责制,强化高校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确保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2年10月22日.哈佛发布一份可持续发展《影响报告》(Impact Report)(详见green.harvard.edu/report).该报告第一次全面展示了整个哈佛大学在校园内减轻环境负担和提高运行效率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2016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发布第三次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旨在评估自2009年以来各国成人学习和教育取得的进展,并以此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主要努力成果.第三次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以对世界范围内的成人学习和教育的实践审视为基点,展示出成人学习和教育在健康和福祉、就业和劳动力市场、公民和社区生活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为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发布了《2007年全球教育摘要》。这份报告指出,全球教育开支仅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开支均高于整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教育开支。  相似文献   

6.
德国作为全球范围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高参与度国家,经历了从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项目行动,到建构具有德国特色的结构化可持续发展教育治理体系的过程。通过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国际进程、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行动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立法期可持续发展教育国家报告的颁布等系列行动,使德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倡导与践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典范国家。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德国经验在教育价值追求、系统顶层设计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等方面给我们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负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搞好环境保护,除了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采取科技措施治理日益恶化的环境,加强环保监测等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强化环保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环保意识。本文就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挖掘和发挥物理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物理课堂教学、物理习题教学和各种物理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会用理性的眼光看待环境,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自觉地热爱环境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8.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并对整个体系进行重新设计。对中小学与大学而言,这就意味着要对课程与教学、校园经营、组织文化、领导与管理、社区关系以及研究与评估做出全面的反思和调整——日前,联合国201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简称"里约+20峰会")。此次峰会除了发表政治文件《我们憧憬的未来》外,还专门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可持续发展教育边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克娃主持下,边会发布了重要成果文件《塑造未来教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计划2012报告》(又称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波恩大会报告之后的"第二个报告"),博克娃与参会的其他官员发表了专题讲话与专题文章。  相似文献   

9.
王玺 《湖北教育》2008,(6):30-3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分析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着力破解阻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动态     
《上海教育》2012,(29):4-5
①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10年计划2012报告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塑造未来教育——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10年计划2012报告》,重申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紧迫性,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要成为"教与学的创新之源"。UNESCO可持续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社会发展观,它已由最初的经济,环境范围扩展到目前整个社会领域,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素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的,培养和增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能够使科技全面进入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强化政府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技能开发》2009,(11):53-53
高职教育转型具体的战略发展思考包括:(1)培养生态学思维,强化科学发展理念.一是要增强教育生态意识.制定高职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框架.整体推进高职教育协调发展。二是要从生态演替和生态区域的角度正确认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三是要明确高职院校的生态位.根据不同高职院校的生态位特点,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十多年的时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要实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目标.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动力,着力强化以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式成长发展体系、法制化校企合作环境、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兼职教师统筹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评鉴为重心的体制机制建设.以真正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发布了《全国高校人才引进行业数据报告》。报告针对教育部从1991年-2010年公开发布的《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整个高校教师行业近20年的发展趋势和高校人才引进的情况做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在于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双向互动、和谐发展,即高等职业教育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智力和技能支持,同时经济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通过市场调节为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保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双向互动的市场调节机制促成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因此,建立这种调节机制,实施以转变理念为先导,创新体制为动力,创建品牌为核心,强化保障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并指全日制专科层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99年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有史以来最快的发展。到2010年,普通高校中有本科院校1112所,高职院校1246所。在高速发展的态势下,高职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重新认识高职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助于高职教育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一、高职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1.高职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它隶属于高等教育子系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系统可分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育系统已进入了课堂.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完成新课标下的教学任务,更好地让学生可持续发展,最终导致整个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甚至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因而,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帮助学生学好数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葛满玲 《学周刊C版》2011,(11):200-200
为使高中语文教学沿着高效、有序、科学的轨道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抓:开发多元智能.推进智性教育:加强思维训练,突出理性教育;注重情意熏陶,强化诗性教育;提升语文素养,实施审美教育。语文教学的智性教育、理性教育、诗性教育和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为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教育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同。教育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教育自身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1)改善教师自身数学意识缺失的现实在组织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学习、研究与实践、反思.进一步强化教师自身的数学意识.提升教师数学教育的理念与视界.促使其重新认识数学教学的内涵.领悟数学教学的真谛.科学地确定数学教学的价值取向.从而自觉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