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中的儿童是人,因而有着人的共性。但儿童作为受教育者和自身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有着自身的殊异性。他们的殊异性体现为:支配他们的未来想象不是物欲化的,而是自身的发展,是成人,或者说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儿童的社会关系最为纯粹,这使儿童成为尽情享受人世间最纯洁情感的最大群体;儿童的认识是未经他们的意识歪曲的,是与他们的自我高度同一的;相对于其他人,儿童的人役、物役程度最低,儿童是整个社会自由程度最高的人群;儿童是最具可塑性的,又是能够自我塑造的,这两者的耦合使他们成为最具潜力的自塑者。  相似文献   

2.
1.在一个人道主义的社会里,教育只能是人道主义的。使儿童对教育过程产生好感,使他们成为我们在教育他们中的自愿助手———这是人道主义教育的主要原则。2.使儿童得到与我们交往的快乐:共同认知、共同劳动、游戏、休息的快乐———这是人道主义教育的主要方法。3.成人的日常生活和相互关系的性质,这是未来的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环境。因此,极为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相互交往,尽可能在更大程度上符合我们力求使儿童树立的那种理想。4.人对他人的信赖,人对自己的生活立场的信心,这是人与人之间富有人生乐趣的…  相似文献   

3.
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儿童天性好动,他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玩也就成为他们探究奥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过程。据心理学理论分析.兴趣是儿童进行活动的主要动力.而玩游戏是众多兴趣中最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并唤起儿童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欲望的方式。在玩中.儿童会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表现自我、完善自我。如何带着孩子用“游戏”的方法来学习英语,这很值得我们教师探讨。笔者就自己的经验谈谈在教学中的操作。  相似文献   

4.
1923年,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扎根入土、脚踏实地的研究与试验赋予了“活教育”理论蓬勃的生命力与生长力,使之成为适合我国国情与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科学化、大众化、中国化儿童教育道路之根基。“活教育”是我国学前教育最具独创性和本土性的实践成果。“活教育”认为儿童是活的人;实实在在生活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活教育”在追随儿童的过程之中,立足活的儿童,根植活的环境,生成活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在自由中走向真我,就是把语文教育立足点、出发点置于儿童这一原点上,松开孩子身心上的束缚,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打开更多的大门:就是谋求实现的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在保护“童年生态”的前提下使个体儿童精神生命得到可持续发展:就是通过教育使儿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让他们具有独立的心智健全的真我。  相似文献   

6.
黄海燕 《天津教育》2022,(17):54-56
<正>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创新打造了儿童艺术生长实验场,让儿童在有生长性的艺术实验场中成为自我唤醒、自我创造,成为有趣的人。让教师在支持儿童的深度探究中与儿童同生共长。整合艺术教育资源,实现课程以美育人,育完整人的教育理想。从儿童生长需要出发,探究在艺术生长实验场如何经过一系列的课程实践,逐步使儿童实现自我唤醒、自我成长、自我创造、自我超越,提供多角度的、动态的、和美的课程生长支持。作为一所经过二十多年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7.
我理想中的中小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生命是和儿童少年青年的生命共生互动的;而后者正处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最为纯真、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活力也最具多种可能性的阶段。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基本职责就是呵护中小学生的成长之美,维护他们成长的权利,培育青春精神。这个培育过程会反过来滋润教师的生命而使之永葆青春。这是中小学教师的生存方式所特有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儿童是拔节生长的树苗,教师就是那孕育树苗的土壤;如果说儿童是含苞待放的花朵,教师就是那与花朵血肉相连的枝叶;如果说儿童是振翅飞翔的小鸟,教师就是那目送其远去的鸟巢……没有儿童的幸福成长,教师就失去了其最可贵的存在价值;没有教师的自我发展,儿童就失去了更有力量的精神引领与灵魂感召。儿童与教师,他们共同呼吸在学校这片放飞梦想的蓝天之下,他们共同成长于课堂这个充盈灵性的舞台之中。促进儿童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教师最伟大的使命,而他们自身的教育意识与能力又在儿童身心特征的巨大影响下,在与儿童双向互动的反思性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智力正常儿童通过广泛地接触人和社会能增加生活体验,并形成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思维能力正常有助于他们运用自我保护的各种方法来保护自身的人身安全。但是智力障碍学生由于身心发育的迟缓,造成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同时智障学生的思考能力明显不足(思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显然自我保护方法存在问题。此外,弱智学生的行为多半是片段性而不是一贯性,欲望越强,越少考虑手段与方法,而企图直  相似文献   

10.
《今日教育》2007,(6S):34-35
重庆直辖10周年.正是铁路中学迅猛发展的十年。在这十年中.铁路中学经历着自我挑战、自我更新与自我超越。学校最本质的变化就是管理者和教师教育观念上的变化。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把人培养成人.教育是让人获得心灵的自由舒展.最具人文气息的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相似文献   

11.
聋童的心理障碍李梦君聋哑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使他们除具有正常儿童的年龄特征外,还具有不同于正常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或者说是有别于正常儿童的心理障碍。那就是他们的自私性、孤独性和暴戾性。自私性大部分聋哑儿童入学前在家庭和社会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再...  相似文献   

12.
生活化教育就是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孩子以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生活化教育模式给了智障儿童最宽松的交流环境,最真诚的交流对象。孩子们在这种纯生态的沟通氛围中了解自我,表达想法,释放最本真的情感,展示自身的个性.这些都在无形之中提高着智障儿童的交往品质。  相似文献   

13.
李洪祥 《小学生》2010,(4):43-44
在自由中走向真我,就是把语文教育立足点、出发点置于儿童这一原点上,松开孩子身心上的束缚,为他们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打开更多的大门;其谋求实现的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在保护“童年生态”的前提下使个体儿童精神生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就是通过教育使儿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让他们成长成为具有独立的、心智健全的真我。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和贾平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身上最具光芒的是那种对艺术执着追求的“匪性”精神,这种“匪性”精神使他们敢于面对一切误解和冷遇,这种“匪性”精神使他们就算被整个世界抛弃也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相似文献   

15.
儿童以自然方式创造艺术。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是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学习儿童美术,在他们长大时并非人人都会成为艺术家,但它们从儿童美术学习过程中,能了解自我,学习思维,学会观察,把握情感,对学习及在今后人生道路上都是有帮助的。艺术活动能帮助儿童在另一个维度去发现自己是什么人。他们在制作一幅画时,不存在什么对与错。它不  相似文献   

16.
喜欢绘画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是儿童自我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些看似随意的涂鸦画,很可能是他们在日后的艺术领域中展现才能的起点和开端,如果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美术启蒙教育,就能使他们在这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限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儿童,由于先天或后天大脑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至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减弱而成为弱智儿童。培养弱智儿童的实践表明,如果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可以成为有益于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如果在不良条件下,他们将会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因此,研究如何教育训练弱智儿童,使他们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劳动者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钱理群先生说:“文学名作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的发现与开掘。”“要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9.
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是儿童依据自身已有认知结构、知识经验、生活履历“自组织”数学学习素材,主动经历、体验、复演人类数学创造的“生命·实践”活动历程。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从数学的“理性精神”出发,其主旨是润泽儿童的数学生命。建构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首先要基于儿童学习原点,消除儿童“习得性无助感”;其次要基于儿童学习过程,指导儿童“自我习得”。儿童“自我习得性”教学让教育真正进入了“以生为本”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灵动,是灵与动的有机结合。灵动课堂旨在激发学生灵感,赋予学生灵性,使学生变得更加灵活。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儿童是成长的生命,发展的主体,唯有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自己发展的多元学习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展现自我,才能为儿童个人自主、全面、灵性发展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