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版图上,俄罗斯、蒙古、中国,都是地理范畴上的大国,三国国土面积之和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人口总量也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俄罗斯天然气、铁矿等资源储量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世界是一个整体。作为整体世界的历史并不是国别史、地区史的堆砌,而是有内在联系的客观世界的有序发展。因此,世界历史有一个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人类社会只有不断克服原始的闭关自守的状态,才能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使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而作为世界的历史是不能没有中国的。不包括中国的世界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同样,中国的问题如果不从世界的角度来考察,也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着重视沉思生活、疏离现实世界的传统。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犹太入选择孤独的小群体生活,“群众”对世界也采取疏离的态度。在阿伦特看来,这种疏离世界的态度成为西方极权主义产生的起源。因此,阿伦特在政治意义上构建行动理论,行动是在世界之中、与世界的融合。马克思不仅以世界作为生存的前提和条件,而且通过实践概念实现对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4.
1978年.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秦俑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此后,很多资料都把秦俑说成“世界第八大奇迹”,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世界第八奇迹”(The Eighkth Wonder)是英语里一个常用的短语,类似于汉语成语,用途相当广泛。菲律宾人说吕宋岛北部的古代梯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埃赛俄比亚人说拉利贝拉教堂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德国人说慕尼黑国王宫殿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巴拿马人说巴拿马运河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加拿大人说多伦多天虹体育馆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美国人甚至把麦克·乔丹的球技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中国经常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景观有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圆明园、红旗渠、曾侯乙编钟、马王堆汉墓、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福建客家土楼等。可见.“世界第八大奇迹”并没有特定的所指。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教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它有别于客观标准的科学世界。科学世界是简单的线性世界,它探寻世界的规律性,具有直线性、单维性的特点;生活世界则是复杂的情境性世界,它充满了偶然性,具有非线性、多维性的特点。科学世界里倡导简单性思维,它寻求事物的确定性,而生活世界则依靠复杂性思维,它探寻对象的情境性。教学世界应是生活的世界,它应该是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单凭简单性思维不能捕捉到课堂生活中最精彩最动人心弦的地方。因此,我们主张把日常的课堂教学生活放在复杂性思维的视域下来考察,通过复杂性思维对课堂生活进行观照,重新认识课堂生活。那么,复杂性思维下的课堂生活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6.
办学理念: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立足点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介绍哈佛、耶鲁、柏林、牛津、剑桥、东京等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对中国的启示。认为,中国建设一流大学,必须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经验,真正以世界一流大学为参照系,尤其要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做到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7.
新航路开辟和欧洲殖民者在美、亚、非洲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世界逐步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能力得以增强,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垄断资本家为了抢夺世界商品和资本市场.加紧对外扩张。建立跨国公司: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态势及其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态势及其经验钟坚关键词经济特区,中国,世界,发展一、世界经济特区的历史发展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阶段(1547年至20世纪50年代),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时期。经济特区的最初形式是自由港...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成为新阶段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谐世界”重要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同时这一思想是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用“和谐世界”理念为自身发展寻求空间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世界乐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在2005年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新主张。建设和谐世界是当今世界的现状决定的,是建设和谐社会思想的发展。和谐世界是和平、稳定的世界,是均衡发展、普遍繁荣的世界,是合作、共赢的世界。建立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多边主义,倡导新安全观;消除发展障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视南北差距问题,实现普遍、协调、均衡发展;树立合作共赢的安全观、发展观,以合作求和平,以合作求发展;尊重文明多样性等。  相似文献   

11.
一、达喀尔世界教育论坛和全民教育评估回顾 1998-1999年,在共同发起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会的五个国际组织的支持下,展开了世界范围内全民教育的十年评估,即世界全民教育2000年评估。2000年4月,世界教育论坛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办。论坛对《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发表十年来取得的成就、教训与失败进行了评估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世界已更加紧密地连结成一个整体,或者形象地说,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民经济的蓬勃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作为世界的一个有机部分,将更加面向世界,参与国际事务,并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中国人民首先必须更清楚、全面和深刻地认识世界。然而,今日的世界是由过去的世界发展而来,所以必须学习和了解世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吴怡 《湖南教育》2003,(4):36-37
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调和过去的课程过于注重单纯知识的传授,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偏重书本知识。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恰当处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关系。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过多地受科学世界的支配,并且严重地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割裂开来,造成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分离。人们对科学的探究也只是为探究而探究,这使得课程体系成了“唯科学主义”的传播者。科学世界是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的,由概念原理和规律原则所构成的世界。生活世界则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的,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需要成为一种以生活世界为底蕴的教育,那么生活世界的意蕴是什么?教育应当回归谁的生活世界?回归到什么样的生活世界中去?我们需要从理论的根源上进行阐释。“生活世界”概念首先由胡塞尔提出,斯宾塞、杜威和陶行知等教育家对教育与生活的关系进行的思索、追寻和阐述.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应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的生活世界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生活世界,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然表达;教育应该把教育世界、科学世界和日常生活世界整合为教育视野中的生活世界,同时回归到生活世界中的精神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应然追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世界性潮流和世界性运动,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特殊性和各国特色,又有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特征。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特征由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所决定,表现为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过程和文明程度,象征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文明进步和全面提升,体现着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理性化、社会法治化、生活城市化、生态绿色化等普遍性涵义。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表明,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眼睛是人与世界沟通的主要渠道,人们是通过眼睛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把握世界的,然而,不幸的是这个通道却对盲人关闭了。盲人要生存,要发展,可是却有许多越不过的关卡。这就给我们盲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使那些封闭的心扉敞开,使那些受伤害的心灵健康起来呢?当盲人视觉失去功能的时候,我们这个世界立即就成了一个不可知的陌生世界。他们无法正常地去感觉、感知世界甚至自身,因而也就无法正常、正确、准确地理解这个世界及其自身。很显然,我们要帮助盲人理解周围的世界及其自身,首先就是…  相似文献   

17.
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发展的日新月异,当今的中学生并不是生活在单一的世界中,而是生活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三个世界中。我们通过对当前中学生在三个世界中生活态度的考察,发现一部分中学生情感失控、心理变态、行为失常,受教育没教养、有知识没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关健明 《语文天地》2012,(12):55-56
对话型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的对话理论为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以为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一、在真实的世界里与生活对话对高中生而言,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世界,这一真实的生活世界就是学生作文素材的来源,是他们作文对话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世界”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范畴,它包括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生态等方面。从广义的角度看,“和谐世界”应是“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中国之所以要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是因为当今世界还远不够和谐;“和谐世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愿望的反映;也是为创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外部条件之必需。倡导建设和谐世界是把中国传统的“和合”思想推向世界,必将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思想在继承中的发展和创新;高举“和谐世界”旗帜回应了“中国威胁论”,表明了中国负起自己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20.
孙道功 《天中学刊》2004,19(6):84-86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共有特征,我们认为语言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义位上。义位模糊性的来源是多元的,不仅来自于客体世界、主体世界,语言世界也是其重要的来源。语言世界作为义位模糊的第三原生体,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带来了义位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