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6月15日,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部宣布了第二期"精英大学计划"的评选结果,11所大学、45个博士生院和43个研究机构入选。精英大学中新增柏林洪堡大学、不来梅大学、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科隆大学、图宾根大学5所大学,而第一期"精英大学计划"中的哥廷根大学、弗莱堡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均未入选。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美国的人才战略,激活德国的高校体制,德国联邦教研部于2004年年初提出了创建5所“精英大学”的计划。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及广泛争论。经协商,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达成一致:以联邦和各州“共建”的形式。创建10所“精英大学”,并重点资助德国大学的“精英系”以及旨在培养高,层次科研后备力量的“博士生院”。“精英大学”计划标志着德国高校政策的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3.
2004年1月27日。德国教科部长布尔曼提出“精英大学”计划.其目的是要在高校和科研财政削减的情况下,引进竞争机制,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经长期协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计划在S年时间内(2006-2010)投资19亿欧元共建10所世界级“精英大学”。其中联邦政府出资占75%,各州占25%。  相似文献   

4.
慕尼黑工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世界名校,在其教育和研究的核心领域取得了高端成果,因卓越的创新精神和优异的科教质量被德国科研联合会(DFG)评为首批三所“精英大学”(Elite—Uni)之一,是德国政府“未来计划”重点资助和扶植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德国评选卡尔斯鲁厄大学、慕尼黑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为“精英大学”,就此拉开了德国实施大学“卓越计划”的序幕。“卓越计划”旨在为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注入经费.力图增强大学的科研实力,并提升德国高校的国际地位。文章介绍了“卓越计划”的目的、内容及获选学校的特点,并探析这一计划对德国高等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我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发展的基本态势(以2007年为例)1.1参加试点的大学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我国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自2001年由地处江苏南京的--东南大学等3所部属院校,首开试点先河之后,截至2007年11月,全国试点院校累计有59所,占全国107所“211重点工程”大学中的55.14%;其中有33所属国家“985工程”大学,占全国38所“985工程”大学中的86.84%。1.2自主选拔的“入选考生”人数大幅增加。本研究按各大学公示的“入选考生”人数(非实际录取人数)统计,2005年全国入选考生人数为5285人,2006年为11043人,2007年为17195人,2006年和2007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08.95%和55.71%。1.3招生范围已达30个省市区。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重点大学公示的自主招生“入选考生”的范围已遍及除西藏外的全国30个省市区,其中,“入选考生”人数最多的前5个省市是:湖北3339人,山东1762人,江苏1341人,河南1134人,上海1022人。在59所大学中,北京大学面向的省市最多,“入选考生”已涵盖全国30个省市区,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入选考生”则已...  相似文献   

7.
《神州学人》2014,(1):F0004-F0004
学校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肮首批进入“211工程”.2001年进入“985工程”.2013年入选首批“2011计划”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经过6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基本形成了研究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内在凝聚力和国内91、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跻身国内高水平大学的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8.
莫斯 《初中生之友》2010,(11):10-13
1943年.在哥白尼逝世400周年之际.美国学界精英所在的百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同推选“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结果除了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莱特、福特、杜威之流外还有一个华人入选.这就是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晏阳初博士。  相似文献   

9.
2012年德国联邦和各州政府磋商实施“卓越教师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激励大学教师教育革新,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以及推动教师的州际流动.该计划是德国2000年PISA测验结果公布以来基础教育改革的升华,是继“精英大学”之后又一大教育革新计划.  相似文献   

10.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2012年4日消息,旨在创办网络学校的“密涅瓦计划”(Minerv。Pro-jiect)已经收到来自硅谷风险投资公司基准投资(Benchmark Capital)的2500万美元种子资金。密涅瓦计划声称将设立“在本世纪发起的第一所美国精英大学”。美国前财政部长、哈佛前校长拉里.萨默斯任该计划的顾问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1.
今年1月26日,德国政府正式推出“精英大学计划”,该计划在今年夏天正式开始招标,将对5所选拔出来的顶尖大学自2006起每年投入5亿欧元的资金,为期5年。然而,对经费紧缺的德国高校来说,发展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似乎意义更为重大。难道该计划乃一场虚幻?计划背后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网络》2008,(4):56-56
今年初,教育部启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在内的全国60所“211工程”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此次西安交大共获得国家200万元的项目支持,首期获批启动70万元,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3.
“5-100计划”是俄罗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首次尝试。通过分析2016年至2020年21所“5-100计划”入选高校9个方面绩效指标的预期值和实际值可知,这些高校在国际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他校学生引入数量、招生质量提升方面成效显著,而学校的联邦预算外财政收入、科教人员的人均研发产出额、外国留学生以及国际教师引进等方面完成度较低。虽无一所“5-100”高校跻身世界大学排行榜前100,但远超5所高校进入世界大学学科排行榜。在“西方规则”的驱动下,俄罗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乏矛盾与困境,而灵活、开放且务实的高等教育改革理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助其突破局限,实现组织管理体制、校级改革发展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延揽人才的计划难以尽数,但没有哪一项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如此广泛、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计划进展每一步,报纸、电台、电视台、因特网都及时给予报道。“诚聘科教精英,共建百年天大”,“诚聘天下英才,共建上海交大”,“莘莘学子,芸芸学人,欢迎您到东北师大寻求发展”,“中科大重金聘请中青年科技英才”,“津贴10万聘英才”……有人统计,首批岗位招聘,教育部与63所大学共同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及《神州学人·电子版》刊登招聘广告,分别刊登了7.5个版、4.5个版及10余个网页。发行量巨大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鸡西大学在“十五”计划期所取得的光辉业绩:构筑了以“素质教育为根本、能力培养为中心、技能实训为重点”的高职教育体系,“三上两创”(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创一流、创特色)战略稳步实施,“升本工程”全面启动,学校规模由千人一跃为万人以上,教学效果节节攀高、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工作报告》还勾勒了“十一五”计划期鸡西大学发展蓝图:建设一所崭新的鸡西大学。要建设崭新的鸡西大学,就要把“十一五”开局之年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起跳之年,全力以赴打好升本攻坚战,力争国家评估专家一次评估出线。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大学的“英才”教育按照美国教育学家 M·特罗根据历史的发展把高等教育制度历史发展过程分为“英才”、“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英才教育的大学制度只能容纳同龄人中2—5%青年,在大学收纳不超过15%的同龄人口以前,高等教育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精英分子,大学就是以精英主义原则组织的。一方面,社会及其高等教育认为进入大学的人本来就是精英;另一方面,大学不但促使这些精英的成长,而且也分配了社会的高等教育资源,使  相似文献   

17.
视线     
源善 《教育》2006,(24)
德国政府将重点资助“精英大学”据德国《明镜》周刊消息,德国政府开始推行一项重点资助德国“精英大学”计划,该项目是由前联邦教育部部长EdelgardBulmahn发起的,总金额为19亿欧元,其中75%由联邦政府负担,25%由州政府负担。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获得此项荣誉称号的大学每年将  相似文献   

18.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在促进高等教育提升教学品质方面一项有远见的尝试。文章介绍了该计划出台的背景、内容和第一期实施情况。“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在树立追求教学卓越的信念、建立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对话机制、实现教学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三个方面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我国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历程,总结了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11所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和措施,进而挖掘出些许启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应注重德育,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多元化培养,整合优势教育资源,完善教学奖励和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四川大学以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基础、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为目标,在“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和“四个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公平观、教育多样观、全面发展教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