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静态的语言知识的传递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民族精神的种子,为他们打下强大的精神底子,让孩子们能够拥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家园,使他们的内心变得温暖而充盈,增强他们的人格力量,帮助他们建立起内心的价值系统,从而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生命支撑和最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幼儿亟需地方传统文化滋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是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之所系。在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第一重要影响作用的幼儿教育阶段,很有必要让孩子们适当接受地方传统文化的滋养,把他们的视线从以西方卡通文化为代表的诸多杂牌文化中吸引过来,使他们从小就在潜意识中逐步认同、接受传统文化,进而凝结起对家乡的感情和对祖国的热爱,是当前幼儿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引起人们重视且亟待解决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沂蒙精神发端于沂蒙历史文化,形成于革命文化,发展于现代文化,是沂蒙灿烂历史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改革开放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沂蒙精神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有着最本质、最具特色的科学内涵及其强大的精神支撑价值和精神动力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之魂,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号召力。学生群体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高职学生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可以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当地特色文化和网络平台等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古诗文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熏陶中鉴赏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的脉气贯注于学生,让中华传统文明的特质熔铸学生,让孩子们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相似文献   

6.
正在面对调皮的孩子所制造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一些小技巧,来缓冲我们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耐心寻找事情真相与起源,就如同消防人员一样,应该寻找"火源"进行灭火。孩子们会犯错误,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错误的根源就来自于孩子们的内心。他们的内心在"正能量"与"负能量"的斗争中,一时让"负能量"占了上风。因此,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错能改",最佳的方法就是——挑动孩子内心的自我斗争,发挥内心的  相似文献   

7.
萧放 《父母必读》2021,(2):136-141
在中国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年这一传统习俗年年都有,正是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好时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自然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方面,以春节为首的传统节日正是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也是培植与滋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每当我拿起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都很羡慕这个年代的孩子们,因为他们拥有一份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册册课本装帧精美,篇篇文章如心灵鸡汤给人内心的感动和人生的启迪。而伴随课文的一幅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插图,更是当年我们上学时所不敢祈望的。教材的编者们为了奉献给孩子们一本高质量的课本,每一幅画图都  相似文献   

9.
传承人类文化的最主要载体就是经典作品,国学经典首当其冲。诵读国学经典,为孩子们从小增添生命的底色,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思想也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视点     
《广西教育》2012,(20):32-32
建议取消幼儿园英语教育。在幼儿园、小学这个黄金时段,孩子们应当学习母语和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急着让他们学习外语。只有中国的孩子才这么早学习外语,国外都是到了中学以后才学。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人的记忆里,过年总有着特别的意义,年节的仪式感让传承变得更有意义,也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享受新年喜悦的同时,亲身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过年这一传统习俗年年都有,正是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好时机。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主要体现在自然伦理和社会伦理两方面,以春节为首的传统节日正是这两方面的完美结合,也是培植与滋养孩子们热爱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巩亚芹 《中小学电教》2011,(12):126-126
读经典古文,不仅让传统文化精华古为今用、在孩子身上重焕生机.心灵接受着高尚道德情操的洗礼,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读书是从业之基,道德乃做人之本”。孩子们从小接触古诗文,必将受到民族精神的感召,优秀的传统文化必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帮助他们完善自身人格修养,提高文化品味,打下良好的基础。那怎样进行有效的古诗教学呢?我浅谈自己教学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正我曾经的一位老校长说过:"学校,就是要让老师和学生们的心情激荡的地方,走进学校,应当让他们能感受到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这话说的就是学校文化的作用,学校文化是学校精神和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领导、教师、学生内在价值的外显。文化引领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在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园里,每个人的思想、行动都在相应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引领下变成一种主动和自觉。本文就学校管理中应该具有的文化意识,以及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发展方向引领者,更大的价值应该在于深入学生的内心,成为每个学生追求的目标,并愿意不断用自己的智慧、行为为其创新、拓展.如何借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的发展提供较大的空间,让学校文化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是每个学校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我们学校在"艺术特色"和"写字特色"等学校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原有资源的文化价值作用,并不断进行创新,让师生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让学校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角落都能够走进学生内心,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相关,展现学生的风采,留下学生的足迹,促进学生的成长,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校园是我家,创新靠大家"成为每个师生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行动,让"我为学校而骄傲,学校为我而自豪"成为每个师生不懈的追求目标,从而构建出让学生处处心动、时时心动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徐小明 《学子》2015,(2):38-39
品德教育中我们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说真话、露真情、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这深藏在人内心的真情却是最难流露出来的。相反,在课堂这样特殊的环境中不经意的一个小小的实物或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却能流露出孩子们的真情。在教学"我的爸爸和妈妈"时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课前我让孩子们带来一张全家福。上课时,我让他们把照片拿出来,看得出所有的孩子都很爱护这张照片,生怕被弄坏,也有的孩子跃跃欲试,想上来介绍自己的家庭。这时  相似文献   

16.
书法之"意"是书法之美的本质,是书写者人格精神的写照,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为凝练的呈现,带领学生于书法之"象"中会悟书法中的"情""法""思""趣""史",可以滋养孩子们的仁义心、秩序心、智慧心、情趣心和民族心。对孩子们而言,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涵养化育、滋养性灵的过程,是一个能让他们觉得书法有趣而美好,从而真正爱上书法,自觉传承书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青歌赛的综合文化考试成为人们的"审丑"闹剧;当孩子们追捧的文化偶像已不再是孔孟老庄等思想先哲,也不再是鲁迅、巴金、老舍等文学大师,我们不得不慨叹当今阅读文化品位的沦落。娱乐文化的大肆炒作,网络文化的大行其道,让孩子们在灿烂而虚幻的泡沫文化中迷失了自己,一步步远离了灿若群星的大师,远离了他们缔造的足以滋养人类灵魂的精神养料。面对日益严峻的阅读危机,作为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要唤醒孩子们沉睡已久的阅读意识,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走进大师,品位经典,浸润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语录     
《教育》2011,(30)
让孩子们不要经常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幼小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尤其不能教孩子们去说他们还没有理解的词语。否则,那些为人们视为神圣的东西会因此而变为毫无意义的空谈。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教育中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吸取革命精神财富,把红色教育和户外活动相结合,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幼儿园的教学课堂,让革命精神走进幼儿园,洗涤幼儿的心灵,让孩子们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让革命精神在孩子幼稚的心灵中生根发芽,伴随他们成长,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善于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充分结合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使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合,发挥传统文化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最终使当代大学生能够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思想意识,强化行为规范,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