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2.
从近代陕西金融业发展变化出发,利用地方性经验知识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试图建立对陕西近代金融制度变迁的有力解释,并得出如下结论:明清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造成陕西传统金融业受自身诱致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向近代金融机构转变的趋向;民国时期,各级政府的干预,造成近代银行系统在陕西的出现及传统金融机构的衰败;但政府的金融垄断及经济的崩溃,使陕西的银行业中途失败,也中断了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安庆近代银行业兴起于20世纪初,抗战前十年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近代安徽金融中心之一;抗战爆发后原有安庆银行业全部瘫痪,日伪银行控制安庆金融;抗战胜利后,安庆金融业虽有所恢复,但今非昔比,安庆金融逐渐边缘化。  相似文献   

4.
近代政治、经济等制度环境的变迁促成了近代贵州金融制度的变迁。近代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网络的建立与金融市场的发展,从而提高了金融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推动了近代贵州金融业的发展、市场体系的建设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健全的金融机构体系是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职能、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是促进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实现我国金融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地区作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近代经济客观上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条件。因此,西北近代金融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以国家银行为核心、以地方银行为基础、以商业银行和钱庄为辅翼的遍布西北各省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国都西迁,中国东、中部各类金融机构亦相继迁移至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形成了重庆、昆明、成都、桂林、贵阳、西安、兰州等不同层级的金融核心区,并建构起以国家行局为核心,省(县)地方银行与商业银行为两翼,农村金融网为基层的大后方金融网,极大地推动了战时大后方金融业的发展,对于坚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绿色化是金融业由忽视环境保护转变为支持绿色发展的过程。金融业绿色化的区域实现路径包括金融业绿色化的同步实现路径和金融业绿色化的渐次实现路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在金融业绿色化的同步实现路径中,政策性银行的绿色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设立政策性中西部绿色金融机构是其核心环节。在金融业绿色化的渐次实现路径中,对于处于排斥期的中西部地区非中央金融机构,应当引导其深刻理解绿色金融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自身经营的现实意义;对于处于被动接受期的东部地区非中央金融机构,需要引导其退出非绿色发展项目和支持绿色发展项目;对于处于主动行动期的东部地区非中央金融机构,需要引导其主动进入绿色发展项目。本文将金融业基于分布特点和治理特点分为中央金融机构和非中央金融机构两类,并结合区域特点对两类金融机构的绿色化构建了不同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近代湖南茶业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兴与衰的过程。道光季年以后,湖南茶业在国外大量需求、国内大力提倡及湖南特有的政治、经济、社会诸因素的推动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省年输出茶叶100余万石,贸易额达600余万两,挤身全国产茶重省的行列。光绪中叶以后,湖南茶业则急剧衰落,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经营管理缺乏竞争机制,商业信息比较闭塞和分散式的小规模生产等。近代湖南茶业的兴衰给其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为了保证大后方的军需民用,湖南省政府根据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对全省的商贸实行统制。湖南向后方各省输出大宗农副产品,以钨锑锡等特矿产品进行对外贸易。战时省内外商贸联系加强,使得湖南的商贸公司增多,资本增加,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商贸中心,这对湖南乃至全国的抗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受战争影响,湖南的商贸发展迅速,衰落也快。  相似文献   

11.
教会对战地的慈善救济--以民国时期的湖南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湖南的兵灾主要发生在南北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时期.在湘的教会力量积极参与每次重大的兵灾救济,通过治疗伤病兵、救济难民生活等方式,缓解了战争给社会正常运转带来的压力.教会进行的兵灾救济还在推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培植非国家力量、增进国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教会的兵灾救济活动是湖南近代灾荒救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抗战的历史上,中共湖南党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湖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掀起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有力的保障,组织抗日武装队伍开展游击战争。中共湖南党组织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为后来湖南的和平解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艰苦的抗战八年,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严峻的考验。本文以战时湖北、湖南后方手工业为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抗战时期后方手工业勃兴的原因。通过比较两湖后方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异同,本文认为,在战时工业品异常短缺的背景下,两湖后方手工业与有限的机器工业互为补充,相互促进,为坚持长期抗战,提升鄂西、湘西山区工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均发挥突出作用,从而成为大后方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湘桂、黔桂铁路的建筑,是抗战时期我国铁路建设的两项重要工程,广西人民为建筑这两条铁路付出了巨大劳动和牺牲,湘桂、黔桂铁路的建成通车,对于我国的抗日战争和广西经济发展及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湘桂、黔桂铁路的建筑情况,基本建成通车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方面进行述评,并指出铁路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对湖南的经济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在湖南倾销商品、霸占市场,操纵湖南的财政金融,掠夺湖南的资源,控制湖南的工业和交通,给湖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湖南经济呈现出日益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湘南大开发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从湘南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湘南三市本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全省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湖南参与泛珠三角合作、加速融入粤港澳、实现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从全国角度来看,湘南大开发是湖南打造中国重要的城市群和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局势的发展,湘黔铁路潭新段拆毁,新化以西停建,从而很大程度上依靠地理屏障阻挡了日军侵犯湘西。一大批党政军机关、工业和学校迁入,湘西与四川、桂林一起成为抗战时期军政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因战而兴的短暂繁荣没能得到长足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铁路交通支持。1972年湘黔铁路建成通车,又一次带动湘西社会大变迁。一大批工业随之迁移或投建到湘黔铁路带来的交通便利之处,湘西经济文化中心亦转移到被誉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怀化。形成铁路与社会经济发展“共赢”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持续八年的艰苦抗战,使湖南农业蒙受巨大灾难,为恢复农业生产,加快战后重建的步伐,成立于1945年的湖南善后救济分署开展了一系列的农业善后救济工作。农业善后救济工作的展开有效缓解了湖南的灾情,为战后湖南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农业善后救济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它的创立,巩固和发展,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2000年以来,史学界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其历史地位和作用、根据地创建、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