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通过阅读徐迟先生的报告文学名作《地质之光》,这才知道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年轻的我极为浅薄的以为,中国地质学界谁能对李四光望其项背? 不料我这个浅薄的定论被中国老科协地质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广平先生一举否定。他说在我国地质学界,刘广志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此公从事探矿工程55年,是我国涉足于石油、地质、海洋、水文、工程等多种钻探和掘进工程的、在国内外享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询问闵豫在中国科协代表会议的"会议简报"中所说,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问题,蒋其凯代答是记录之错;第二部分辩明黄汲清说大庆等油田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第三部分辩明张立生"论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之文。客观事实是,李四光在1935年先后在英国八所大学讲学的讲稿《中国地质学》与1954年3月1日在石油管理总局所作的报告的讲稿"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资源勘探的远景"中,都主张在新华夏沉降带中寻找石油。大庆油田就位于新华夏沉降带中,能说与李四光地质力学理论无关吗?  相似文献   

3.
景才瑞 《科协论坛》2006,21(7):37-37
我有幸很早就成为这个“科技工作之家”中一个成员,十分庆幸。我更有幸很早就结识了这个“家”中的第一任“家长”一一李四光教授,更是十分庆幸。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26日,是中国科协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同志诞辰120周年。10月23日下午,纪念李四光诞辰120周年暨第十一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纪念他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1994年11月8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隆重集会,纪念我国著名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首任所长李四光先生诞辰105周年,并举行李四光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3日,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共有16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西藏地质矿产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代祥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我国地质界的最高荣誉奖。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3日,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共有16位科技工作者获此殊荣。其中,西藏地质矿产开发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夏代祥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野外地质工作者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是我国地质界的最高荣誉奖。夏代祥196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勘探专业,一直从  相似文献   

8.
刘德英 《科学中国人》2006,(6):I0002-I0008
2006年4月3日,第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在明亮灯光的映衬下,一位中等身材、举止儒雅的中年地质科学家被一阵热烈的掌声和摄影镜头推上领奖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亲自为他颁奖。聚光灯下,他的脸颊在满堂热烈掌声的涌动下,荡起一份谦和的笑容……他的名字叫王双明,是本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8名“野外奖”的获得者之一。这消息,很快通过电波和电视传到他的故乡陕西,传到他所领导的、背负着国家煤炭资源开发使命的陕西省煤田地  相似文献   

9.
“不怀疑不能见真理”,这是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格言。他本人就是这句名言的实践者。外国地质学家,根据陆相沉积不能产生石油的理论,曾断言中国是个贫油国。对此,李四光表示了极大  相似文献   

10.
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李四光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8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创建地质力学,提出构造体系新概念;提出古生物蜓科化石鉴定方法与分类标准,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为微体古生物研究开拓了新道路;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学;在分析中国地质构造特点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李四光小传     
正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为新中国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在湖北黄冈县四龙山镇出生。因为是第二个儿子,所以父亲给他起名李仲揆。少年时的李仲揆学习刻苦,成绩优秀。1902年,  相似文献   

12.
曾思敏 《科协论坛》2008,(12):19-19
50年前,我荣幸被推选为正式代表,随团赴京参加大会,有幸聆听聂荣臻、陈毅、薄一波3位副总理及李四光、侯德榜、丁西林、范长江等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教授、学者的报告、讲话、致词。特别振奋人心的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及中央领导吴玉章、贺龙等同志,在百忙当中亲切地接见全体代表并合影留念。也是由于参加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近现代地质科学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人,学界绝大多数人公认为是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和李四光。他们是中国地质科学事业创建时期的亲密战友,他们的光辉业绩都为人们所纪念和传颂。今年章、丁、翁、李四人的逝世年份恰好都是整五整十。丁文江逝世于1936年1月5日,享年49岁,今年是他逝世80周年([1],页82—99)。章鸿钊逝世于1951年9月6日,享年74岁,今年是他逝世65周年([1],页73—81)。翁文灏逝世于1971年1月27日([1],页116—128),李四光逝世于1971年4月29日([1],页129—145),两人都享年82岁,今年是他们逝世45周年。而且还有一点巧合的是,翁和李不仅是同年生,  相似文献   

14.
《科协论坛》2010,(1):F0004-F0004
李四光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科协第一届主席,曾得到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李四光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中国现代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是中国科协第一届主席,曾得到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留学日本、英国,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其著作甚丰,代表作有《中国地质学》、《中国北部之蝗科》、《地震地质》以及文集《天文、地理、古生物》等等。  相似文献   

17.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留学日本、英国,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其著作甚丰,代表作有《中国地质学》、《中国北部之蝗科》、《地震地质》以及文集《天文、地理、古生物》等等。  相似文献   

18.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留学日本、英国,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其著作甚丰,代表作有《中国地质学》、《中国北部之科》、《地震地质》以及文集《天文、地理、古生物》等等。  相似文献   

19.
论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无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0年代的石油普查导致了大庆等油田的发现,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几十年来,人们都说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是部署全国石油普查勘探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按照李四光"到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坳陷带找油"的指示进行工作,从而发现大庆等油田的。在经过了大庆油田是在陆相生油理论指导下发现的短暂波折以后,地质力学理论指导石油普查工作的说法似乎又占了上风。但历史的事实是,在大庆油田发现之前,李四光从来没有说过到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坳陷带找油之类的话。为了证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是石油普查的理论基础,人们甚至借助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当时的记录"。另一方面,真正为那时中国的石油普查指明了方向的是与李文几乎同时发表在同一刊物上的谢家荣的《中国的产油区和可能含油区》。然而人们却从来不提这篇重要文章及其在石油普查工作部署中的指导作用。地质力学根本不是导致发现大庆等油田的石油普查工作部署的理论基础。谢家荣的《中国的产油区和可能含油区》才真正指导了那时中国石油普查工作的部署。  相似文献   

20.
马宗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灾害学专家,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地震构造、地震预报、石油地质、综合减灾、全球构造与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马宗晋院士1933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师从李四光教授,1988年起任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1996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2005年任国家减灾委专家组主任,2008年任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获首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199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99年和2006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