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画元素运用于我国电视动画片创作,与国外动画更注重对事物本体形态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极具中国特色。在影像时代,图像思维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人们对电视动画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中国画构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文化内涵深厚而丰富,电视动画创作可从构图、人物塑造、场景设计、镜头语言等方面汲取养分,不断提高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从而推出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的审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电视纪录片定位于电视新闻片和电视故事片两者之间,具有审美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电视新闻片的内容主体的客观实在性,因而具有真实美;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电视故事片的创作主体的主观渗透性,因而具有艺术美。电视纪录片是具象和想象的统一,再现和表现的统一。这是电视纪录片美学意义上的界定。电视纪录片美学意义上的界定,表明了电视纪录片的审美张力受制于电视造元素语言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电视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的产物,是电视诸元素语言集合而成的多维时空艺术。它的审美冲击力来自于其创作主体所运用的电视视听语言对欣赏主体…  相似文献   

3.
桂峰桃 《传媒》2012,(3):51-52
电视纪录片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图像,而图像是组成镜头语言的基本元素,因此,对于作为镜头语言最小单元的图像有着较高的要求。运动构图的画面与相对静态的构图其节奏和语汇含义是有极大区别的。运动构图是否完美并运用恰当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视记录片镜头语言的准确、流畅,甚至可以影响一部作品的艺术表  相似文献   

4.
纪录片最基本的审美特征在于以叙述一种近乎白描的语汇(这里所说的语汇包括了镜头、同期、音效、解说、字幕、编辑等所有创作因素),表现故事的真实过程,至于故事所体现出的丰富内涵和主题思想则留给观众从被叙述的真实故事中自己去体验.因此,典型的纪录片,特别是以叙述故事为基本形式的狭义纪录片,不论是镜头的拍摄和编辑,还是语言和声效的运用,总是拒绝过分的形容和直接的评论.直接给故事或情节下定义会伤害观众对故事的真实感受,这种剥夺观众体验和思维的做法反而会降低作品的品位.纪录片的客观属性使它的表现方式只能用叙述…  相似文献   

5.
电视镜头,一般指电视作品在拍摄过程中从摄像机开机到关机所录制下来的电视画面,也被称作镜头画面,它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语言。光,是视觉形象塑造的基本元素,在电视作品中将影像的光线运用得恰当、出色、别具一格,对烘托作品气氛、交流收视情感、刻画人物性格等方面都能起到较好的艺术效果,即塑造光之意境美在电视镜头创作中的作用。本文结合创作实例,分析电视镜头创作用光的意境美,以探求美学在镜头用光方面的实践表达。  相似文献   

6.
如今,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多采用纪实的电视手段。但强调纪实,强调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绝不是无目的自然主义的表现。纪实的手法,只不过是借实录来体现作者的情思。生活的流程、实发的事件、人物的活动都是具体的、实在的、都是可以用镜头捕捉的,如果将其生硬地搬出来,肯定缺乏生气和活力。作者用情愫、情思讲述故事,编织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连线,才能使作品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电视舞蹈由于空间有限性、视觉局限性,使受众无法体会舞蹈内涵,所以通过镜头语言表现舞蹈是一种实用手段,电视舞蹈拍摄方式要符合观赏习惯,音乐和节奏把控得当,从而把握蒙太奇运用.电视舞蹈是即时性动作艺术,拍摄时抓住特写,控制舞蹈运动性,切镜头处理好节奏,控制舞蹈流畅性,本文将从镜头语言的运用和组接探究舞蹈电视通过镜头语言运用来控制舞蹈节奏.  相似文献   

8.
短纪录片创作是高校影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学生关注现实社会,以影像艺术展现非虚构现象的学习过程.但是,学生作品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显而易见,如主题思想不够深刻,选题视角单一,缺乏社会典型性、客观真实性、影像艺术内涵及镜头语言不成熟等问题,应该说,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短纪录片创作总体还停留在视野跨不出校园观念的初级模仿阶段.  相似文献   

9.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社会审美心态的转移和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电视纪实作品以它的真实性、艺术性一跃成为最具电视特色的电视节目。它通过对生活情况、文化现象和历史事实的纪录,提示了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内含和意蕴,成为当代人审视现实生活的重要窗口。如何通过这个窗口,在电视和观众之间永恒地架设一座相通的桥梁,作为一个电视人,就不能不加强对电视纪实作品创作的探索和研究,真正把握住电视纪实作品中的纪录片和专题片在表现生活上的最佳角度和表现方式,从而根据表达需要选择最好的表达文体和方式,创作出令观众满意的作品。那么,作为电视纪实作品的纪录片和专题片在创作上有哪些不同呢?  相似文献   

10.
一 中国电视纪录片自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观众和制作人,涌现出一大批社会反响强烈的优秀之作.众多电视工作者热情地投入到了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它一方面推动了此类创作的发展,同时,由于许多人缺乏理论上、实践上的必要准备,在纪录片表现艺术上出现了种种误区,影响以至制约着该类创作的提高与繁荣.如何提高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和艺术表现,值得纪录片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11.
卢广斌 《新闻传播》2010,(6):133-133
电视的本体语言是镜头语言。镜头语言的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部纪录片的成败。学会用镜头语言遣词造句,也是每个纪录片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是一种叙事艺术,它是以视觉艺术为本体的,它的故事、情节大都通过画面语言来表现。纪录片的画面语言是指电视画面的叙事方式和表意系统。本文基于纪录片的三种语言,分别阐述在纪录片中的作用,用于指导纪录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正>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中国电视纪录片中,平民化是许多作品表现出的共同特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几乎成了当时整个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口号。本文旨在梳理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纪录片平民化的发展脉络,并试图立足当下审视纪录片平民化的得失。纪录片平民化是一种以平民的视角融入观众意识,创作出让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纪录片的创作模式,其实质就是在节目素材的遴选上,从老百姓的生活视角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4.
高宾达说: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只是一块布的两个面,在这块布里,所有的力和事件的线条,所有形式的意识及其对象,都被织进了一个无穷无尽相互有条件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的网络。电视纪录片材料与镜头的距离的关系正是如此。强调电视纪录片语言个性化的自然性意义,即要求表现出纪录片编导与材料对象的“不隔”。这其实从另一方面提出了纪录片的审美距离因素及其镜头语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涉及到镜头视点问题,还延续为镜头距离、运动等物质的、心理的、想像的和虚构的镜头语义的问题。因为电视纪录片的接受者(包括作者在内)与摄影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大型通俗理论纪录片《中国共产党领导力密码》的创作,从电视制作的角度通过作品的表现方式与创作风格、演播室的设计,以及新技术的运用等方面,用镜头全面揭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领导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所在。  相似文献   

16.
视听语言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元素,影响着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以及艺术情感的表达,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及丰富的内在情感的共鸣。本文将从画面镜头、色彩、节奏、音乐音响、解说词等视听语言对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进行剖析,探究其在视听语言方面的多层面表达。  相似文献   

17.
于跃 《新闻传播》2009,(9):107-107
电视是一种视觉艺术。因此,电视摄像记者不能像文字记者那样,采用多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进行采访或创作。电视摄像记者,除了必须亲临现场,用手中的摄像机客观、真实地记录事件和人物,还要让拍摄到的画面充分恰当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成熟的电视记者必须练就过硬的拍摄技巧:包括持机技巧、镜头运用技巧、分镜头拍摄技巧等等.但熟练掌握上述技巧,并不一定就能成功地拍出好的电视作品.电视作品,是通过直观的活动画面,来表现情节和内容的.作品的内涵要靠画面这种载体来传达给观众。有时.一个短暂但富有感染力的镜头,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在中国电视界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已经逐步走向了成熟,占有了屏幕,引起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浓厚兴趣,成为人们了解社会、感受人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窗口。电视纪录片,它强调声画合一,强调镜头语言,强调客观事实,淡化作品的主体意识,回避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以事实的客观存在去打动观众、感染观众,  相似文献   

19.
张书嫣 《视听》2016,(11):63-64
电视纪录片主要是通过记录来表现的一种艺术作品,这也赋予了作品一定的真实性。而解说词作为纪录片中的重要元素,则是对纪录片充分表达的一种有声语言,更是对纪录片的一种全面、艺术的加工与展现。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西湖》为例,以解说词为主线,着重分析了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所谓“镜头语言”,是指运用形象的类似电影电视的画面或画面组合的文字表达来表现事物的一种语言方式。电视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叙述故事、表达思想、展现生活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比较合乎规范的电视语法,由“单词”到“句子”,到“段落”,到整部影片,有着近似作文的文法及修辞等技巧和手段,这些就构成了电视的独特语言。其实,镜头语言并不是现代电视人的专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