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或缺乏正确的情感导向,或情感如空穴来风,使学生无法体会文本的思想情感,影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情感氛围,诱发学生的"接受心境";要让学生体验语音变化,领悟情感涵义。这样,才能使学生沉入文本,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学者潘新和提出在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把握、领会其精妙之处,把握言语结构的巧妙。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带领学生深入剖析文本的言语结构,掌握言语的内在意蕴。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入的理解,更能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矛盾点,体验情感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文本中的矛盾点,促使学生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发现文本的奥秘。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挖掘文本的言语结构,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中的感情朗读应该淡化对学生技术层面的策略指导,淡化对学生情感基调的直接给予。要在体悟文本情韵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破译文本编码中体悟语言的表达秘妙;在聚焦文本标点中提取朗读的情感密码。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领悟文章情感中感受美,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感情。在教学中,要通过激情式导课,触发学生情感;要引导学生通过深情式品读,融入文本情感;还要通过情感式结课,延伸文本情感。  相似文献   

5.
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地表达对文本的感悟,把自己的情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进发出对文本内涵的独特理解,培养阅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传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启迪学生人生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工具。语文教材是一种静态的文本,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追寻并开采文本的情感资源,把握语言文字背后隐藏着的深遂的思想、丰富的感情,把自身对文本的解读与体验和学生的阅读反应综合地组织在阅读教学中,才能使阅读教学更深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文本,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倾吐对文本感悟的真感情。一、开采文本的情感点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中丰富的情感资源,去拔动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去点燃学生追求崇高、完美的火焰。文本中的情感点…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氛围,教师有意识地预设相应的情境导入,从情感上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自身相应的情感体验,从而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未成曲调先有情,从而更有效地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长期进行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乃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论》2007,(5):141-14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情感的源头在文本之中,对学生最有诱惑力的应该是语言文字。文本的价值取向,是学生在阅读中重点探究的问题。教师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感,发展思维,体现工具性和人  相似文献   

9.
类比是学生学习与构建知识的一种重要策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文与生活、学生情感与文本情感以及不同文本之间的类比与贯通,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走进文本,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阅读文本的情感把握 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也是老师完成阅读教学 的重要任务之一。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文本语境在学生 生活经验与语文经验中的缺失,往往造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流 于言语层面,无法深入体会文本的意蕴,进而难以体会到文本 表达的情感。而小学生的语文经验大部分从生活经验中获得, 如果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文本创设出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 契合的生活语境,必然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及其 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1.
文本细读,是学生走进文本的主要途径,更是学生体验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标点、字词、句子,使学生理解文本的表达艺术,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实现"言意兼得"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情感激活是写作的前奏,也是阅读的余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巧用课本阅读,激活学生的写作情感,并在激活情感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赏析的能力。那么如何激活情感呢?一、体验"激"情要以阅读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本问题。用什么样的文本来激活学生的情感呢?当然是选择对的文本。所谓"对的文本",有两个指向,其一指向训练目的,即本次训练的主题,要  相似文献   

13.
品读能让学生将文本无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受到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根据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品读文本,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抒情?一、品读关键词,体会情感收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堪称经典,不仅在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上颇具特色,而且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本  相似文献   

14.
教材选编的文本都是典范之作,文质兼美,情感真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想象、讨论、联系生活等途径,感悟、体验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从而深化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润滑剂,是提升学生思维动力和言语智能的重要抓手。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点拨者和引领者,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搭建多层阶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作者的情感。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复述中感知情感基调、在铺垫中体悟情感、在聚焦中洞察典型情感、在对话中延展内心情感、在倾吐中释放情感。这样进行多维体悟,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让学生自主感受文本学生感受文本可以通过阅读文本,识记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实现初步的情感体验。在朗读中理解文意、亲近文本,是语文学习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做法。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方式将已有的情感体验、知识储备、个体经验和审美趣味来初步感知、判断,形成粗浅的感性认识。学生与文本交流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有利于以情促学,增强文本体验。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无论是以境促情、以情养情、读中悟情还是角色激情,都一定能带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入细致地学习文本,真正实现以情促学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有利于以情促学,增强文本体验。只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结合情感体验学习文本,无论是以境促情、以情养情、读中悟情还是角色激情,都一定能带领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深入细致地学习文本,真正实现以情促学这一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关注课堂生活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充分认识到文本情感的重要性。通过对文本中情感内涵的准确解读、巧妙激发、深度感悟和有效提升,使内隐的文本情感外化为一种积极、深刻的情感影响力,让文本中的情感真正弥散在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浸润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一“、读你千遍不厌倦”——文本情感的解读与赋予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科的情感内涵更丰富、外显,我们称其为“强情感文本”,如语文、外语、艺术、思品等;而有些学科的情感内涵相对薄弱、内敛,我们称其为“弱情感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