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协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关系上融洽、和谐的程度。教师与学生心理上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当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时,二者在心理上的相容性就大,就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反之,其心理相容性就小,就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抑制作用,教学效果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理上的不协调有很多种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距离和在人际知觉上的偏见。情感距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交流上的差距。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距离的原因,一方面是由学生心理定势造成的。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种…  相似文献   

2.
教师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李雨佳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所关注的问题。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和处理外,还应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从而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创造一个和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艺术的调控是协调与控制。配合与服从学生听课时的行为状态是协调的开始。协调是学生学习时的内心和精神境界与教师相一致、相配合的境界,是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行为到心理的一致与默契,是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欣赏,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才能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从而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理暗示有利于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又是影响心理暗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建立并巩固与学生亲密无间、融洽协调和相互信赖的关系,从而为实施心理暗示创造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才能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从而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表明,要提高数学教学质时。教师就要重视对学生心理特征的研究,在把握学生心理规律的基础上,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组织教学,使教学过程与学生心理活动相协调,为学生创造最佳学习心理,使学生产生最佳学习心理,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我的基本做法是:一、引趣由心理原理可知,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习是否主动,与学习兴趣关系极大。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一个劲地“灌”,用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课堂上能否顺利的愉快的获取知识,很大程度上与课堂心理气氛有关。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心理气氛既有教师的主观营造,也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和表现,其中教师的心理状态则是课堂心理气氛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师生关系角色定位的研究,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相融,提倡教师须加强与学生心理与行为的沟通和理解,让教师与学生对各自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协调,同时,促进学校、地方经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旨在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有机的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新过程。  相似文献   

10.
心理活动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影响学生对活动、情境的感受与领悟。教师在心理活动课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课堂导入的“温度”、活动带领的“精度”、感受引导的“深度”、课堂总结的“高度”。另外,教师还需做到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协调、生动,能够提高并维持学生在课堂的沉浸感,使学生的体验生动、感受深刻、行动有方。  相似文献   

11.
心理暗示法即教师利用暗示的手段激活学生的心理潜能,特别是对无意识潜能的开发,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身心放松进而完成学习,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效果属于智商与情商相互协调状态下的产物,其中,情商的作用主要为制约学生智力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极具天赋,但对学习始终不感兴趣,甚至厌恶学习。对此,教师应当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才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新知与旧知不协调,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心理上的抵触,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出发,创造与其原有内在知识结构相协调的信息,使其从心理上接受新知识的学习。一、了解生活经验,促进认知协调数学教材中,编写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新知的安排循序渐进,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情感态度、行为习  相似文献   

13.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4.
胡静茜 《考试周刊》2012,(33):89-90
作者通过体验词汇课堂活动过程,在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展开探究实践,在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面向全体与兼顾两头、课堂节奏与学生心理、课堂组织与师生协调、计划性与灵活性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5.
动态教学提供了一种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结合的路径:设计了系统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有机协调"教"与"学",教师引导学生"动"起来,并根据学生情况及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即时调整教学切入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等。学生深度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由新手成长为熟手,形成教学相长良性动态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课堂上的认知速度和质量与其认知态度、情绪、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而又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成就动机、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是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若要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外,还应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创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因素,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长时间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引发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因此,变化课堂组织方式,采用课堂活动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生成才需求。  相似文献   

18.
学会协调各种教育因素丁卫东一个好的班主任应当具备协调教育影响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一、协调科任教师教学影响的能力一个教学班通常有数位老师任教,虽然他们都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但是教师个体间却存在着差异。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分严格,超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分级教学是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基于相关分级理论,对学生合理分班分级,分别设置课程以及编写教材,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排课冲突、学生分级工作的安排协调、教学评价与教师奖励机制、学生心理平衡等方面的问题。经过实践探索,该教学模式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