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乐地成长     
“Let m e try!”我5岁接受英语启蒙教育时,是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我那时胆子很小,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妈妈鼓励我大胆举手回答。每次回答正确,老师就奖励我一颗小星星,极大地激发了我回答问题的兴趣和勇气。一个多月后,我学会了简单的对话,能够踊跃地举手对老师说:“Let m e try(让我试一试)!”一年之后,我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2000年,我顺利通过“全国少儿剑桥英语”二级。2003年,在衡阳市首届青少年艺术节中,我荣获“中英双语”演讲比赛优胜奖。2004年春节期间,我和妈妈到澳大利亚旅游,同行的一位阿姨因为打电话的长途IC卡出了问题,把…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北仑区东海实验学校举行的听课观摩活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天上课的课题是How do you go to school?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几个短语并能熟练运用:by bus,by train,by ship,by plane和on foot。这节课从一开始就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Me.me.Let me try!Miss Yu.let me try!”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些六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之高让我大吃一惊。我当时就在心里嘀咕:“为什么在我的课堂上不曾出现过这种热闹场面?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上,教师总期待学生能大胆地用所学到的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正常情况下,教师发出一道指令:“If you can answermy question,put up your hands.”学生应该是迅速举起手来,争取老师指名自己发言。然而,更多的时候却事与愿违,结果并不如我们所期待的一样。一次,我在七年级听课看到这么一个情境:老师的指令已发出,学生却无一响应。有的甚至不仅不举手,反而还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生怕被老师“相中”点名,  相似文献   

4.
"Let me try!Let me try!…"稚嫩的声音响彻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最后一排,那个快要被我遗忘的"角落"。那是一个考试难得有一次及格、说话从不抬头、宁愿打扫班级卫生也不愿做作业的孩子。此时,他的小手正颤抖地举起,然后迅速地落下,又一次  相似文献   

5.
“如何让自己鼓起勇气大胆呢?比如上课举手回答问题,我举不起收来。”!“我是个小学六年级学生,现在特怕特怕上课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一回答就结巴,怎么克服呀?”  相似文献   

6.
案例1.描述: 在观摩一位老师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4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这一课时的时候,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根据图片提示,回答问题。当图片是nurse时,学生踊跃举手,和老师进行你问我答。老师问:“What does your motherdo?”学生回答:“My mother is a nurse.”  相似文献   

7.
姚晋婷 《陕西教育》2009,(12):53-53
学生进入初中,总会出现与小学不同的心理差异和行为表现。如:在小学,课堂上学生都踊跃举手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进入初中,学生却不愿举手回答问题,只能由老师“点兵”。这种学生不举手的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广泛地发表自己的理解意愿,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那么课堂学生不举手,老师该咋办呢?  相似文献   

8.
一、现象走进班级,说话最“随心所欲、肆无忌惮”,要老师经常强调“纪律”的班级一定是低年级,而到了中年级,这种势头有明显的收敛,老师提问后,课堂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学生举手。到了高年级却是另一个极端,许多时候要老师故意创设情境,再不断引导、激励,课堂上才有三三两两的小手举起,而且常常是那些有非凡表达能力的“老面孔”,大多数学生选择“沉默”。在四十分钟的一堂课中,常常是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教室里。二、调查用“你给大家唱支歌,好吗?”这个问题在全校作了一个小调查发现:一年级某班举手率是95%,三年级某班举手率…  相似文献   

9.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10.
我从三年级起当这个班的班主任,现在已进入六年级了,以往习惯的是孩子们的天真、稚拙,但近来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如下变化。镜头一:我请学生用“拙”组词,一时小手林立:“笨拙”、“愚拙”、“弄巧成拙”、“拙劣”……词汇倒也挺丰富。手渐渐地稀拉起来,最后无人举手。不经意  相似文献   

11.
红叶 《四川教育》2010,(1):36-37
熊老师:现在这个班是我在五年级接手的,作文方面长进比较大,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提高多少,现在我利用教材在课堂上重点让学生多读、多思考.好的问题有时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本上先做做。再讨论,然后抽生回答。这样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只有这样举手圊答问题的学生才会多些。有时给他们念文章,出示两三个问题让他们做做。  相似文献   

12.
邓五全 《师道》2011,(1):45-46
这是七年级的一堂美术课现场。教室里热闹非凡,讲台上“指点江山”的是学生,没有老师的身影。老师哪里去了?学生座位上,那个面孔最成熟的“学生”就是老师。请注意,这个“学生”竟然举手了。“请问设计师,您设计的这个标志里的字母代表什么涵义,为什么用橙色来做标志底色?”讲台上的“老师”开始有板有眼地解释刚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郭小丽 《成才之路》2011,(32):14-15
有一次,我们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五年级的“一课三上同说”活动,这节聚集了全体五年级语文老师智慧的公开课,在安排、设计上都颇具匠心。课上老师讲得声情并茂,甚至到每句话的安排、设置都恰如其分。课堂进行到学生渎书这一块时,却让课下听课的老师有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每每遇到读书的地方,举手的总是那固定的两三个人,其他的学生则显出一副漠不关心、事不关己的神态,  相似文献   

14.
一次公开课上,数学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在题目分析时,为了创设情境,王老师作了如此一段开场白:“你们都很喜欢奥特曼,对吗?”“是的”,教室里只有稀稀落落十几个声音在回答。她看到这个场面很不满意,于是又问:“请喜欢奥特曼的同学举手!”  相似文献   

15.
朱三山 《考试周刊》2009,(10):219-220
举手回答问题是目前我国普遍的传统的课堂行为,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递增,课堂举手发生的几率随之缩减。微小的常被忽视的教育现象背后一定有其自身的原因及规律。目前,对于“举手”等微观教育现象的研究还有待加强,本文试图透析此类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上周五第二节课快结束时,我刚在六年级(2)班上完PEP教材第七册第二单元Let’S learn里面的“四会”单词:library,post office,cinema,hospital,bookstore;“三会”单词science museum和句型Excuse me,where is the library?It’s near the post office.又到了布置作业的时间,五十多双眼睛由刚才学习时的兴奋而变得暗淡下来,  相似文献   

17.
<正>平时交流中,经常听到老师们说班上学生不肯举手,积极性不高,就是会也不举手。记得执教一年级时,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积极性非常高,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高高举起的小手。为什么随着年级提高,学生渐渐变得沉默了呢?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问:“Whocananswerthequestion?”学生一边举手,一边高喊着:“me,me……”抢着回答,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当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却不能马上静下来倾听同伴的精彩问答,有的做着无关的事,有的在说悄悄话,有的在玩文具……缺少倾听的课堂问答,最终变成了师生一对一的对话,课堂的互动和生成更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教师问:“Whocananswerthequestion?”学生一边举手,一边高喊着:“me,me……”抢着回答,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而当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却不能马上静下来倾听同伴的精彩问答,有的做着无关的事,有的在说悄悄话,有的在玩文具……缺少倾听的课堂问答,最终变成了师生一对一的对话,课堂的互动和生成更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0.
从国外回来一友侃及“洋插队”生涯,有一点令我这书呆子大受裨益——求职者决不会对BOSS说自己不曾干过或不会于某项工作,而总是充满自信地说:“Let me 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