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史广超 《图书馆杂志》2020,(2):117-121,66
《四库全书》中所收大典本宋人别集,在四库馆稿本、阁本、武英殿聚珍本、传抄本等"中间本"及提要等方面,遗存了卷数变动的痕迹。这些异变由据御旨删去青词等体、为与提要所言卷数一致而删去某些卷次、相同内容重编等诸多因素所致。卷数异变揭示了早期版本有独特价值、七阁本所据并非全为同一底本等规律,也部分修正了学人对四库馆臣辑佚工作的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2.
郭丽 《图书馆学刊》2008,30(2):125-127
《四库全书》缮录赵用贤本《管子》,参考《管子》前后篇文和其他书籍,对底本讹误进行校改,但又出现了新的讹误,主要是形近而讹,声同而讹。证明四库馆臣虽对底本进行了修订,但在抄写、校对过程中的疏漏使四库本《管子》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11,(12):74-78
《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正式开始编修的,稍后四库馆正式开馆(约在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底);前四部《四库》修成时间是在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随后四库馆正式闭馆(约在乾隆五十年正月)。四库馆是为前四部《四库》而设的,前四部《四库》修成即撤馆。因此,我们不能将续办三部《四库》、重校《四库》与前四部《四库》之编修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的《六臣注文选》底本并非宋赣州本,《四库全书考证》所指出的其底本的讹误基本都同于明翻六臣本,且《洛神赋》曹子建名下的注文也可证《四库》六臣本与明翻六臣本相同,《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所收六臣本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证明《四库》六臣本的底本属于明翻六臣本系统,确切说应是明吴勉学本。  相似文献   

5.
宋张方平所撰《乐全集》四十卷在其生前业已编讫,但现在可见最早的宋刻本仅剩十八卷,该残本当从明代内阁流出,且至清初尚有全本。现存明代的钞本仅有一种,清代完整的钞本则多达十多种。原陆心源藏本流入日本静嘉堂,据《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记载,此本为影摹宋刊本。《四库全书》所采用的底本即汪如藻家藏本,今藏于国家图书馆。通过对读底本与《四库》本,可窥见四库馆臣编书和改书的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6.
《四库全书总目》蕴含着四库馆臣的小说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小说善本观上。在文献地位上,四库中的杂事小说善本不同于其他善本,杂事小说之外的古籍善本一般是其他版本的底本,四库总目中的杂事小说善本则是史学的校本、补充本。当一个杂事小说同时满足了记述近实、其论近正和材博言简三大善本标准时,那么其再也不是四库馆臣笔下的“小说”,而更像是一部庞大的纪事体史书,这传达出四库馆臣务实求真以有裨于史的小说思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意伯文集》缺文成因探讨,得出结论:文渊阁本《诚意伯文集》底本为正德本而非成化本;通过文渊阁本《诚意伯文集》底本与各四库本仔细对勘,认为该本缺文完全由底本缺页而致,与朝廷忌讳等原因无关;我们应摆脱一种思维定式,即凡四库写本皆因朝廷忌讳而进行了删改。  相似文献   

8.
张升 《历史档案》2020,(1):113-119
国家图书馆藏明弘治年间碧云馆活字印本《鹖冠子》三卷,是编修《四库全书》本及聚珍本《鹖冠子》所用之底本,该书前附有馆臣所拟的一则提要稿。这则提要稿比较特殊,以往从未被学者视为《四库》提要稿,因此,本文拟对该提要稿之写作过程及作用作初步考述。一《四库》底本《鹖冠子》《鹖冠子》三卷,三册,宋陆佃(1042—1102)撰解,故又称《鹖冠子解》,明碧云馆活字印本,每半页10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注大字低一格。板心上刊"宁"字,下刊"活字板""弘治年"或"碧云馆"。共计133叶。书中有较多朱笔在原书上的校改痕迹,也有一些朱笔签条,偶有墨笔签条。这些校改与签条均应出自四库馆臣之手。  相似文献   

9.
史志龙 《档案》2012,(3):19-2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陆费墀及其在四库学方面的贡献鲜有论述.当时陆费墀与纪昀、陆锡熊并驾齐驱,纪昀、陆锡熊为总纂官,而陆费墀为总校官.陆费墀之于《四库全书荟要》与《四库全书》,均为举足轻重之功臣.他协同总裁酌定条款章程,掌管底本收发,总校誊录各本,专办《四库全书》一切事宜;亦受累于馆务,被削官夺职,籍没家产,抑郁而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图书馆藏《办理四库全书历次圣谕》是四库馆臣抄录的纂修四库全书档案。部分内容为此抄本独有,对《四库全书》研究有重要补苴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三楚新录》是一部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载记类的五代史史料,四库馆臣所作提要对了解本书提供了难得的便利,但也存在诸多不准确处,而学界对此却少有论述。此书的通行版本有三卷本和一卷本,内容实无差别。今传《三楚新录》主要分为说郛本与古今说海本两个系统,而四库所据底本可能为说郛本。该书作者应是周羽冲,其生活年代至少可推至真宗朝。该书对于了解五代十国时期南方三楚地区的历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应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2.
杜定友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学的开创者,所著《校仇新义》是其代表作之一,书中对四库分类法的批判惹人瞩目。认为四库分类法过于囿于成见,以至于经无定义,子不成家,史不以时,集而无物,但他并未完全否定四库分类法。主张新的统一分类法必须考虑到中国古籍的特殊性,新旧合流,对四库分类法加以改造,使之更合乎图书分类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翁方纲纂四库提要稿》保存了乾隆后期的禁书史料,为清代政治史、文化史、思想史提供了鲜活的研究资料。其禁书标准有六个方面:因其人而废、因其书而废、因抵触本朝而废、因怀念前朝而废、因名教而废、因“淫秽”而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人唐代在中央设置藏书管理机构,全国设立学校,推行科举制度,大力倡导宗教,以及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等行政措施方面,探讨了其对藏书繁荣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中国文化古籍因国家无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而大量流失海外,当代中国对文化遗产保护非常重视,制定了文物保护法,划定了历史遗迹保护范围.作者进一步阐述了收集整理清代名人存世书目工作的意义.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6.
国外赠书是图书馆发展特色馆藏的重要来源。国外赠书的接收丰富了图书馆馆藏,节约了购书经费,对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图书馆对国外赠书进行科学的管理,以便为国外赠书发挥其效用提供必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四库全书私人呈送本中,有一部分在京官员呈送的图书,仅仅是自己家族的著作。他们利用朝廷向全国征集图书的机会,把自己家族的著作呈送朝廷,以供采择。这一特点在四库学论著中尚未被论及。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四库全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绩,但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所发论文质量还不是很高,低.文章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原因,并对如何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Christian censorship up to the sixteenth century reveals scattered attempts to censor works of individual authors, but neither a systematic effort to formulate rules for regulating printers, booksellers, and authors, nor an effort to compile a comprehensive list of prohibited books. The first such attempt was made by the Council of Trent, which formulated a set of rules for printing, selling, and censoring books. These “Tridentine rules” were accompanied by a list of forbidden books, and together they formed the first Index Librorum Prohibitorum (1564). The Index underwent many revisions, the most important being the 1900 edition of Pope Leo XIII, which replaced the Tridentine rules with a set of Decreta Generalia on censoring and prohibiting books. Publication of the Index continued until its abolition in 1966. The reasons for its demise include the triumph of the Reformation and the rise of the nation-state, mass literacy, and mass commun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四库全书馆是清代乾隆年间为纂修《四库全书》而设置的官方修书机构,也是我国古。《四库全书》撰修的成功,与四库馆人员选拔的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文章全面地考察了四库馆人员的遴选办法,并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指出了遴选的特点。简要分析了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以及对我们将来做类似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