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4 毫秒
1.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了一系列以道塞郡为背景的小说。在其作品中弥漫着一种悲剧色彩,他认为支配人类命运的是一种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不可违背。从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一生可以深刻了解哈代的悲剧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2.
这里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哈代小说的命运观念。一是其命运观念的来源:他小时候受到来自母亲及祖母方面的重要影响,儿时的种种记忆对他日后的创作影响深远;二是哈代所受的文学教育中,古希腊悲剧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他作品中的命运观与古希腊的悲剧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同样具有的浓郁悲剧色彩、人物命运的无可逃脱、浓重的宿命感等等,却都让读者感受到悲戚、痛楚与难以言传的无可奈何和命运极端的不合理;三是追寻哈代小说悲剧命运观念的社会原因:当时的社会黑暗、贫富悬殊,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农村,使无数贫苦农民破产,坠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无法改变的社会现实使得哈代不由得去相信命运,那强大的社会恶势力使他成为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命运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爽爽 《考试周刊》2008,(2):152-154
哈代曾一度被评论家誉为"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他擅长以悲剧的眼光审视人生.<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一部悲剧性巨著.作品塑造了一个被侮辱、被损害,又不甘于命运摆布,在邪恶的社会底层挣扎、反抗,但终究摆脱不了悲剧命运的乡村妇女形象.小说除了给人以庄严凝重、崇高凄凉的审美体验以外,还蕴涵了作者深厚的理性主义,蕴涵了对人类历史逻辑矛盾深邃反思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继承者,又是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他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深刻地揭露了维多利亚王朝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他又开创了英国现代主义的先河,痛苦地剖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那种进退维谷的艰难处境。如果说他的前期小说对生活的描绘还充满着诗情画意,那么他的后期小说,主要是他的悲剧小说《还乡》、《卡斯特桥市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已经被悲观厌世的气氛所笼罩。这些悲剧小说具有浓重的危机感,颇有现代文学的气味。现代文学中反映出的反社会倾向、异化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焦虑等一系列特征正是这些悲剧小说的基调。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对哈代悲剧小说的现代精神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思想受到了古希腊戏剧家的命运悲剧观、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观及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卡斯特桥市长》被认为是哈代最重要的悲剧主题小说,它代表着哈代悲剧小说创作的高峰,标志着哈代悲剧理论已经真正走向成熟。这部小说是哈代命运悲剧观、社会悲剧观和性格悲剧观的综合运用,他既为小说主人公亨察尔设定了一系列带有巧合性和偶然性的命运,又塑造了主人公亨察尔带有典型矛盾性的性格。同时又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了两种社会形态、两种秩序、两个阶级冲突之下的社会悲剧。此外,哈代作为一名"进化向善论"者,其自身乡土情结的升华也为《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书写创造了一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悲剧小说的巅峰之作,主人公苔丝悲惨多舛的命运以及她对命运的英勇抗争展现出震撼人心的悲剧美。对苔丝悲剧命运的描绘,集中反映了哈代对古希腊悲剧命运观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总是伴随着两股力量的激烈搏斗,失败的一方总让人同情,哈代的小说,正是描写他们在历史进程的必然中,明知是悲剧的情况下,仍然毫不犹豫地选择反抗与战斗的历程,这是人类悲剧也正是哈代悲剧观的核心。通常所认为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只是他悲剧核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为其服务的。  相似文献   

8.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无论长篇还是短篇,其中的主人公们无一例外地命运凄惨,作品中充斥着浓厚的悲剧色彩。一方面,哈代将这种悲剧归因于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另一方面,他又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发人深省。因此,哈代并不是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他的作品中命运与现实交错下的悲剧结局形成了他独特的悲剧思想。在短篇小说《儿子的否决权》中,索菲性格上的软弱断送了自己的幸福,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等级鸿沟彻底将她推上了不归路。  相似文献   

9.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古希腊的带有浓厚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在小说主人公苔丝身上得到了充分再现;哈代在作品中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的悲剧观和命运观,并固定成型,成为性格与环境系列作品的主题思想,成为震撼无数读者心灵的主旋律。本文从时空再现,悲剧预示,悲剧主题等方面论述古希腊悲剧观、命运观对小说《苔丝》产生的影响,从而深入探讨哈代悲剧作品中无望的挣扎与悲壮的毁灭这一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10.
托玛斯哈代继承并革新了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命运观念,结合19世纪英国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命运观。本文试从哈代重要的悲剧小说《卡斯特桥市长》出发,逐层深入分析哈代体现在其作品中的命运观念,以期更好的理解哈代的创作和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主义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异化,而这种异化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崇尚物质主义的生活原则造成的,从而导致现代人生存处境的荒诞和虚无。盖茨比的一生就是这种荒诞、毫无意义的社会的牺牲品,对死亡的选择是其实现自我复归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卡夫卡的文学创作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作者以敏锐而深刻的人生体验,睿智而锋利的笔触,把读者深藏心底的感觉挑到意识的表层来,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到处充满着现代人的困惑与危机的世界。同时,卡夫卡以一种执着的信念,同他所感受到的慢化世界中的恐惧作着抗争,并且把人的异化这样一个关系到人类本质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来,激起人们对现在社会合理性的怀疑和对人性彻底解放的强烈愿望。表现主义小说因为有了卡夫卡,而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文学绿色浪潮的兴起(王蒙语),众多作家把目光放在了对生态文学的关注上,而大地守夜人张炜始终对大自然有着一种迷恋,通过对自然场域的延伸构建,对自然生生不息的吟咏,对工具理性的无意识抵制,以绿色之笔谱写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我们追寻着未被现代社会污染和异化的自然人性,不遗余力地呼唤着自然的复魅。  相似文献   

14.
当代诗歌已经疏远了人民,因而人民也就远离了当代诗坛。王学忠的诗歌,以一位平民诗人的另类呐喊,真实地反映了底层百姓的生活境遇,深刻揭露了愈演愈烈的社会腐败现象,表现出可贵的主人翁意识与忧患意识。在底层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当下,王学忠的诗歌,无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现代主义小说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自传体小说《儿子与情人》,认为其通过描述扭曲病态的两性关系,对西方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分析了小说关于异化的文明已经背离了人的自然生命,西方人已经陷入深重的文明危机之中的主旨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西克“具体辩证法”的批判对象,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人的异化、片面的存在状况,即“伪具体世界”。“伪具体世界”直接表现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是一种调节人类生活的节律,本质上是人的造物脱离了人自身,成为某种自主性的、与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在深入理解海德格尔与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上,科西克说明了日常生活的涵义与特征,揭示了其社会历史根源,同时提出,要超越日常生活,就必须诉诸“真理的实现和个体发生过程中人类实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饮酒,李白宣泄、消解了现实之悲,并在醉的幻觉中超越异化的现实苦境,进入物我相融、个性舒展的自然真我世界,享受到人生的快乐。但是,李白毫无节制的纵酒狂醉也激化了他与现实社会的矛盾,加剧了他与现实世界的冲突,损害了个体存在与群体存在之间的和谐关系,对其婚姻家庭悲剧和政治悲剧的形成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芹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98-100
卢梭对专制社会种种异化现象的批判,以及他对人的自由和平等观念的论述,为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马克思批判吸收了卢梭异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从而建构了科学的唯物异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是一位毁誉参半的人物。评论家对他有着赞赏备至的评价,也有着强烈的诋毁。仅就其笔下的女性人物而言,就充满着令人赞叹又使人困惑的诠释。通过对劳伦斯几部主要的比较研究,笔者以为父权社会的国性中心主义思想始终深沉在他的心里使他在企图尝试指出妇女达到真正完美幸福生活的途径时,仍然不免流露出其男权意识形态。他笔下的女性也就是显现出强烈的异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阿来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扎根于藏族世界的文学书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靓丽的异域之风。他以其独有的情感观照描绘着他背靠的藏地世界这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原乡。这也是他创作时情感的直接来源。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家乡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他创作情感的触发,也是对他情感空间的积蓄。通过对此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我主体的自觉与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