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白     
在中外文学史上,共有三部被称为“诗三百”的作品: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共收诗305篇,人们取其整数,称之为《诗三百》。二是印度婆罗门诗人伐致呵利写的《三百咏》,它由《爱欲百咏》、《通义百咏》、《出世百咏》三本抒情诗集合印而成。三是意大利诗人彼德拉克的代表作《歌集》,所收的300首十四行诗,都是诗人献给他的女友劳拉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徐陵《玉台新咏序》是一篇标准的“序作者之意”的序文,并无不可信之处。认真解读序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玉台新咏》一书的这些情况:《玉台新咏》是一部“撰妇人事”“以给后宫”的女性读物,属《隋志》著录的南朝编撰的诸多备后宫讽览的《妇人集》者流。撰者徐陵的编撰意图是希望这部诗集“可代彼萱苏”,使“寂寞多闲”的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聊同弃日。”这部诗集之所以形成了专录艳歌的特征,一方面如撰者所言,主要是因后宫“惟属意于新诗”而投其所好,另一方面则是禀承了南朝诸多《妇人集》“撰妇人事”的传统。如此,自唐至今关于《玉台新咏》编撰目的及编撰情况的种种不合于序的说法就应该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3.
李金发是将法国象征派诗人的手法介绍到中国诗里来购“第一个人”①。他以其《微雨》、《食客与凶年》和《为幸福而歌》等三部诗集,奠定了自己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地位,被公认为中国象征派诗的开创者。然而,他的《微雨》等三部诗集均创作于他留学法国和德国期间.1925年回国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情况究竟怎样?在当时的诗坛上究竟处于何种地位?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1923年2月,李金发在德国柏林编定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微雨》,三个月后又编定了第二本诗集《食客与凶年》。他将这厚厚的两本诗稿一并寄给在国内文坛上声望正盛的周作…  相似文献   

4.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也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新诗集。  相似文献   

5.
《玉台新咏》所录《燕歌行》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刻《玉台新咏》录曹丕、陆机、萧子显作品,恰恰显示出《燕歌行》“闺怨”从“秋风萧瑟,,到“初春丽日”的发展三阶段。明人之所以将萧绎、庾信之作滥增入《玉台新咏》,是因为其作品思妇与将军的形象交替出现而《燕歌行》又有新意味。唐代《燕歌行》,“闺怨”成为了“士怨”,自我人生感慨有了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玉台新咏》是一部以宫体诗为主体,收录从汉到梁有关女性之诗歌的总集。徐陵是《玉台新咏》的实际编纂者。他编选《玉台新咏》的直接目的在于给萧纲的后宫妃嫔们提供一个宫教读本,深层目的则在于宣扬萧纲的文学主张,为宫体诗张目。《玉台新咏》中的“艳歌”应理解为主要指描写女性或男女之情的诗歌。在编纂体例上,《玉台新咏》的三个翻新之处体现在按题材或主题归类、对所录作家作品按历史时间的先后编排和录存者之作。  相似文献   

7.
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绘画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它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绘画的起源、兴废、功用、技法、师承、流传、创作等多方面的问题,总结和发展了唐以前的绘画理论,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因此人们称之为“画史之祖”,“画史中最良之书”。本文试从审美创造的角度探讨一下《历代名画记》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贺诗集”卷二《感讽五首》之二诗有二句曰:“寒食摇扬天,愤景长肃杀”,我翻过古代许多版本的“李贺诗集”,此处“摇扬”二字之“扬”,皆作提手旁之“扬”,无作“木”旁之“杨”者,但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四库全书本《昌谷集》、清姚文燮注本《昌谷集》此处却作“垂杨”.“李贺诗集”卷四有《新夏歌》一首,篇末二句曰:“三月摇杨入河道,天浓地浓柳梳扫”,其中“摇杨”之“杨”,许多版本都作“木”旁之“杨”,但也有个别的版本如《锦囊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此处则作提手旁之“扬”.李贺诗这两处之“摇杨(扬)”,作“垂杨”和尚有作“摇漾”者暂不论.而以《感讽诗》作“摇扬”和《新夏歌》作“摇杨”者居多(如《协律钩玄》、光绪四年宏达堂开雕本的《李昌谷诗注》,也有《感讽诗》和《新夏歌》皆作“摇扬”者,(如吴汝纶评注本《李长吉诗集》,《全唐诗》之李贺诗集)还有人认为这两处皆应作“摇杨”者(如今人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①)应以何者为长呢?虽一笔之差,却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含义迥别,不可不辨.  相似文献   

9.
今天资讯发达,一首好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唐代那么多诗人的浩瀚诗篇,是如何发表的呢?即席赋咏:大历年间卢纶、韩翃、李端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戚的宴席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此而声名大振。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亦是即席赋咏之作。呈示寄赠:是当时唐代最普遍、最通俗的方式。如诗仙李太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就曾到杜甫的船上,当面把自己…  相似文献   

10.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赞美爱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在格律上,诗人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运用比喻,对照和头韵等修辞手法,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本文试就以其中的第三十首为例,来分析斯宾塞爱情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孔颖达奉诏主撰的《毛诗正义》是一部为适应唐代治国与科举之需而诞生的《诗经》汉学的集大成之作。在孔子删诗问题及三颂体制差异等方面别有新见。在“三体三用”说、赋比兴释义、“六义”排序、《诗经》章句结构及用韵等诸方面均有创新之处,具有丰富而鲜明的诗学因素。在《诗经》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玉台新咏》的女性化审美特征祝菊贤《玉台新咏》是梁代宫廷文人徐陵根据梁简文帝意旨而编辑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抒写了百千种哀艳之情。有那么多的诗人去揣摩和感受女性的苦闷与寂寞,欢乐与柔情,去体验想象女性丰富而隐秘的内心世界。从文化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花间集》与《玉台新咏》两部总集在编辑目的、编辑体例、文学观上的继承性。二书产生的时代虽相差较远,但《花间集》在编辑时对《玉台新咏》的模仿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有所体现的。《玉台新咏》在文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还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花间集》可谓词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样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这一点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出发,主要从爱情诗、写景诗、社会写实诗三方面来阐述《蕙的风》青春的审美特质,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您是一位富有艺术创造力、内心蕴藏着深厚情感的诗人,从您的诗集《花开的姿势》里不难看出,您的诗凝聚着与众不同的情绪、体验和渴望。诗集中100多首以爱情、亲情、友情为主题的抒情佳制,是否反映了您的精神追求?答:《花开的姿势》是我已出版的10余部书中颇为钟爱的一部抒情诗选。这部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在2002年底推出的诗集,收录了我从70年代末期到2002年创作的100余首抒情诗作,《诗刊》曾评介这部诗集“是爱情与友情的激情之作,是生活与现实的倾情之作,是感性与理性的融情之作,是文学与美学的纯情之作,是当代诗坛一部难能可贵的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16.
曾蓉 《考试》2007,(10)
一、《孔雀东南飞》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它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作》;《乐府诗集》题为《焦仲卿妻》,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诗歌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或者说按刘兰芝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熔铸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不说别的 ,但就《李义山诗集》中的“无题诗”而言 ,就如天上璀璨的繁星 ,放射出迷人的光彩。单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 ,所咏也非一事一物 ,取材较为广泛 ,内容丰富多样 ,难以一概而论。这里 ,我们不妨赏读几例。一、情意缠绵的爱情诗[例 1]  无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①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③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④[注 ]①东风 :春风。残 :凋残。②丝 :双关语 ,既指蚕丝 ,又谐相思之“思”。…  相似文献   

18.
熊明川 《现代语文》2009,(1):123-125
写作的本质是什么?写作是一种人生交际的形式,是一种内在情感的宣泄。因此,写作的动力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古人早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诗品序》)之说,迄至现代,除了个别“假文人”的无病呻吟之作和受利益驱使的迎合应制之作,真正的文学创作都是作者内在情感的展露。  相似文献   

19.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通过类比联想引进比 喻客体,打比方,“写物以附意”;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即“触物以起情”。当以兴为主,兼有 比喻作用,就合指比兴手法。古诗文 中有许多运用比兴手法的名句。如 《诗经》中爱情诗《周南·关雎》一诗  相似文献   

20.
唐代进士试诗是唐代科举常考之体,在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进行论述,分析其特点,探讨历史事件与此类咏事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