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貌表达     
(礼仪常识)(一)态度要诚恳、亲切说话本身是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心里想的,口里说的要与神态、表情做到协调统一。如在表示祝贺时。不能说得动听,表情冰冷;在表示慰问时,神情要专注,态度要诚恳。  相似文献   

2.
1、误会发生后,你应在事后几天及时给对方打电话,安慰对方,向对方作一些详细的解释。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婉转,当然还要有耐心。言谈话语间你可不时透露出你对友谊的珍视。对方听了之后,定会略有所悟,勾起他(她)对过去你们之间美好交往和深厚友谊的回忆。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学会解释”是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练习1的一项交际说话练习。本题训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教育学生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要冷静 ,态度要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练习中所创设的三种情境都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均有可能碰到的情况。学生可以任选一题进行演练。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 向谁解释 ,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 解释什么 ,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 ,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 ;3 怎样解释 ,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 ,寻找适当时机。解释还要注意态度 ,要使对方愿意听你的解释 ,以求取得好的效…  相似文献   

4.
想知道在他心中,你的形象如何吗?不用他花言巧语地说出口,只要这一套简简单单的测试题,就可以一窥究竟,了解他潜意识中的你哦!窥视解密★A类型你给异性的第一印象是相当大方且很容易接近,不过又给人一种“游戏人间”的感觉,让人搞不清楚你真正的感觉、想法,再加上你常只顾自己淘淘不绝的说话,根本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所以没有双向的沟通,当然是不会有所进展。倾听别人说话、收敛自己强势的态度,是你改变爱情运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国家,人们对于问路的外国人很乐于提供帮助,在一般情况下,你总能得到热情、满意的回答。而对于问路者来说,问路前,首先应停下脚步等待对方走近,或缓步走向对方,表情不要显得过于紧张,切忌疾步向对方走去,以免引起对方的怀疑和反感。再者问路前别忘了说一声"Excuse me(劳驾)",一方面引起对方的注意,同时又显得彬彬有礼。第三,要注意说话的语速宜慢不宜快,语言要清晰可辨,以免对方误解。第四,对方讲话时应认真耐心地聆听。如果没听懂,想让对方重复一遍,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被别人误会,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解释。学会解释这项训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教育学生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一定要冷静.想一想,态度要诚恳.要心平气和地向对方说清楚。练习中的三种情况是生活中很可能会遇到的.每个学生可任选一个进行演练。教师应作提示:①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②解释什么.要针对对方的误会作出解释说明:③怎么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解释时一定要注意态度要诚恳,要让  相似文献   

7.
答谢是对别人的好意或某种高尚行为的一种回报,它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语方式。当别人为你做了一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通常你必须要说声“谢谢”(或“多谢”)表示谢意。表达谢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说表示感谢的话外,还可向对方投去一个会心的微笑,或向对方友好地点点头,也可以向对方拱一拱手——用这些体态语言表示谢意,有时更显得亲切。如果你觉得对方给你提供的帮助很大、很重,只是说一声“谢谢”或只是做一个简单的动作不足以表示你的谢意,那么在说声“谢谢”之后,再加上两句感谢对方的原因的话,借以表示你把承受对方的好处看得…  相似文献   

8.
个别谈话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班主任尤其需要特别注意。开场要自然。教师要自然引入话题,不给对方设置心理防线。在与后进学生谈话时,尤其要琢磨起始话题,如可从了解家庭情况入手,或从其感兴趣的活动谈起,或从当天新闻谈起。表情要真诚。教师真诚、亲切、自然的表情,会消除谈话对象的紧张心理和对立情绪,让对方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以促进双方的情感交流,保证谈话的顺利进行。言语要恳切。教师亲切、诚恳、自然的言语,不仅会增强谈话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会使谈话的气氛和谐愉快,消除学生的顾虑,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隔阂和对立情…  相似文献   

9.
交流     
我总是从一面向你你从另一面回答我。我有时候确实是对你问些话……说些纠缠不清的事……可是你为了谈话也或者我们在同时说或者是非常低声地说转了很多圈。话。话好让对方听不到。终于有一天我们能然后你也同样地对于是我们便因交流而够互相听明白了:我爽快我说话。死了。地对你说话。交流  相似文献   

10.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其核心在“交际”。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所以双方在应对中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中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小学阶段正是发展学生口语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进行小学生口语训练,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呢?苏霍姆林斯基说:  相似文献   

11.
问路几乎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事,那么在英美国家问路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值得同学们注意。一、态度方面1.首先要有礼貌,最好停下来等候或缓步走向你想问路的人,表情不要太紧张,不要急步向他人走去,否则对方会怀疑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6,(7):44-45
你说自己说话直,惹得对方不开心,自己也后悔?你认真构思谈话内容,却忘了语气和肢体语言?你总是滔滔不绝,却忽略了对方讲话?很多时候,标榜自己说话直的人,只是不愿花心思考虑对方的感受.言谈是风度,也是教养.注意九个沟通技巧,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胸怀     
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提倡兼容并蓄、鼓励个性、因材施教的方法。文章中所记载的孔子的四个学生志趣不同。性情各异。子路能力高强,才华超群,志向远大,自信满满,可是莽撞冲动,骄狂自大。孔子只以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哂之”来评价,肯定学生的才能和实力,又含蓄地批评了他的说话冲动,毫不谦让的态度。冉有和公西华两个学生都谦虚谨慎,坦荡真诚,说话温和自抑,态度谦卑诚恳。两人性情不同在于,冉有说话做事谨小慎微,顾虑重重;公西华说话则口气谦和,措辞得体,反映机敏。孔子对他们两人的谈话没有当即点评,而是待其走后,在曾皙的追问下,才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14.
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主动提出帮助他人者态度要真诚,口吻要亲切;若遇到对方拒绝,不可一味坚持给予帮助,以免引起对方的误解。受人帮助者事前事后都应该向提供帮助者致谢;若不想接受对方提出的帮助,应该向对方表示谢意,切忌语气生硬。  相似文献   

15.
彭舜华 《甘肃教育》2006,(2A):29-29
一般来说,每个人说话的内容,说话时选词造句构篇的材料与手段,说话的语气、语调,说话的身姿、手势、表情等等,都会给对方留下一定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能说会道"口语表达课,要求学生学会劝说别人的方式、方法,在说话时要有礼貌,态度要诚恳,语气要温和,要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别人,使他们听从你的劝说。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学习  相似文献   

17.
晶晶 《家庭教育》2009,(12):18-18
孩子不听话是常有的事,向大家提几点解决的办法供参考,建议您不妨一试。1.友善的态度——如果你在对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正常的音调与和蔼的态度的话,孩子会更有可能认真地听你说。  相似文献   

18.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对某一件事的看法常有不一致的时候,那么你总希望通过自己的说明,求得别人的理解与赞同,这就是说服对方。说服对方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说服对方,不仅取决于你的观点是否正确,还取决于你说话的方法是否得当。往往有这种情况:你的看法正确,说得苦口婆心,对方仍然难以接受;或者勉强接受了,但口服心不服。这就说明,要对方心悦诚服,必须讲究说服的技巧和方法。第一,要说明根据、原因。你不仅要向对方说明应该这样,而且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  相似文献   

19.
王德元 《甘肃教育》2014,(22):55-55
正一、让学生有话可说、学会说话"感人心者在乎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发出自己的心声,感情才会真。描述的是亲身经历,说的是心里话,才能打动人、感染人。其一,要说真话,表真情,就得找自己熟悉的内容为话题。其二,与人交往,通过语言实现交流,关键是表情达意的准确。如果连自己的意思都不能准确表达,要想体会作者情感、文章的深意就更难了。其三,精审自己平时的语言,交流时用心想、张嘴说、倾耳听,用你的真情语言,用你拨开云雾的精辟,捅破对方理解和感悟的隔膜,进入交流的洞明之境。其四,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能调动学生的表达情感。通过赞扬鼓励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学生不管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人要找你麻烦,你的反应是:A.向对方赔罪,息事宁人B.拔腿就跑C.跟对方据理力争,不惜动武D.以低姿态向对方解释这是一场误会A你是属于对自己没有自信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对你的人际关系更没信心。在你的心态上来讲,话讲到一半就被人打断,甚至转移话题,这是非常不尊重你的表现,甚至可以说这个人根本没把你当人看。你觉得受这样的污辱是很见不得人的,所以尽可能地把话吞进去,而且还希望大家不会注意到你,就当做没讲。B拔腿就跑也是你解决人际纠纷的一种方法,不过就是助长了对方的气势。你的这种方式可以说是想逃避问题的表现,而且是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