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毅  刘华 《德育信息》2002,(2):48-50
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遵守纪律、品行端正;学习能力较强,成绩优良。部分家长、教师只看到他们的分数和表面的乖巧、聪明和勤奋,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仔细调查和深入分析,更缺少积极的心理素质培养。事实证明,优等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道德认知水平并非完全同步发展,优等生往往受到比一般学生更多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关丽 《职教论坛》2003,(22):51-52
优等生是指班级中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大多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成绩优秀。在班级中,优等生是学生中的骨干和榜样,老师的得力助手,深受老师和家长宠爱,他们周围充满了掌声和赞美声,而一旦遇到挫折,他们的内心极易发生急剧变化,产生许多烦恼、困惑,并出现一定的心理偏差。一、优等生心理偏差的成因1.“成绩拔尖”容易产生骄傲自负心理骄傲自负主要表现在思维敏捷、成绩拔尖的学生身上,特别是一些长期担任班干部或竞赛获奖的学生尤为明显。如学生陈某在高一时,一直是名列前茅,由于没能正确对待以往取得的成绩,变得骄傲自大,缺乏继续踏实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时,教师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对普遍学生或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很少提到学习优等生,因为这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有捣乱行为,表面看来他们不会令老师和家长操心。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对于学习优等生需不需要进行思想教育?该如何进行教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一、表象学习优等生是指学业成绩优良的学生。这些学生多数在行为上遵规守纪,安分听话,责任感强,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能较好地完成,所以,在老师的眼里,他们是堪为表率的好孩子。正是他们良好的表现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使他们有机会扮演普通学生渴望的角色,也正…  相似文献   

4.
榜样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树立的模仿对象。教师习惯于选取学业优等生作为班级学习的榜样。学业优等生承担着榜样示范的压力和外界施加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一些心理困惑。榜样压力的形成是社会、教师、家庭和同伴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消除榜样压力对学业优等生的消极影响需要从社会评价机制、社会支持系统、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孙国海 《教书育人》2001,(23):39-39
在班级中,优等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以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成绩优秀、道德行为端正而受到班主任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重视和宠爱,他们时常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学习成绩的优秀、道德行为的端正与他们心理健康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一个学习成绩优秀,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很出色,师生交口称赞的学生,也可能心理发展是不健康的。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竞争和参与意识的增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意识空前活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意识日渐增强,导致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成绩优秀学生…  相似文献   

6.
赵忠春 《地理教育》2012,(10):49-50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分析为什么到了学校后有些学生会逐渐变成"后进生"?并且"后进生"的学习心理与优等生的学习心理差距极大?每个儿童都有天生的求知欲,是天才的学习者。是谁扼杀了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成了学习的厌恶者。1.教师:无可奈何的第一责任人当儿童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成了学生接触  相似文献   

7.
后进生是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种种原因导致成绩滞后、行为不端,被贴上了后进生问题学生难教学生差生的标签,成为老师心里的死结。但我们老师了解他们吗?后进生与优等生的学习能力的有差异,教师对后进生与优等生的态度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差异,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许梅 《中学教学参考》2010,(21):124-125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与人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能力有差异,出现了一些问题:优等生思维灵敏,表达能力强,处于合作学习的优势,大部分活动时间及内容被他们占领,活动的任务被他们抢去完成;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加强对后进生培养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 ,往往会忽略了对优等生的思想教育。因为优等生成绩优秀 ,能力较强 ,各方面能起带头作用。他们大多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表现很好 ,讨人喜欢 ,在教师心目中是“美凤凰”。教师按照学生在校的诸方面表现和学业成绩把他们划分为优、良、中、下4等。有些教师平时只抓后进学生 ,放松了对先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因此 ,少数先进的优等生就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绩 ,不能正视自己的荣誉 ,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其主要心理障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爱好虚荣的心理由于优等生在班级集体中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质的研究方法.选取长沙市一个中学初一年级一个班的两名学生作为个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观察和访谈,比较了两名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就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初一学生不论优等生还是差生,自主学习能力都还比较低,通过比较发现,优等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自我效能感较差生强,这一时期,同辈群体和家庭对他们的自主学习起到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优等生”是青少年中一个重要的群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点。“优等生”大多天资聪颖,学习成绩突出,他们思想活跃,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也往往地认为“优等生”其他方面亦然,人为地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现象,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会造成教师只重视“优等生”学业上的提高,而忽视其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又容易导致“优等生”产生各种消极心理。  相似文献   

12.
所谓中等生,就是指除优等生和差生以外的学生。中等生易分化,和优等生、差生的边界是模糊的。中等生人数在教学中是个变量,在一定的阶段里,具有相对性和不稳定性。我们教师研究中等生,是因为他们有着广泛性。教师的经验及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研究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成绩一般服从正态分布,即中间大、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阶段,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分化不十分明显,但到了四、五年级,有一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同优等生的差距逐渐拉大,越到高年级这种差距愈明显,这是怎样的一种现象呢? 一、原因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分化现象普遍存在,而影响学生语文学习分化的因素很多,本人仅从语文学习最直接的因素:动机、智力、态度、能力、习惯和心理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找出他们与语文学习的相关性,得出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班主任,除了通过班队会等集体教育学生外,还应细心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既包括优等生的培育和学困生的工作——"两头";也包括中等生的扶持工作——"中间"。一、做好优等生的培育工作优等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好、思想好,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的学生。班主任既要对他们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又要指出他们不够的地方,并采取有  相似文献   

15.
一、优等生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优等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方面多样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健康等。本文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朱哲林 《广西教育》2010,(23):39-39
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与人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性格不同,能力有差异,出现了一些问题:优等生思维灵敏,表达能力强,处于合作学习的优势,大部分活动时间及内容被他们占领、活动的任务被他们抢先完成,学困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光听不说、不动,成为看客。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上有一部分学生未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17.
适时点拨,让优等生更优秀优等生往往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但同时,有些优等生对自己的不足往往认识不够,对自己的人格修养、知识涵养、能力结构等综合素质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杨美清 《成才之路》2013,(26):22-22
在学校,大凡对各方面比较差的学生,无论从管理还是其他方面都比较关注,也比较严格。而对品学兼优学生更多的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进步与否,致使这些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重视和纠正。据了解,目前在青少年中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加强对三好生、优秀生的心理辅导,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一、优等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首先是焦虑心理。大多数优等生成功欲望过高,总希望自己什么都应比别人强,这种心态一方面为优等生提供了不竭的进取动力,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优等生对自己估计过高,给自己制定的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下应重视优等生的培养,更应注意全面培养支持,素质教育可以使优等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养数学优等生,要精心选择内容,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优生畏难"现象,健全对优等生的激励机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培养中学数学优等生的研究往往偏重于思想教育层面,涉及具体学科教学对策时往往显得笼统、宽泛.从数学优等生在高三复习备考时的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入手,从中找到了以下有效的教育教学对策: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组建数学培优班进行集中活动;在集中活动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成果展示和设疑探究两种教学模式;在集中活动时,老师们分包学生,并对所包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减少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