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借助有关移民和教育的相关文献,对(知识分子)流散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强调了知识流散,特别是全球知识分子流散的重要意义.本文引入了一个关于中国海外知识分子和国内研究界、以及世界其他地方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之间交流方式的案例研究,以此揭示这种知识流散在全球化背景下,尤其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丘逢甲的生命历程仅仅 4 9个春秋 ,但他处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国内政治风云突变的中国近代 ,他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实现了人生的三次转变。即由传统知识分子向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转变 ;由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向资产阶级维新派及革命派知识分子转变 ;由投笔从戎 ,武装抗日保台向坚持实施“教育救国”的转变。丘逢甲的经历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变化的浓缩。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代,一些忧心国事的知识分子通过种种途径了解到波兰历史地理知识,并结合中国当时的危迫现状,运用评论、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向公众介绍波兰亡国和抗争历史。晚清时代知识分子从波兰三遭瓜分的历史寻找殷鉴,形成富有时代特征的波兰观,表达他们维新变法和反清革命的政治主张,反映他们认识到国际公法屈从于强权的事实,并从俄国侵略同为斯拉夫民族的波兰的历史事实,意识到日本以“同文同种”之说迷惑中国的真正图谋。中国知识分子普遍对波兰爱国运动持以同情,并对波兰复国有乐观的期待。晚清最后十年,不畏挫折的波兰爱国运动更是成为立志推翻清朝统治的包括许多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革命党人的榜样。  相似文献   

4.
从摄影术传入中国开始直至清朝末年,西方摄影师一直主导着中国历史影像的发展,引领着中国第一个摄影时代。清朝末年的影像记录深受西方国家在中国角色的变化以及西方人对中国认知需求改变的影响,镜头中的中国世界从仅限于西方人"猎奇式"的历史纪存逐渐向带有西方中心主义的瞬间记录转变。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型公共知识分子的出场与大步登上历史舞台 ,是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历史的奇观 :它开始是乌托邦观念的制造者与提供者 ,而后来成为意识形态的发言人与辩护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从乌托邦话语到意识形态话语的转变 ,意味着中国人文知识分子“谱系”的断裂。历史上 ,中国人文知识分子曾是社会终极价值与意义的维护者与阐释者。今天 ,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应当重建与历史的联系 ,在价值承担上向传统回归。这要求它实现三种转变 :1.从启蒙心态到教化心态的转变 ;2 .从“中心—边缘”意识到“守望”意识的转变 ;3.从政治权力取向到社会公共领域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型知识分子是由中国走向近代化的特殊性,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清朝权力结构和统治政策的变化、资产阶段的发展及斗争状况诸因素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文化传播媒介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的载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之相适应,文化传播媒介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大众传播媒介如新闻、出版、报刊逐步向近代化转变;教育从科学的附庸地位解放出来,成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活动的主体;知识分子从传统的帝师王佐的官僚阶层转变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这一切,都促进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迁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都归根于近现代中国势如危卵的内外形势.为了自强自救,传统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无用之学",不得不致力西学.  相似文献   

9.
从“士”到知识分子——略论现代知识分子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士大夫’”,绵延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废止和不可避免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促成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向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变。而这都归根于近现代中国势如危卵的内外形势。为了自强自救,传统知识分子不得不放弃“无用之学”,不得不致力西学。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学问观经历了一个由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学问观向以“文理之分”为特征的新型学问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曲折而艰难,但无疑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学问观的嬗变也引发了“重理轻文”等新的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要树立科学学问观,必须摒弃源于经世致用思想的实用主义价值观和学术研究中的急功近利心态,一方面坚持既重视科学素质的养成,又重视人文精神的塑造;一方面注重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和科学传统的培植。  相似文献   

11.
袁晓晶 《学科教育》2013,(5):122-128
“中体西用”是近代以来一种“融通中西”的思想观念.以“中学”为体,强调儒学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巩固传统的纲常思想;以“西学”为用,重视西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实用价值,以达到“自强”和“保国”的目的,二者间的关系与张力构成了“癸卯学制”的核心原则.“中体西用”观一方面对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传统儒家教化思想的近代危机.  相似文献   

12.
对知识问题的关注贯穿于张东荪一生的哲学沉思。他在批判西方传统认识论的基础上展开了他的认识论研究,对传统认识论有所扩展。在其早期思想中,张东荪借鉴了西方认识论,提出了自己的多元认识论主张:知识是多元的,不是对实在的表象,不是普遍必然的。在其后期思想中,他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知识论。他主张研究知识论要从生存对知识的决定关系出发并提出知识的境况决定论。从认识论发展的大框架而言,张东荪的思想是一条不同于英美认识论进路的认识论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奇迹,其第一大学院法商学院对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一方面培养了大批的经济学人才,使经济学薪火与联大精神一起得以传承,另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学学术水平的提高,持续影响着中国经济学学术发展的路向。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弱化、淡化语法等语言基础知识的现象,提出一方面要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更新传统的静态语言基础知识体系,建构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必须依靠现代语言学基础知识,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从而解决语文教育的软肋或瓶颈问题。着重探讨了为什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和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严复(1852—1921)是向西方求真理的先进中国思想家。他早年赴英习海军,学贯中西。他站在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的立场上,鼎力倡言近世西方自然科学的“求真学”重实验的精神。他提倡重实验观察的“新学风”。弃绝误国害民的中土八股取士的旧学。他对近世西方穆勒名学,培根的科学归纳法进行了科学的陈述,尤其是他能摆脱西方实证主义和新黑榕尔派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偏见,站在变革求新的新视角首次向国人推荐《天演论》与黑格尔的进步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一本书读懂汉字》是一本关于汉字知识的科普读物,特色是把古文字知识与现代识字用字结合起来,使古文字研究成果为现代语文教学服务,从而使得似乎远离现代社会的古文字研究发挥了为汉字正本清源、揭示规律、好学易用的作用。通读全书,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新颖、科学、实用。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 ,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机遇与挑战 ,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未来的教师处于“知识授予型”向“知识创造型”转化的重要变革时期。随着教育与科研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越来越趋向于一致 ,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对传统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为弘扬传统美德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德育课程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重视现代道德与传统道德的整合,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修辞批评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辞批评作为文学批评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在当代的复兴,对文学批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从西方现代修辞批评角度看,对修辞本性的哲学反思,将修辞看成是一种话语实践,看成是对真理的认识和表现,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文学和文学性问题;另一方面则可以从修辞批评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关系看,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更靠近修辞批评这一特色,以更好地发掘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从现代文学的内在逻辑,来说明解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的命运走向。本文认为,由于五四前后科学世界观迅速取代了传统的天理世界观,中国知识分子并没有深刻地感受到西方人的幻灭感和迷失感,因此现代主义在现代中国无法取得长足的发展;相反,由于现实主义的理论预设中存在着“客观观察”和“主观建构”之间的内在矛盾,使它能够走上与其在西方社会中的发展所不同的方向,最终成为现代中国的主导性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