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 (一)学习任弼时同志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对工作极端负责、关心群众疾苦、坚持原则的崇高品质和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任弼时同志的崇高品质概括地表现在“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怕工作少,说明他热爱工作,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怕麻烦人,说明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群众,尊重集体生活的原则;怕用钱多说明他生活艰苦朴素。这“三怕”,从对工作、对群众、对生活三方面态度上,体现了他的伟大人格,显示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2.
任弼时同志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始终保持着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战争年代,他和广大的干部战士一样,穿的是粗布衣,吃的是粗米饭,和大家一起行军、打仗,从不特殊。他的身体不好,同志们关心他,有时给他另外搞点吃的,他都不允许。进城以后,他仍然保持着战争年代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住在北京景山东街一所不大的旧房子里,面临大街,车马喧闹,很不宜休息。同志们替他选了一个比较适宜的房子,建议他搬进去。他说: “那个房子住着一个机关,而我是一个人,怎么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呢。”同志们又建议他买个合适一些的房子。他说:“买房子要花钱,还是住这个房子  相似文献   

3.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是一篇优秀的记事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新增选的课文.这篇文章在建国初期就曾经选入过中学教材,是一篇很受初中学生欢迎的传统篇章.这篇文章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因为它记述了任弼时同志的一些生动而又真实的生活故事,从几个不同方面反映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是因为这篇文章用了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结构清晰,文风朴实无华,易于学习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李庄同志写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文,在五十年代初期曾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当时读这篇课文的学生现在都是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了。他们曾从这篇文章中汲取到丰富的养料,懂得了革命真谛:我们的党是一个有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的党,我们党的各级干部的最高行动准则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认识已在一些人中逐渐淡漠了,甚至完全从脑海中隐褪了。现在,我们欣喜地看到这篇文章又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手捧这篇文章,不禁有一种燕归来似的亲切之感。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作为领袖人物,任弼时同志当然有过叱咤风云的光辉业绩,但我们却可以更多地从他平凡的琐事中看到他崇高思想的折  相似文献   

5.
这篇课文文字浅近,学生一读就懂,教者可根据“浅则深之”的道理,巧妙地组织教学过程。首先,宜从“以读促写”角度深化,组织学生仿写。第一步弄清文章写作特点。文章特点一是先总起,后分述,条目一清二楚。二是本文的材料选自“生活小事”,给人信手拈来,不费气力之感。尤其是题目说“二三”事,实际上选  相似文献   

6.
【自学重点】鲁迅先生爱增分明,对同志的嘱托认真负责的精神;方志敏烈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倒叙手法的巧  相似文献   

7.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通过一些平凡小事,反映了任弼时同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质,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怎样待人,怎样接物,怎样对待人生,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的光辉榜样。讲授这篇课文,哪一个教师都会联系实际地把教育学生学习任弼时同志的思想、品德、情操、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放在首位。这一点是勿庸赘述的。这篇文章还是描写人物、特别是用平凡的事例描写人物的典范。它取材真实可信,语言直朴;重在以事感人,不加雕琢。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撰写人物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学习作者由日常生活中选取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则是本文教学的又一重点。初二学生在写先进人物时,往往不会“以小见大”,不少学生常因为没有象舍身抢救落水儿童那样的“大”材料,而觉得无话可写。他们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小事来表现先进人物的可贵品质。讲授《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应着重让他们看到作者是怎样搜集事例、占有材料、决定取舍和组织材料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文共选取了弼时同志日常生活中的十六件看来平凡但很有意义的小事:①病势很重,还作政治报告;②病势稍轻,即屡次要求增加工作时间;③带病工作到深夜;④去世前五六天还找人谈话、搜集材料;⑤胡宗南匪帮入侵延安时,夜以继日地艰苦工作;⑥到山庄调查;⑦和驻地农民谈话;⑧了解商人的情况;⑨和颐和园管理处的同志畅谈;⑩退还老乡的芦席;(11)怕踏坏庄稼,不肯走小路;(12)遵守公园制度,不走小门;(13)拒绝妹妹不合组织原则的要求;(14)怕牵动一个机关而不肯搬家,也不让花钱买房;(15)公家发了东西,总要问明情况,怕被特特照顾;(16)对同志的照顾无微不至,可以想象到,作者在向任弼时同志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要点这篇课文是一篇写真人真事的好文章。作者从三个方面,选择几件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热情赞颂了任弼时同志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叙事先总述,后分述,由概括到具体,各段以概括句起首,观点明确,事例具体,眉目清晰,文字朴实。因而,很适宜初中学生阅读模仿学习。从中不仅可以受到思想上的感染和教育,而且可以学到  相似文献   

9.
一、本文是一篇带有传奇色彩的史传体人物传记,它主要记述了博鸡者的为人和主要事迹,刻画了博鸡者的高大形象,最后以评论作结,点明写作目的.二、文章开头用极简洁的文字勾勒了博鸡者的为人:“素无赖”,“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还“任气好斗”.乍看,博鸡者简直无耻下流,面目可憎.随之,作者用较长篇幅叙述了袁州太守的冤  相似文献   

10.
一、自学目的:学习选取日常生活琐事在行动中显示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王翱不徇私情、廉洁奉公的品格。二、自学重点:重点放在对课文的理解和翻译上。学习在矛盾冲突中刻划人物性格的写法。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和词性活用现象。三、自学提示:(一)王翱是怎  相似文献   

11.
一帆同志于今年2月18日告别人生。他在得知自己身患肺癌而无可救治的时候,非常镇静。他嘱咐家人:不要搞告别仪式,不要保留骨灰,只要给至亲好友发个讣告就可以了。我知道,这是一帆同志的本性使然。他为革命工作了近60个春秋,无论在战争年间,还是在和平建设的岁月里,他都是有所建树的,但他从来不张扬自己。离休前后,他为教育科学翻译出版了近百万字的书稿,可在署名时仍旧不写廖一帆,而只用“劳永光”三个字。他这一生啊,真是不求闻达于人间,只愿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文献   

12.
杜国庠同志,生于1889年,卒于1961年,广东澄海人。是一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教育家。曾用杜守素、林伯修、林伯、吴念慈、杜惑等笔名。1925年参加革命,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无产阶级文化运动和学术方面的战斗活动,先后发表《先秦诸子》的若干研究、《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便桥集》等著作,并为《中国通史》撰写了墨子、荀子各节。遗著编为《杜国庠文集》。我是解放后才认识杜老的,他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长者。关于杜老的一生,自有学者们去进行全面研究,为他作传。这里,只就我接触到的一些生活片断,写一些情况和感想。  相似文献   

13.
赵树理同志身高而瘦。面长鼻直,额头很高。眉细而微弯,眼狭长,与人相对,特别是倾听别人说话时,眼角常若含笑。听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地笑出声来。有时他自己想到什么有趣的事,也会咕咕地笑起来。赵树理是个非常富于幽默感的人。他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聪明、精细而含蓄,不是存心逗乐,也不带尖刻伤人的芒刺,温和而有善意。他只是随时觉得生  相似文献   

14.
夏明翰同志二三事河南翁德伟《革命烈士诗二首》(五年制第八册)中《就义诗》的作者夏明翰,1900年出生于湖南衡阳一名门望族,“五四”时期,领导衡阳学生运动,后背家远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1年由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入党,先后任中共湖南、湖北省委委员等...  相似文献   

15.
罗炳辉同志原新四军二师师长,在抗日战争中,他紧密地依靠抗日的人民,英勇果敢、刚毅不拔地开辟并坚持了淮南根据地。他的声威在津浦、淮南鈇路的东西两侧,淮河岸旁,大别山畔使敌人闻风丧胆。而广大的人民却以无比的亲切与尊敬称他为“救星”,  相似文献   

16.
一、自学目的1、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和细节描写、生动刻划人物形象的手法.2、了解谭嗣同变法图强、积极赤城、视死如归的品德。3、了解文言词的一些用法.二、自学重点掌握一词多义、古今词义的变化.三、自学提示1、本文的背景是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一、自学目的1、了解本诗反映的屈原的思想感情和斗争精神.2、了解《涉江》在节奏、句式、词语上的特点.二、自学重点在透彻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认识屈原的爱国思想和坚持正义顽强不屈的精神.三、自学提示1、怎样理解诗中所反映的屈原的爱国思想?第1节两次提到“莫余知”,这是诗人出发前的感慨,慨叹他竭忠尽智之心竟无人了解,也为楚  相似文献   

18.
《杨树》是篇说明文。作者能够抓住杨树的特征,进行准确而简明扼要的说明,使人们对杨树的种类、生长区域、特点及用途,有所了解,达到宣传和推广的目的。阅读本课的重点,应当是:在了解杨树的特点的同时,了解其在林业生产、工业生产上的广泛而重要的用途,还要弄清作者写作本文的思路和运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的写作手法。为此,阅读本课,要掌握以下几点:第一,说明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本文作者能够抓住杨树的特征,以先分类总述,再逐类说明,最后概言其共同特点和用途的线索,对杨树进行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说明。如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言间意赅地介绍了杨树的分布和分类。接下  相似文献   

19.
【自学目的】学习比较说明的方法,领会其作用。通过不同机器人的比较,认识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认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树立献身科学事业的远大理想。【自学重点】从不同机器人的比较中,领会比较说明法的作用.【阅读提示】本文是一篇说明文。学习之前,我们可以复习前面的知识短文《说明的方法》(四册26页)。以前我们已学过一些说明文,说明文是用简明  相似文献   

20.
一,自学目的1、领会本文以“土地”为线索,“形散而神不散”的结构特点:2、学习运用丰富的材料和联想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二、课文导读《土地》这篇散文围绕“土地”论古道今,潇洒跳脱,好象信笔写来,开阖自如,表面上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散”的,实际上所有材料都由“土地”这个线索贯穿起来,并且紧扣中心,“神”始终是不散的。请写出课文的段落提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