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三、教具准备 花生实物,花生植株挂图、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去壳和带壳的花生各一粒。提问;“谁知道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2.花生长在什么地方?(挂出花生植株示意图。教师说明: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为黄…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慕虚名的品格,立志做对社会有用的人。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句段,学习分清文章主次的阅读方法。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制作一张用落花生做背景,写有课题与作者姓名的幻灯片和一张花生生长的幻灯片,准备一块小黑板;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并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整合资源1.猜谜激趣。师:同…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胜负”、“不解”两个词语。2 .了解溪水变化的原因 ,激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能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准备 :CAI课件。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一、学会本课生字。二、理清脉络 ,熟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熟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 ,导入课题。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 ,学习生字 ,掌握识字方法。2 .指导学生写字。三、感知课文 ,理清脉络1.分段轮读课文。2 .检查读文情况。3.自由读课文 ,理清脉络。四、巩固…  相似文献   

4.
《落花生》选自《许地山文集>。文章感情真切,语言朴素,借落花生的特点,教育人们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在教本课时作如下安排。一、分清课文主次,抓住重点“练习分清课文主次”是本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项目。本课“预习”中要求学生“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课后“思考练习1”要求学生“按课文叙述的顺序填空,再说说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种花生→( )→( )→( )。”这两个要求都是为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分清课文主次而设定的。因此,我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让学生完成填空,理清文脉,知道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一、认知、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 ,会用“情谊”、“雪中送炭”造句。2.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继续学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一般方法。3.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背诵课文。二、情意目标想像课文叙述的情境 ,体会中朝两国军民在共同浴血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并从中受到感染。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词 ,重点掌握“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代价、情谊”的意思。2.熟读课文 ,初步概括大娘、小金花、大嫂分…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与设计依据1.掌握8个生字(词)的音和义;2.读懂第三自然段,理解伽利略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感悟伽利略“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高度智慧;3.读好第三段,背诵第三段。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预习准备1.自学生字词;2.读通、读熟课文;3.课前收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生平介绍的资料及有关比萨斜塔的材料。教学过程一、揭题、读题、引题1.板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反复读题,训练语感,激趣激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检查落实预习,通读课文1.检查生字读音;2.通读课文,画出生词,理解词…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的要求: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 2.朗读,默读课文,学习按提纲给课文分段,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4.进行简要复述课文的训练。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三、预习内容: 1.查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词,抄写下来,并完成课后作业1的读写内容;  相似文献   

8.
课时教学要点: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抓住课文中心,讲读二、三段,认识“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的联系; 第三课时: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重点讲读第四段,表情朗读。教学过程:(一、三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轻读课文。讨论: 1.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 (开拓学生的思路,从不同角度去感知课文内容。这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二次反馈。)  相似文献   

9.
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排山倒海”“瞻仰”等词语造句;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排比句的作用。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第一教时一、出示开国大典挂图(或播放录像片段),揭示课题二、自学课文1.边读边画上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按照“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场布置”“群众队伍入场”“大典盛况”“阅兵式”“群众游行”给课文分段。三、检查自学情况1.讨论分段。2.检查朗读。四、学习第1~3段1.读…  相似文献   

10.
好孩子》一课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方法应以学生自学为主 ,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 ,同时要突出“读”的训练。一、释题激疑 ,整体感知1 课文里谁是“好孩子” ?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2 范读课文 :听清生字词的读音 ,注意老师的读书语气。3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 (读准每个字的音。读过以后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4 边读边想 ,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5 检查 :(1 )认读生字卡。 (2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二、品词析句 ,体会情感1 学习第 1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每句话什么意思 ?教学这一自…  相似文献   

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是怎样运用确切的词语描写景物的。 3.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秋天过去了,天气渐渐冷了。这时候什么季节到来了?说说在这个季节里你见到的自然景象。 1.板书课题:30.初冬读课题中的生字。初chu。正音。“初”是什么意思?(表示起头、开始。例:“初学”、“初中”。) “初冬”是什么时候?(冬天刚刚开始。) (说明:课题中的生字开始教为宜,这样便于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既要教生字,又要教生  相似文献   

12.
学习目标1.认识“帘、女”等14个生字。会写“女、太”等6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体贴、照顾父母的愿望和行动。教学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2.感情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录音、生字词卡、一幅“小博士”图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趣小朋友们都喜欢听故事吧?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放自制课件《乌鸦的故事》)问:你们喜欢故事中的乌鸦吗?想向它们学习吗?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一个小女孩和乌鸦一样,可关心疼爱爸爸妈妈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  相似文献   

13.
非指示性教学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既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又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本文通过教学活动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不明确指示学习目标———生自拟“非指示性教学”提出“不明确指示学习目标”,即指教师对学习目标不作单向性的预设,不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判断,应让学生从自身特点、文本特点出发,确定目标。在中学,这一做法可在课堂中体现,而在小学,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还不能达到这种水平,教师可在预习课文时设计一张“三读”的表格。一读课文后,你发现了什么?二读课文你学会了哪些生字词…  相似文献   

14.
教学要求 :   1 学会 5个生字 ,一个偏旁 (小字头 )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体会课文中重叠词的作用。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并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   1 学习生字词 ,体会课文中重叠词的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一、运用激发情趣法导入本课。  出示纸船 ,提问 :这纸船有什么特点 ?(弯弯的、两头尖 )天上什么的形状像小船 ?(月牙 )  揭题。二、指导观察图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出示图 ,提问 :( 1)图上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学习任务1.出示课件:秋天到了。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3.多美的一幅秋天的图画呀。为它配上优美的解说词好不好?4.(在大屏幕出示全文,揭示课题)我们先认识一下“图”。5.想要配好音,我们得到哪几点呢?(读懂课文,把课文读得有感情。)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写字1.自由朗读课文。2.同桌拿出字卡,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扩词说句。3.小组长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检查本组…  相似文献   

16.
教学要求: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文章段落层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出示课题。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学生试读课文,并看文末插图: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赵一曼的一个普通粗瓷大碗。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段。该段有三句话,从哪一句话、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不平常的粗瓷大碗?(议论“仅仅”、“感人”等词义。)思考并回答:“照此思路,下面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本课生字词;在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内化课文语言,体味常识性课文用词的精练;在体验“自然之道”中激发探索哲理及学习语言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随文识字师:请小朋友认真听课文录音,注意文中画线的字、词。(课件出示文字材料,配乐范读)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特殊的邮票。(出示贴有16个生字的邮票模具),它上面的字是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我们先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生字(课件出示一、二自然段的文字材料),请小朋友快速看屏幕,记住画记号的词语,然后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把其中的生字词在书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记号。师:老师卡片检测认读效果。“来信、地方、事情、工作、盼望。”(老师判断前鼻韵母是否读得准,轻声是否读得好听,平舌音是否正确,在正音的基础上,再去掉拼音分组检测)师:记住了这些字的读音,再来扩充“我的词语库”。(出示“我的词语库”模具,将五个词语搬进词库里)师:小明想爸爸的时候,总盼望收到爸爸的来信。小明收到信后,发现了什么?请大家边听范读边注意看文中变色的生字。(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文字材料,生字变色)师:请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先自由认读信封里的生字词(课前发给学生装有第三段生字、新词卡片的信封);再同桌两个人一组考考对方,注意相互听音、正音;最后由学习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师:下面我们用对口令的方式检查学习效果(师出示“伟”字卡片)问:...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 :1 学会5个生字和1个词语 ,认识1个偏旁和1种笔画。2 认识8个生字。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知道课文讲的意思 ,感受人和自然的和谐 ,产生要保护植物的强烈愿望。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钢琴曲《怀想曲》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 ,先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朗读) ,谁听出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从课题可知道课文讲了谁和谁?爷爷是人 ,小树是植物 ,为什么把人和植物写在一块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1 自由读…  相似文献   

20.
问题教案一、出示课题,提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2.自学生字,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3.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二、检查自学情况1.指导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疆、蜜、够”。2.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让学生练习说“葡萄沟在什么地方?”3.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4.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这一段,说说葡萄沟产哪些水果?2.填空练习这段话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第三句话是按水果成熟的___顺序写的,写出葡萄沟水果___的特点。3.葡萄沟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