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问题的设置上,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现有的认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即会引起学习者的极大兴趣.例如,在教学"气候"一节时,可以引用冰灾新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听完新闻后产生疑问:这样的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它为什么会五十年一遇呢?下一次还会出现吗?什么时候出现呢?我们又该如何防御灾害呢?为什么出现在南方而湖南、贵州的灾情又最为严重呢?作为身受其苦的灾区学生,尤其迫不及待地希望解答这些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1.1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获得了许多感性认识 ,意识中已形成了潜在的概念。这些概念虽不乏片面和错误 ,但教师只要适当加以引导和点拨 ,即可转变成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就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节时 ,教师可以联系前面学习过的达尔文进化理论 ,提问什么样的生物才会逐渐灭绝 ?学生很容易想到不适合环境条件的生物。这时有的学生就会提出质疑 :优胜劣汰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是生物界进步的表现。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大力…  相似文献   

3.
许多同学在学习中都会有这样一些困惑:如地方时判断或气候分析等,教师一讲就会,而遇到问题就不会,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总是答不到"点子"上?为什么总是答得不完整?类似种种问题是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出现就在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的问题之间没有建立起正确的联系,要建立正确的联系就需要有一定的反思技巧.笔者在地理教学中注意采用了以下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运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1.联系生活,用事例导入。化学与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往往牵涉多方面的化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教学,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浓厚,记忆深刻。例如,在进行绪言课教学时,教师适时提出几个问题:“如果没有空气,地球上的生命体能生存吗?”“铁为什么会生锈?”“苹果去皮后,放置一会儿,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从而在积极的状态中学完了这一课。2.生动讲述,用…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学生读懂范文范文是仿写的依据,读懂范文是仿写的前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加强默读、朗读、复述、背诵、听写训练,使语文教学真正起到训练学生思维、丰富和发展学生语言的作用。解课题,要联系审题;读课文,要联系立意、选材;说段意、分层次,要考虑编写作文提纲。如《第一场雪》的教学,学生学习前教师先提出四个问题:①寒流袭来时,从清早到黄昏,天气有哪些变化?②下雪时和下雪后的景象是怎样的?③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声都快把树枝上的积雪震落下来了是真的吗?为什么这样写?④作者从第一场雪联想到什么,表达了他对这场雪…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能量"一节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教师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适应状态。健康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学习生理卫生知识 ,心理 (精神 )卫生知识及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几年的生物教学 ,自己体会到学生对生物教材中的常见疾病、卫生保健及青春期生理方面的内容兴趣较浓。讲课中学生对这些内容大都听得认真 ,而且善于提出问题。如有的学生问 :龋齿是因为牙齿里有大量的虫吗 ?身体无意受伤怎么办 ?贫血有什么表现 ?人吃糖多了就会患糖尿病 ?怎样补钙 ?为什么“巨人”会那么高 ?男、女为什么有区别……这说明学生很关注身体的变化 ,也说明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才…  相似文献   

8.
陈志萍 《文教资料》2006,(26):128-129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新单词。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是以什么方法得出这些新单词的意思?这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有什么联系?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本文旨在利用问卷和语料库就这些问题作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1.巧设悬念诱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绪言》一节时,我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如果没有空气,人类能生存吗?为什么?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了怎么办?做馒头时,为什么要用纯碱?放多了,馒头会发黄,放少了馒头会发酸  相似文献   

10.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1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思维能力上,才能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实际,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选择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去过资溪的泰伯公园吗?美不美?公园还要在这里铺草坪,这是其中的两块(电脑出示草坪图),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学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下面就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谈几点浅见。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兴趣1.情景导入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如我在《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教学中,课前做了大量的投影图片,教学中首先出示环境污染的有关图片,让学生观察,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质疑问难学生通过看投影图片会发现我们日常生活的周围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这样他们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如此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又如…  相似文献   

13.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怎样能防止这样的错误出现呢?”这似乎是每个小学数学老师都会自我发问的问题.确实,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教师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减少错误,总是挖空心思,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教师,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有些教师走进教室时学生总有一种热切的期待?为什么有些教师并未让学生加班加点,也不搞“题海战术”,但学生成绩仍能不断提高?为什么有些教师即使接的是“差班”,但不久这个班的成绩就会赶上甚至超过其他班?经过调查,我发现,这些教师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发挥情感的多种功能的作用。情感理论告诉我们,情感与认知是相互影响的。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意志的活动过程。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对动机、兴趣、意志等因素不仅起着调节作用,而且能促进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学困生连自己的化学教材都读不了,这样的学生能学好化学吗?再深入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会觉得化学既繁又难呢?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是根本原因之一。事实上,统观新编化学教材,它编排合理、规范,与实际联系紧密,语言规范,生动活泼,设计了观察与思考拓展视野联想与启示等栏目,集问题性、生活性、开放性、合作性、体验性于一体。教材本身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里的化学阅读不同于语文、外语学科的阅读,它是指  相似文献   

16.
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性。可见,教师能否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是影响一节课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这也充分说明了问题情境的创设对学生思维的主动发展的重要性。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故事法 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较抽象的“体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最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来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诸如“乌鸦为什么会喝到水?水有没有变多了?水位为什么会慢慢升高了……”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所有物质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核外电子绕核运动与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是一样的吗?”“既然液化气的主要成分是无气味的烃类,为什么家庭用的液化气有臭味?”“吃了白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这些问题都是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生提问。探究活动始于问题,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但实际教学中,面对学生的大胆发问,有的教师或不予重视,或视为刁难、钻牛角尖,甚至批评、挖苦。毫无疑问,这样做不仅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面对学生的提问,我们该采取怎…  相似文献   

18.
上知识点应用的课,传统做法是出示实际问题,寻找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的解答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上的优点是能有效巩固知识点,不足之处在于这种课一般都是在知识点学习过后直接安排的,从而学生非常容易联想到相关知识点,带来的问题就是"思维定势",也就不大能深切体会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加之生活背景之间联系不太密切,学生不大清楚教师在出示一个问题后为什么会出示下面的问题.长此以  相似文献   

19.
正一、现状解读,聚焦问题纵观统计与概率教学,安排学生实验操作是广大教师的一个共识。但是也存在疑惑,有的教师提出:在摸球实验中,部分学生凭借经验对摸球结果已经做出了正确判断,为什么还要进行摸球实验?是不是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为了"操作而操作"的伪实验过程?还有的教师提出:开展摸球实验过程往往会出现与实际结果"相反"的偶然性数据,学生面对这样的数据反而对正确数据产生了糊涂和怀疑。这样的数据究竟是成就了实验,还是破坏了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高二哲学常识教学和复习过程中,有不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人们能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新的物质形态以及新的生产关系,为什么说物质是不能创造的?”“既然人们能建立起许多新的具体联系,为什么说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呢?”“万有引力规律决定了水往低处流,人却能做到引水上山,这不证明规律可以被人改变或消灭吗?”等等。这些问题实际上涉及哲学中的“客观性”问题的理解,说明了它是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有必要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