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萍  王海民 《天中学刊》2012,27(3):36-37
在《资本论》中,"拜物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马克思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含义,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拜物教"是与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意识,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具有意识形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者几乎无人不读《资本论》。《资本论》意义远远溢出政治经济学范围,对它可以作哲学研读,可以作文学研读,也可以作伦理学研读,因而更可以而且理应从艺术和美学视角作专门研究。  相似文献   

3.
杨述的《恰到好处 》一文(以下简称《恰》文),主要论述作事如何掌握好“火侯”“分寸”,做到“恰到好处”,批判以“过”为佳的错误,并且区分了“恰到好处”与“中庸之道”、“折中主义”三个概念本质的不同。在论证这些问题时,作者运用了“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而且用得十分巧妙自然,因此文章收到了深入浅出、界定分明、论证有力、令人折服的效果。 明确概念通常采取定义、划分、概括与限制四种方法。《恰》文在论证过程中就恰当地运用了这些方法。 (一)定义法: 定义法是通过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在论说文中就是通过下定义来达到论说的目的。定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科学论文中常用的精确、完整、严密的科学定义;一种是在一般论说文中运用解释词语意义的方法所下的一般定义。 《恰》文开头给“恰到好处”所下的定义,就是用讲故事的方法解释语义来下定义的: “善于描写一个人的美,莫如宋玉,他在《登徒子好色赋》里这样地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真是‘恰到好处’。稍为多一点,或稍为少一点,就不美。” 这段文字就是巧妙地引用了一段宋玉关于“东家之子”的描写以解释“恰  相似文献   

4.
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四川省涪陵地委副书记莫世行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要从学习《资本论》开始。”(见光明日报1993年7月16日第五版)我认为他这句话,是有深刻体会的经验之谈。要真正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认真学习《资本论》。 《资本论》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础理论 大家知道,《资本论》中并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个词,马克思使用的是货币经济,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都包括在《资本论》中。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有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又必须通过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没有商品就不可能有市场。所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都必须以商品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资本论》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资本论》中既研究了简单商品的一般原理,也研究了资本主义商品的特殊性质,如果不懂得有关商品的理论,就不可能弄懂商品经济的有关原理,更不可能弄懂市场经济的有关原理,也就是,既不可能弄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一样,是个中性概念,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资本论》中对商品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5.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形象的,音乐作品同样存在"艺术形象"。但是音乐中的"艺术形象"可能与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所不同:(1)音乐形象不是具象化的形象,而是一种按照某种暗示所想象联想的形象;(2)音乐形象有时表现为一种情景表象,有时则表现为一种趣味、情绪或气氛。这是我们认识、理解音乐中"艺术形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苏辙《老子解》是历代《道德经》注释本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注本。理解全书,关键在于理解书中的主题概念——一陛”。苏辙提出一陛”的目的在于阐释老子的“道”,但是它兼容了佛儒的思想,本质上超出了“道”的哲学范畴。融儒佛道三教思想为一体也是有宋代蜀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资本论》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运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考察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当前我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为全校研究生开设了两门选修课:《〈资本论〉与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资本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受到同学们的好评。我们请他们在本刊介绍他们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体会。孟氧同志的文章已于第三期发表,现再发表胡钧同志的文章,供正在进行政治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有人认为在我国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主张取消按劳分配。其主要的理由是,马克思的按劳分配思想是以社会主义阶段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为前提的,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无法并存,社会主义改革运动的深刻矛盾就在于要把商品货币关系与按劳分配这两个在逻辑上绝对不相容的东西硬塞到一个框架中来,这就不能不引起一系列极其剧烈的摩擦与冲突。因而认为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是空想”,对按劳分配应加以否定。笔者对这种主张是难以苟同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后,理论界出现了研究热。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资本论》的学习和研究,从内容,方法和目标三个侧面探讨了它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关系问题。文章还对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阶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苏辙《老子解》是历代《道德经》注释本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注本。理解全书,关键在于理解书中的主题概念——“性”。苏辙提出“性”的目的在于阐释老子的“道”,但是它兼容了佛儒的思想,本质上超出了“道”的哲学范畴。融儒佛道三教思想为一体也是有宋时期蜀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如何运用《资本论》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面临的新课题。新近出版的《<资本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运用和发展》(陈征、李建平和郭铁民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以下简称《发展》)是我国学术界在这一课题研究中突出的...  相似文献   

13.
商小咏 《学苑教育》2012,(20):72-73
《资本论》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在其中体现着科学、革命、实践、人文四大精神。它对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9,(1):39-42
列宁和希法亭根据当时产业资本发展的现实,明确地界定了金融资本的概念及其内在关系的运行规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金融资本的运行也发生了新的转向,传统的银行与产业融合的金融资本概念受到了挑战,需要从更高的抽象层面来界定金融资本。沿着马克思《资本论》中借贷资本理论的分析逻辑方法,透过金融资本的内在关系及其运行轨迹来看,金融资本本质上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上的,以货币资本所有权为载体的资本权力转让与虚拟资本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使用过异化概念,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二十三年之后,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又使用过异化概念。对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曾经使用异化概念应当怎样认识?这是当前我国理论界争论异化问题必须弄清楚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近些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攻击、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手法,是大肆鼓吹从西方搬来的日趋衰微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说什么马克思主义不过是19世纪的一种文化现象,过时了,应该送到历史博物馆。这种贬低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搞乱了人们特别是一些青年的思想,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予以彻底批判。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资本论》的现实指导作用,来揭示与说明“过时论”的悖理与荒谬。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攻击、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主要手法,是大肆鼓吹从西方搬来的日趋衰微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说什么马克思主义不过是19世纪的一种文化现象,过时了,应该送到历史博物馆。这种贬低与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论调,搞乱了人们特别是一些青年的思想,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予以彻底批判。本文试图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著作《资本论》的现实指导作用,来揭示与说明“过时论”的悖理与荒谬。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所谓有用劳动的“有用”是高于使用价值的“有用”。高于使用价值的“有用”指的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对人生价值实现有用的劳动也就是对和谐人生有用的劳动。实行和谐人生劳动的关键是引导、节制人的欲望,提升人的能力并使之有效发挥。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决定了雇佣工人的劳动很多是有使用价值的无用劳动。《资本论》的有用劳动观实际上揭示了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一门人生之学。同时启示人们: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注意无用劳动对自然的破坏;解决好劳资关系不和谐问题,不应以损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为代价进行劳动;要通过节制和引导人的欲望,发展人的能力,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来发展和谐人生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