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把记者分为读书的记者与不读书的记者,是不是有点僵硬有点勉强有点生拉硬拽?记者自然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理至少是无所不通的大秀才,怎么还有不读书的? 有。我说不但有,而且还占了相当的比例,而且还有发展的趋势。我知道有的记者一年到头不进一次书店不买一本书,还知道有的记者碰到一起就侃大山搓麻将通报哪天有个饭局打听哪个会议有“戏”,如果某记者在这个场合介绍说哪儿正在办书展或者图书馆来了一本什么好书,那么马上会被认定是故作高雅是装模作样,于是彼此间自然拉开了距离。记得多年  相似文献   

3.
李频 《编辑之友》2002,(4):58-59
<读书生活>是中国现代历史名刊,其文化功绩已属于历史,而它的成长道路所揭示的期刊科学规律则将它定位于未来.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超越     
读书人实际上是有层次高低之分的。 浅薄的人,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浅尝辄止,抱残守缺,自以为是。 盲从的人,一味地跪拜在前人的脚下,端坐在前人画好的圈子里不住地打躬作揖,不敢越雷池半步。人云亦云,用前人的“金科玉律”来把自己死死的捆绑住,不愿动弹,不敢动弹。 世俗的人,为捞个“乌纱帽”、“黄金屋”、“颜如玉”,稍得即安,甚至不惜曲扭知识和灵魂。 赶时髦的人,在书中拣几个新词句,偷几件华丽衣,到处炫耀,哗众取宠,以图虚名。  相似文献   

5.
读书与写作     
我从小喜欢读书,更酷爱写作,就因为这,我参军不久,就当了连队的报道员,后来当了团里的新闻干事,再后来当了师里的新闻干事,再后来,就是转业到地方,供职于一家杂志社。二十多年来,我在各类报刊发稿上千篇,部队党委曾三次给我记三等功。转业到地方后,我于1988年出版了《谈新闻写作艺术》一书,1992年又出版了《天津建设的决策》。这两本书曾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中第二本书获首届全国优秀行政科研成果二等奖。因为在写作中取得一些成绩,1993年我被评为天津市第四届自学成才的先进个人。这些年来,我之所以能在写作…  相似文献   

6.
编辑与读书     
记者的基本功有两条:观察与思考。记者如此,那么编辑呢?我认为编辑的基本功也是两条:读书与思考。 这里,我先把编辑分为四类。 第一类编辑,可称为文字型编辑,亦可喻为理发师。再乱蓬蓬的“文章”,一经理发师修饰,那真叫出门尽是弹冠客,世上应无骚首人。为文章增色,仿佛画家  相似文献   

7.
读书与藏书     
按照古人的划分,藏书与读书是不同的。胡应麟论藏书家有二等:“列架连窗,牙标锦轴,务为观美,触手如新,好事家类也;枧席经史,沉湎箱,却扫闭关,鱼岁月,鉴赏家类也”。但是在实际上,前者说的就是藏书,而后者说的就是读书。后来洪亮吉广其意,将它扩充为考订、收藏、鉴赏、掠贩四种,但是依然不如只说藏书与读书来得明白。  相似文献   

8.
读书与藏书     
一个人如果被一本书吸引住,开始去认识作者、去理解他,与书产生一种亲密的关系,这时,书才对他产生真正的影响,他自然想保有这本书。每一张印了字的纸都代表一种价值,所有的印刷品都源于精神工作,应该得到尊重,这种看法在我们这儿已经过时了。现在,无论在大海之滨或荒山之上很难再找到一个不在印刷品泛滥之灾中灭顶的人。  相似文献   

9.
读书与小人物徐学坚信文字不会死,因为动荡的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制造小人物。无大把金钱可供挥霍,无炙手重权可任玩弄,无名士派头的明星光圈可以炫耀,无声色犬马可娱耳目,甚至不能在家中拍一下桌子,要一个自己喜爱的电视频道,这时,书籍可为小人物提供一个天地,在这...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与健康     
提出读书在心理健康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读书陶冶心灵,使人健康,在图书馆的优雅环境中使自己更充实、更自信、达到更美好。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出版     
《新闻世界》2004,(5):43-43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趣味     
有人问我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告诉他:“读书与写作”。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房里,早上迎着窗外射进来的阳光,或着晚上借着台灯的光芒,读着喜欢的诗书,写一些自己喜爱写的文字,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择友     
刘墉 《出版参考》2007,(3):37-37
一位出版商对我说:“所谓的畅销书,大约可以分为‘风头型’和‘稳重型’两种:前者内容不必好,但封面华丽。印刷精美、纸张讲究、言词激进。因为抢眼,所以常被书店放在柜台上。很容易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而畅销一时。但这种书初看十分精彩。愈读愈觉乏味。所以只能销售一阵.风头过去就很难卖了。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与梦想     
书是人类文化的实物载体。人类文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社会的变迁,智慧的结晶,科学的昌明,丑恶的衍生,人间的疾苦,凡此种种,自有文字以来,都在书中记录在案。总的说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带给人类的主流是好的。因此,自有书以来,读书便是历代各国的知识分子、文人墨客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方式,一种精神依托,时时刻刻不能离开的。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向来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将知和行紧密地统一起来。历史已经反复地证明,凡能坚持这样做的知识分子,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与望月     
我已年近花甲。这前半生半个世纪极其简单。就是读书(几十年)——教书(35年)——写书(25年),而读书几乎伴我一生,恰如日月星辰,空气水火。很早,我对清代张潮以望月喻读书之论五体投地。他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过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深浅耳。”儿时,家无点灯之油。夜晚,家人忙完,无月时,奶奶瞎着眼给我讲故事,教我会上谣:“月儿乖乖,快快出来,照着我孩,读书乖乖!”有月时,父亲虽“斗天的字认不得半箩筐”,也教我看“娃娃书”(连环画)。少儿的我,犹如云隙窥月,所读似…  相似文献   

16.
读书与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这个地方,我与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自己学艺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老师:一位是潘一鸣老师,另一位是全国钢琴界的“第一把手”、教授、学者朱工一先生,他们都是上海人。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学钢琴、学音乐是一部分,更多的是学做人,学习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读书与人生@滕矢初$中国广播艺术团  相似文献   

17.
出书与读书     
出书与读书■南方出书人成天与书打交道,理应多读书。在别人眼里,最羡慕的是出书人书多。但是时下不少出书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怎么读书。这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浮躁心态,这是做好出版工作之大忌。出书人应该多读书。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凝聚,做书籍编辑工作,没有渊博...  相似文献   

18.
看书与读书     
看书与读书在古代是有区别的。曾国藩在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一封信中讲到了这个问题:“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  相似文献   

19.
读书与旅行     
<正>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是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有着超然物外的洒脱。读书与旅行,既是乐事,也是雅事,都是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与素质。旅行就是读书,读山山水水、读人生百态、读风土人情;而读书就是心灵的旅行,在文字中旅行、在飘香的书页里游走、在先哲的思想里行吟。读书就是心灵的旅行,旅行首先要寻找心仪的目的地,读书首先要寻找自己喜爱的书。旅行目的地有很多,名山大川风景名胜、海外风光域外风情、  相似文献   

20.
影视与读书     
2006年11月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于丹<论语>心得>的签售会,一直到晚上九点半,主角于丹足足签了将近8000本,现场总共卖出了1.2万多册,打破了售书史上的纪录,超过易中天8月在上海签售<品三国>4000多本的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