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议“惩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玖菊 《科教文汇》2009,(7):100-100
“惩罚教育”与“体罚”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仍常被混为一谈,不仅普通学生教师对此不能分辨,而且一些教育家也混淆是非。体罚是对人身体的一种攻击性伤害,是一种野蛮落后、不道德的虐待行为。惩罚是一种合法教育方式,对违纪学生来讲,施以适当惩罚可遏制欲望的膨胀和我行我素的行为,能触及学生的内心,调动他们内在情绪,使其从内心区分对错,从教训中学会社会法则并改正错误。但惩罚不当或重复使用,会产生多种不良后果,在实施惩罚时方法必须得当。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当前教育惩罚的目的入笔,就惩罚如何更好地实施进行了探斩.文章区别了惩罚与体罚的区别,要求教育者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去认识学生的错误,此外还提出要在惩罚中注意保护好学生的自尊,要有爱心等.  相似文献   

3.
白杨 《科教文汇》2010,(21):65-66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曝光教师对课堂上不认真听讲、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体罚、侮辱等致使学生自杀的事件。这样极端的案例在教育中并非普遍存在,但教师以粗暴简单的方式对待有课堂问题的学生毫无教育智慧的参与育人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身心受到负面影响,这样的情况在全国中小学教育中却是普遍存在的。目前,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研究者都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很多地区对在岗教师进行了师德培训,对在岗教师进行教育智慧的再教育,但效果不甚明显。本文提出,反向应用社会学越轨理论来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阐释了中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从课堂问题行为的正功能提出了教师看待问题行为的态度,通过标签理论的反向应用即对问题学生进行肯定性评价和外部的监督实现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雷虹 《科教文汇》2009,(21):67-67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德育教育手段之一的惩罚教育对孩子道德认知的发展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最直接的行为感受。众所周知,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德育的视角转向惩罚教育,对惩罚教育进行剖析,探求惩罚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德育教育手段之一的惩罚教育对孩子道德认知的发展有着不容置疑的重要性。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最直接的行为感受。众所周知,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具有教育意义,因此,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将德育的视角转向惩罚教育,对惩罚教育进行剖析,探求惩罚教育中蕴含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理合法的"惩戒"教育是必要的,但必须把握好度,"惩戒"是为了教育,不是为了"体罚和惩罚"。  相似文献   

7.
蒋亚莉 《科教文汇》2009,(35):16-16,23
时下的学校教育中,体罚学生的现象比比皆是,造成的影响和后果很严重,主要是因为教师对自身权力的不理解与滥用,没有意识到尊重学生人格的重要性,因此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的创伤。教师有必要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变体罚为谨慎的惩罚,用爱和尊重来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8.
易敏 《科教文汇》2008,(18):63-63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使被惩罚主体的态度发生改变,菲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据此,发生态度改变的关键是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协调感,从而改变态度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为。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他们抵挡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教育需要激励,也需要适当的惩罚。在当前中小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倡导激励教育的同时,如何对学生实施适当的惩罚,实施一种"绿色惩罚",则是应该认真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施依法治校,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杜绝体罚学生现象的发生,有关部门根据《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了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本文就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与体罚分道扬镳的几点建设性建议。作者从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等几方面着重阐述如何深入孩子内心,规避不必要的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促使学生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道晓 《科教文汇》2008,(18):43-43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很大原因是由父母离婚、家长疏于管教或体罚等造成的。因此,家长应与孩子多沟通,注意孩子的言行,还要接受亲子教育,等等,真正为孩子创造一片心灵的“净土”。  相似文献   

12.
林英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186-186,107
惩罚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不良思想和行为给予否定性的评价,并采取有效措施使不良思想和行为得以及时纠正的辅助手段。教育者在执行惩罚教育时要做好奠定情感基础、控制惩罚量度等方面的公正。惩罚中应坚持慎罚、指向过错、及时与坚定、一视同仁、保持关爱等原则。  相似文献   

13.
如何正确理解、把握宽容与惩罚,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宽容的方法是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坚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惩罚的方法是抓好时机、慎之又慎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教育。对于学生,最好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惩罚,因为,宽容有时比惩罚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体育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到体育知识,更能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锻炼学生身体机能。为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育教学有效性,许多学者提倡将美学概念引入体育教学中,增强体育教学的审美特性,以更好的发挥体育教学的身心教育功能。体育教学和审美教育的融合是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思路,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同时又有效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本文将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审美教育思想的渗透展开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己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主体之一。体育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被认为是促售会蛩代化和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的途径之一。所以,在体育教育中,要充分利用体育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在把握住体育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学科特征同时,充分发挥体育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晴晴 《科学大众》2021,(1):148-149
第三方惩罚指自身利益不受违规行为影响的一方看到不公正行为所实施的对违规者的惩罚行为,其对公正分配、合作、社会规范维护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情境对第三方惩罚具有不同的影响.此外,该行为的发生也依赖于多个系统,如个体人格特质、情绪以及社会认知功能等;探讨第三方惩罚理论基础以及影响因素不仅能够让人了解到第三...  相似文献   

17.
何玉凤 《科教文汇》2013,(30):178-178,180
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正确地、科学地在班级学生管理中运用奖励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教育是一种大爱”。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路,知易行难,任重道远。为了历史使命,让我们不懈地付出智慧和劳动。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促成者、身心平衡发育的协调者,能够促使学生快乐的接受教育,音乐教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我们要利用音乐的感染性进行素质培养,利用音乐设置情境,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利用音乐的艺术性,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6,(7):75-76
语言暴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现在转变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问题,大众也开始逐渐关注这一现象。中小学体育教师从以教师为主到以学生为主的角色转换、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师的工作的压力以及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是致使中小学教师语言暴力产生的主要成因。在当今社会上,在法治社会下,老师已经不再体罚学生。但小学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对学生采用挖苦、揭短、讥讽等手段,这种变相的语言暴力的现象却依然时有发生,值得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学生日常管理与学生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风》2016,(7)
在高校,对学生采取日常管理,为的就是学生的行为举动能够端正,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而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实施创业教育能够为学生未来职业规划起到很大程度的作用。在学生创业教育中,加强相应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因此,将学生日常管理与学生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便具备可行性。本文在分析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两者融合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高校教育的优化及完善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