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本刊特组织了5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贯彻执行《讲话》所指出的文艺方针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节省篇幅,其中四篇文章中的副标题《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略去,文中一律称“讲话”。  相似文献   

2.
1942年6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时至今日,《讲话》已经走过了50个春秋的光辉历程。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高举《讲话》旗帜,深入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时候,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 《讲话》是一部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它标志着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在《讲话》里,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地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阐明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  相似文献   

3.
1942年 5月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开创了人民文艺的新时代。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学习《讲话》 ,就是要坚持《讲话》的正确观点 ,发展《讲话》的基本精神 ,使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纪念日。五十年前,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考察了五四以后新文学运动的实际经验,结合当时延安和解放区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文艺创作问题,发表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讲话》科学地分析阐释了中国革命文艺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指明了文艺家健康成长的道路和革命文艺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几十年的文艺实践证明,《讲话》具有巨大的真理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美学观在中国的重大发展。在《讲话》精神指引下,文艺家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建立了辉煌的业绩,受到了党和人民的肯定和称赞。  相似文献   

5.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人民文艺的新时代,今天我们纪念《讲话》,就是要坚持《讲话》的正确观点,发展《讲话》的基本精神,使文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正确认识和理解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发表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现代中国文学流动的历史脉膊,而且有助于我们公正地评价其应有的历史地位,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寻文艺的本质及其与社会历史生活的多维关系.一自“五四”至《讲话》发表的二十多年来,中国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及经历着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见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和政绩,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讲话》发表的前几年,许多追求光明的文艺工作者,在中央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今天重新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正确领会党对文艺的方针、政策有着重大意义。对待《讲话》,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讲话》的基本精神已经过时了,不能用以指导今天的文艺,一种认为《讲话》的一切论点,都有绝对真理的意义,谁要突破它,就必须使自己陷进资产阶级的泥坑。应该怎样分析和看待这些意见呢?我认为一要理解,二要求实。学习《讲话》,首先要了解《讲话》发表时的实际。毛泽东同志在《讲话》的结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有50个春秋。半个世纪以来,《讲话》的根本精神曾经哺育了几代文艺工作者,对于我国现代和当代文学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对它的评价和贯彻,也常受到某些干扰。来自“左”、右不同方向的有意无意的曲解,使之蒙受了歪曲,给人们造成了不应有的印象。这种消极影响,可说迄今未得到根本的消除。当前,我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因此,今天纪念《讲话》发表50周年,我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月,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2月20日,院党委宣传部和学报编辑部联合召开了纪念《讲话》发表五十周年的座谈会,邀请院内中文、美术、音乐等系的专家学者进行座淡。会上,大家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各抒己见,追朔历史,联系现实,热烈赞扬和阐述了《讲话》发表的伟大意义及深远影响。现将会上的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和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两篇经典性文献。多年来,人们只注重对《讲话》的分析和阐释,而忽略了《意见》的指导意义。实际上,就两者比较起来看,早在《讲话》发表10年前,鲁迅就在《意见》中对文学和政治的关系、知识分子如何看待自身和大众化等问题上有所论述,后来毛泽东在《讲话》中继承了《意见》的基本精神并有所发展,从而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献。  相似文献   

11.
反对《讲话》的人往往以否定《讲话》的科学性为突破口,进而全盘否定《讲话》。经过这几年的论辩,大家看得很清楚,《讲话》所论述的基本原理包含着推不倒、攻不破的客观真理性,经过战斗的洗礼,它的科学性愈益显露出耀眼的光辉。当然,《讲话》发表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在四十八年前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篇《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最重要的代表性著作,也是我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的伟大文献.它总结了"五四"以来中国新民主主义文艺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符合国情的马列主义文论原则和文艺方针政策,指导和推动了中国解放区文学的发展.联系中国解放区文学的实际,对《讲话》作认真的学习和研究,这对发展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一定会大有助益的.  相似文献   

13.
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在这部伟大著作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中国革命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结合起来,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并且围绕着这一根本问题,阐述了一系列文艺理论的基本原则。《讲话》是体现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要文献,自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一直是我党制定文艺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讲话》发表已经四十年了。从一九四二年到现在,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社会情况的变化,《讲话》的内容当然需要发展,但是,历史的实践证明,毛泽东同志所阐述的基本原则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下称《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了!半个世纪里,在《讲话》精神的鼓励和鞭策下,我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为革命和建设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谱写了光彩照人的篇章。重读《讲话》,深思今昔,真切地感到,《讲话》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纲领性文献,而且是指导当代广大知识分子前进的方向篇。  相似文献   

1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八周年了.在这个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如同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一样,《讲话》也经历了她的风风雨雨.《讲话》的基本精神依然是正确的.要求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深入现实生活,面向人民,深刻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现实,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革命事业服务.这是不能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至今已经整整50年了。半个世纪,五十度春秋,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时变化。社会主义文苑在《讲话》精神指引下呈现出一派春光烂漫、繁花似锦的景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几十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讲话》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文献,它对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文艺有着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迄今已经整整五十年了。 谁都无法否认,从1942年到1992年这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又经历了解放战争的考验;她迎来了伟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也身受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她在经济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却又出现过巨大的挫折;在文化艺术领域,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也有过万马齐喑、百卉凋零的日子。  相似文献   

18.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到来之际,我们潍坊教育学院举办了有声有色的纪念活动.为进一步弘扬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本院学报以专栏形式,刊发了部分教师撰写的纪念性理论文章;副院长张晓岩副教授为师生作了题为《创造性地学习〈讲话〉,繁荣新时期的文学事业》的学术报告;师生自编、自演了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文艺节目,举办了书画联展,展出作品110余幅(件).教务处在举办第三届  相似文献   

19.
《讲话》发表已经五十年了。本文认为《讲话》所阐述的无产阶级文艺的基本原则、原理,没有过时。针对近些年来极少数人诬蔑《讲话》是“机械唯物论”和“庸俗社会学”等谬论,本文进行了严肃的批评。进而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我们党第二代领导人和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领导人在继承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方面是作出了杰出贡献的。  相似文献   

20.
自古以来,政治运动对文艺思潮的产生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产物,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文化上的支撑。《讲话》发表前抗日根据地文艺与革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疏离现象。《讲话》剖析了民族危亡背景下文艺与革命应如何相处的问题。《讲话》发表后抗日根据地文艺的发展有了统一的遵循,根据地文艺与革命的关系呈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