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杨惠 《学语文》2004,(6):15-16
《春》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许多选本都将其选入 ,多年来也一直是初中语文课本必选的散文示范篇目之一 ,不知熏陶了多少少年对春的热爱 ,对大自然的热爱 ,对文学的热爱。那么 ,这篇散文究竟魅力何在呢?除了朱自清先生一贯的充满诗意的情趣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我想 ,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即这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既遵循自然规律 ,又契合人的心理感受 ,将客观写照对象融入主观心灵之中 ,既如实描写了自然之春 ,又饱含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春》的开篇说 ,“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话虽然简单 ,包…  相似文献   

2.
《春》说课     
<正>[课文精析]春天展现着美丽的世界,春天带来簇新的希望。朱自清的散文《春》就表现了这种意蕴。作者用清新、活泼、优美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日图景。《春》有丰富多彩的表达艺术,其中之一是一幅一幅地展示美好的画面。《春》全文共10段,写作思路为“盼春—绘春—赞春”。其中,“绘春”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结构为:第2段写春之新鲜,第3-6段写春之美好,第7段写春之活力。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如同一首抒情诗,充满着诗情与画意。它语言准确清新,生动形象,修辞手法的运用娴熟恰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本文试想通过修辞上的分析,帮助读者领会作者对春天景象的精美的描写,抒发其珍惜大好时光和满怀希望,奋发有为的思想感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篇反复辞格的运用,写出了人们盼  相似文献   

4.
<正>朱自清的散文《春》,1981年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里;1987年修订教材,《春》仍作为基本篇目编入新版本;初中《阅读》课本也选入了这篇文章。50年代开明书店出版的《朱自清文集》(四卷本)并没有收入《春》。据陈杰考订,《春》最早发表于上海中华书局印行,朱文叔编的《初中国文读本》第一册上,该书1933年初版发行;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的《春》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全文短小精悍 ,仅 731字。它以诗的笔调 ,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 ,赞美和歌唱了春的创造力以及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 ,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 ,是一曲春的赞歌。文章语言朴素自然 ,新鲜而富有风趣 ,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量修辞格的运用 ,通篇几乎每句都运用了修辞格。本文拟就《春》的修辞格进行评点式赏析。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 (用反复手法表达出盼春的急切心情 ,用拟人手法表示春到来的欢欣…  相似文献   

6.
《春》是朱自清著名的写景散文。在这篇散文中,作者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事物,紧紧抓住它们在春天独有的特征,以写意传情的笔触,把美好的春天形象生动地展示在我们面前。文章一开始,先总写一笔:"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不仅写出了人们对春天的殷切盼望,更写出了春善解人意姗姗而来。这就将春天人格化,情意化了。接着分  相似文献   

7.
不论写人叙事还是绘景状物,作者往往都倾注着丰富深厚的思想感情。作者抒发思想感情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作者直抒胸臆,即直接抒情;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即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称之为间接抒情,如《春》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在描写中蕴含着盼春的迫切愿望和因春天即将来临而无比兴奋的情感。了解这两种抒情方式,有助于在阅读中敏锐地把握住有关语句,从而进一步揣摩其中的情感。[能力训练方案设计引玉]  相似文献   

8.
感受和领悟     
<正>听初中语文教师讲授朱自清的散文《春》。第一段原文为: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教师告诉学生说:这一段写的是"盼春"。课下,我问授课教师:你从这一段感受到了"盼春"吗?老师一脸茫然,红着脸:大家都这样说。教师从参考书上获得的是概念,告诉学生的也是概念;教师没有从文本中获得真切感受,只能罗列出几个抽象的词语去概括,这大概是目前文学作品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弊端。问题的根子在于有的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写的《春》,是一篇饱浸感情的优美散文。全文不过七百来字,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瑰丽多彩、春意盎然的“春景图”。画面万物复苏,生气勃勃,引人入胜,催人振奋,激发人民“上前去!”迎接祖国美好春天的到来。 “春”,的确是惹人喜爱的字眼。谁不爱“春”呢?所以,从古至今,写过“春”的人很多,骚人墨客,诗人才士,不知曾献给它多少赞词。单说唐代吧,李白写过《春思》,杜甫写过《春望》,李商隐写过《春雨》,孟浩然写过《春晓》,金昌绪、刘方平都写过《春  相似文献   

10.
盼春     
三月,春寒料峭,春雨淅沥;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赞春天、写春天成了作文教学中师生间不可或缺的话题,本栏目特刊发黄松海老师的下水作文《盼春》和周琼同学的习作《寻春》,让读者一同欣赏。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插图选入了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这幅手迹最后一句写为:“曾记否,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而课文中最后一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教科书中这幅手迹与课文有“向”与“到”一字之差。这是为何呢?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1925年所作,1957年1月  相似文献   

12.
<正>师:同学们熟悉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一个活动。在“春”这个字的前面或者是后面添加一个字组成新词语,来表达你对某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并说出你添加的依据。生:我在“春”的前面添加一个字“盼”。因为课文的开头连用了两个“盼望着”,构成反复的修辞手法,能让我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之情。生:我在“春”后面添加“雨”,因为课文第六段描写的是“春雨”。生:我在“春”前添加的字是“赞”。从课文结尾部分的第八、第九和第十段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我在少年时代就熟读过的名文。记得抗日战争期间,我在苏北乡间,家中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初中国文读本》一套,我就是从这套“读本”中读到这篇名文的。这套书后来在战火中遗失。建国初期,我在上海读初中,曾从旧书摊上购得这套书的第一册(收录《春》),“文革”中又遭焚毁。自粉碎“四人帮”后,见到不少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春》,均未注明出处及写作年代,本想就我所知,写篇说明《春》的出处的短文,但苦无此书为依据。直至1982年,我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工作,由  相似文献   

14.
六年制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一课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这首词上阕前两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明白如话,所以教材也没有注释。但在教学中,正是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这两句的大意是:“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我以为这样解释未必妥当。理由如下:第一、这种理解与该词下面的内容相矛盾。既然春天“刚刚”在一送一迎中“回来”了,那么作者填词的时候就是春天。但接下来作者又说“已是悬崖百丈冰”,极写冬天的严寒。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再说,春天已经到了,还用…  相似文献   

15.
《春》大约写于1928——1937年间,在这个时期,蒋介石叛变革命,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朱自清面对着黑暗的现实,茫然四顾,找不到出路,怀着苦闷徬徨的情绪,走进书斋,专心从事“国学”的研究,对现实采取了逃避的态度,《春》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出来的。面对春天万象更新的景象和大自然的一片生机,他尽情的歌颂春天的美好,表现了对理想的渴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自己的苦闷徬徨。  相似文献   

16.
一、《春》在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地位 朱自清的绝大部分散文都标有写作时问和地点,而惟独《春》一文既无时间、地点,也未曾收入其早年出版的散文集中。以笔者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看,《春》一文最早收入在1933年7月出版的《初中国文读本》(朱文叔编)里,它是第一册第五组“四季景色的描写”中的首篇。文章以优美的语言,把自然界的春天与人类的春天融会在一起,使文章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春天的经典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文章开头短短的几句话,就散发着早春清新活泼的气息,作者热爱生活之情溢于言表,让读者心旷神怡,一下子进入春天的节奏。《春》这篇散文,朱自清运用了"小清新"的笔调,书写了一篇"春的赞歌",文章语言生动优美、主题简洁明  相似文献   

18.
曲天泽 《山东教育》2021,(13):64-64
惊蛰一过,东风渐起,北方的春耕时节就开始了。阵阵春雨滋润着土地,融化了银霜和残雪,“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万物焕然。每年一到这个季节,耳边总会莫名地回响起小学时我们跟着老师朗读的朱自清先生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相似文献   

19.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入了郑振铎的散文《猫》。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叙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尤其是《猫》文主旨的多重性,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20.
郁茹同学问:《春》一文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描绘春景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感情的?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就像是在眼前展开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连环春景图,作者饱蘸热爱、赞美之墨细腻描绘、精心雕琢。笔下的春色惹人爱、令人醉。“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作者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