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价值标准是主体尺度,主体尺度因其主体的多元性势必导致价值标准的多元化,合理的价值标准只能是民主,只有民主才是衡量价值合理性的唯一标准.民主是指自由主体在平等基础上按照多数原则以投票方式为统一意志而进行的价值选择活动,民主能够成为价值标准主要在于它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还在于它具有普适性与可操作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合理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教育教学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再思考,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性的思考.合理性是教学反思的内核,具体表现为教师以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为时间维度,以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为内核,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规范论对于高校内部管理研究具有明显的适应性。在规范论视角下高校内部管理应该做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与管理科学化的目标相联系,建立评估和激励体系;着眼于宏观调控、正确处理党政间的关系,实行分权管理。这也是中国高校内部管理要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应然状态”。  相似文献   

4.
新闻真实本质上是真与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是客观真实和主观真实的统一。新闻传播活动的实质,在于合规律性的内容,以合目的性的形式传播,即以善的形式传播真。  相似文献   

5.
大学排名的合理性包括排名活动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大学排名机构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着其排名活动的合目的性,而合规律性则被排名机构所忽略.文章以各个大学排名机构的实践为基础,讨论了大学排名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问题以及实现大学排名合规律性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与其它经济形态一样,以趋势性展现其内在的规律性。这种趋势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经济的趋势性内在地蕴含着合理性,因而它的发展表现为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作为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教育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存在,揭示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和创造合理性教育的学问。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和教育思想。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就是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象是教育现象,方法是实证,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目的是创造合规律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对象是教育思想,方法是前提反思,任务是反思教育思想的前提,揭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合理性,目的是形成对教育的整体的和根本的认识及系统的教育观,沟通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理性,教育学实现科学化必须通过研究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创造合理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认识和把握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大趋势,即具有合规律性,又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即具有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科学真理性与价值合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学语教学的情状,使我想起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哲学命题。合目的性即语教学主观上尽其所能,旨在让学生身心全面自由发展,神情惬意心胸豁然;合规律性即语教学客观上尽其所能,旨在寻求师生对话的合理性,游刃有余物我两忘。两的和谐是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教育规范的基础和自由发展的中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规范是调控人们教育行为的具有不同程度之普适性的指示或指示系统,而使教育规范从无到有的充分而且必要的条件是合规律与合目的。教育规范的作用就在于保障主体教育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就是自由发展。遵守一定的教育规范是进入自由发展境界的门户,教育规律是通过教育规范这一中介而与自由发展发生关联的,而教育规范则是通过自律与自由发展发生联系的。  相似文献   

11.
大学治理,理念先行。大学治理理念与大学的精神品质、学术理性价值、治理模式以及治理绩效密切相关。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是大学本质的核心属性,从而决定了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理性选择。探索实践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理性,一是要提升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活动,二是要增强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效应,三是要塑造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境遇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学研究应该由伦理批判转向伦理治理,这种转向有其理论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主要特质重在"伦理建构",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伦理治理的实质是"商谈伦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目的是"善治",转基因作物产业化伦理治理的基本途径是"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制度有其特定的制度精神,民主是现代大学制度价值构建的核心。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是实现现代大学制度民主的关键。现代大学制度的民主困境体现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背离,因此,应当从树立民主价值理念、落实民主主体地位、实现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等方面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从而实现现代大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无论社会和大学如何发展,大学以知识和学术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本质仍基本不变。因此,学术管理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和本质就成为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诉求。学术、大学学术、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学术管理之间有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本质内涵。历史上的我国大学学术管理制度虽然有过良好开端和颠峰时期,但总体上呈现一种积弱积贫的状态。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学术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以后升大学渠道委员会报告》旨在为新加坡的大学体系以后的发展提供建议与策略。该报告集中探讨了有计划地提高公立大学的同级生入学比例,建立多样化的大学体系,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建立多元的资助渠道并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等问题。该报告十分重视大学课程设置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重视质与量的同步提升、注重民主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公共理性在大学内部制度变革中的运用在于使制度变革本身能够保障社会共同体的教育利益。制度变革所涉及到的对权利和责任的重新分配,需要在大学内部成员之间达成一致或共识。基本的价值导向、规范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价值共识的达成、大学内部成员对制度变革的参与,是公共理性在大学内部制度变革中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教授治校:源流、模式与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授治校是西方大学理念的精髓,亦是西方大学管理的基本模式。通过对教授治校历史源流的追溯,阐述教授治校的两大基本模式——欧陆模式与英美模式,并从合法性、合理性和局限性的视角对教授治校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8.
大学治理:责任与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大学的结构、治理、管理系统、拨款机制方面以及知识、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大学在公众参与和权威主义方面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大学的未来取决于社会的引导和内部的共生。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向以教学和管理人员的共生结构为中心,高等教育经费需要多样化的渠道。大学的持续变革对于学校内部机制的公平、效力、效率、相关性,以及学生、教授、研究者和管理者等大学成员的道德规范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经济人”和“工作组织”的假设、“效率”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与行为规范、以工作为中心和独断型的管理方式分别成为大学管理文化的本质层、规范层和现象层的映射和反映。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民主、“无为而治”的大学管理方式则是人本主义的大学管理理念、制度和现象。21世纪的大学管理文化应是以东方人本主义的和谐观念和集体价值观为主流,以“观念人”假设和“生活组织”假设为理论支点,借鉴西方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管理文化的合理成分的创新型管理文化。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study, four recent self-initiated educational quality projects at Swedish universitie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article focuses on how the universities have handled the tension between external demands and internal norms. The aim is to contribute to an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quality management in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On the one hand, the projects are found to be built on similar rationales associated with accountability, reputation building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is interpreted as a response to the shared external policy context. They are also found to mirror similar ambitions regarding raising the status of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jects are found to differ considerably in their actual design, methodology, implementation, stakeholders and outcomes. This is interpreted as an active adaptation to the unique internal academic norms and cultures that exist in each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