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诗史中 ,宋诗是继唐诗繁盛以后的另一诗学范型。相对唐诗而言 ,宋诗一改唐人高华浪漫的诗风 ,出之以人文修养所特有的恬淡内敛。这种诗风从宋初开始 ,经由长期的发展衍变 ,在北宋元年间大致定型。而以黄庭坚 (山谷 )为首的江西诗派在此发展中 ,就成为宋诗学的代表。山谷为宋诗学的代表 ,这是因为 ,一方面宋诗异于唐诗的特质 ,在山谷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另一方面 ,山谷诗学标志着宋代诗学与诗法的完备 ,更重要也是最深层的是山谷诗学与理学辉光交映 ,为宋代人文精神殊途同归的一种典型。山谷诗表现出以人文意象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这…  相似文献   

2.
绘画创作过程,是使无生命的自然物溶心、主体无形的"情"铸形,形成心物一体、情景交融的意象。绘画创作是一个完整的意象思维过程,涉及到绘画意象的发生、形成和传达三个阶段。明代中期画论家绘画意象创构思想有其特点,在绘画意象发生上,主张绘画意象是心物适然相遇的物我冥合、是主体受对象"感兴"触动的神会心得,突显主体审美感知在绘画意象发生中的基础意义;在绘画意象孕育形成上,主张"外静内定"观,突显绘画意象与画家"性情"的本源性关联,强调画家"士气"与"博古"修养对绘画意象创构的作用;在绘画意象传达上,主张画家"即兴"作画,突显绘画意象创构的灵动自由和不受羁勒。明代中期绘画意象创构思想,较比于明代前期重"教化"与"师造化"观,表现出重"墨戏"与"师心源"的转向;相较于元代文人画重"寄兴"一路,表现出对体物象形的强调和世俗趣味的留恋。  相似文献   

3.
<正>唐诗史学者根据唐诗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唐诗的发展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全唐诗》共收入唐人诗歌四万馀首。据笔者粗略统计,诗歌题目中有"清明"字样的共51首,题目中出现"寒食"的共154首;诗歌内容(包括题目)提及"清明"的共134首,诗歌内容(包括题目)提及"寒食"的共201首。另外,诗歌题目中提及"上巳"的共有43首,而诗歌内容(包括部分题名)中有"上巳"的共27首。由此可见,有唐一代,在诗人笔下,"寒食"之名更为普遍而流行。  相似文献   

4.
唐诗是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中的瑰宝,其华美的篇章久为人们所喜爱、传颂,但是,跨越289年的时空岁月、五万首的庞大数量也使普通人望洋兴叹。而大量的名篇赏析和精深的著作不是让人觉得意犹未尽,就是感觉过于艰深。在人们心中,唐诗是绮丽的,也是难以企及的,对其只能留下“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的怅惘。能否有一种深入浅出、短小精悍的著作将唐诗亘古不衰的魅力展示出来,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也能全面领略唐诗的风采?余恕诚先生的《唐诗风貌》堪当此任。  相似文献   

5.
王彪 《华夏文化》2014,(1):27-28
<正>"渔父"是杜牧诗意象群中一个独特的符号。杜牧首次引"渔父"意象入诗见于《润州二首》,有确切年月可考者16首,年月不详者7首,分别作于文宗、武宗、宣宗等不同时期。该意象常见的表达形式有"钓竿""钓翁""钓歌""渔歌""钓鱼郎""垂钩"等。杜牧为何如此青睐"渔父"这一意象?"在文艺创作中,以心灵图式为蓝本对客体对象的特征进行抽象的结果,正是这类合适的形式,内觉与之遇合形成特征图式。"(巫汉祥:《文艺符号新论》)"渔父"意象恰恰就是反映杜牧心灵图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歌不喜浅露 ,讲究含蓄 ,每每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诗歌中的一些常用意象 ,在历代诗人的反复吟咏中 ,形成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能渲染特定的气氛。比如 ,梅花寓含高洁 ,牡丹象征富贵 ,明月寄托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芳草喻指无尽的相送惜别之情 ,等等 ,都是无需明言就能引起读者共鸣的。鸿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之一 ,在几千年的中国诗歌长卷中 ,鸿雁的影子时时可见。早在《诗经》与《楚辞》的年代 ,鸿雁就进入了诗人的视野。《诗·小雅·鸿雁》全篇以鸿雁起兴 ,以“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鸿雁于飞 ,集于中…  相似文献   

7.
刘贵高 《大理文化》2013,(12):57-59
长城,蜿蜒的中国意象 一条横贯大地的奇观 在千里之外,在心灵深处 以一种巨大的震撼力量 蜿蜒中国意象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下半年,青年作家冯唐重译泰戈尔名著《飞鸟集》,引起了文学界和翻译界的极大争议,经典作品翻译问题再度成为业界的热点话题。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了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使读者感到美中不足,有遗珠之憾,有时还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印象。比如,一位唐诗的英译者在翻译被蘅塘退士誉为"千古丽句"的李白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时,把这句诗译  相似文献   

9.
生命范畴是文化研究的一个核心领域.潜藏在中国古代典籍以及汉字之中的中国文化的生命范畴是与黑色联系在一起的,而非我们常常误以为的红色.这一"生命-黑色"意象渗透于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而尤其体现在"玄"、"娩冥"、"幼黝"、"嫁以昏时"、"母晦"、"墓暮"等语词的系联之中,构成一个严密的体系.这一意象实际上成了中国文化的某种原型,支配着中国人,尤其是古人的哲学、审美以及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0.
正庄子在《庄子》一书中写了11个梦。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齐物论》中写的"梦蝶"或叫"蝶梦":"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个寓言是如此驰名,以致"梦蝶真人"、"梦蝶翁"成了庄子的代名词。"梦蝶床"也成了重要的文学意象。庄子的蝶梦在中国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史上影响很大,中国古诗文中关于"庄  相似文献   

11.
论立象尽意之认知语言学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象尽意"虽源于《易经》,但却不是国人特有的表情达意方式,而是人类之认知共性。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看,"立象尽意"实质上就是以意象、意象图式表征主体的认知与情感,其根据在于意象、意象图式之心理可操作性。就意象、意象图式之心理操作方式而言,"立象尽意"主要有直接与间接两条途径。直接立象尽意即直接选取特定物"象",寄托情思,表征认知;间接立象尽意即通过隐喻,将意象、意象图式从一认知域投射到另一认知域,给人启迪与遐想,或者通过转喻,让源域意象、意象图式为目标域提供心理可及。  相似文献   

12.
南越族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先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越族不是"男耕女织"的农耕民族,而是"以射猎为业",具有海上航运悠久历史的海洋民族,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正>如今,世界海洋垃圾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塑料。虽然不知道准确的数量,但有报告称"外海蓄积的垃圾中几乎全是塑料垃圾"。作为合成物质的塑料在海洋中不断蓄积,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各领域的有害影响也不断增加,尽管我们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影响的整体状况如何。海洋是包括公海在内的"地球上最大的公共财产",为有效应对海洋塑料污染现状,需要对海洋进行全球性的管理和统治。塑料改变生活世界最早将合成树脂制成塑料是在1907年。在那之后,塑料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回顾塑料的历史可  相似文献   

14.
<正>张天健致力于唐诗研究数十年~1,继《唐诗答客难》一书问世,经一版再版之后,其续编《唐诗答疑录》2004年9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同样受到众多学者的好评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喜爱。张天健青年时期还是大学一年级学生,便发表小说、散文,虽遭1957年劫难,他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九死其犹未悔"。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一方面致力于散文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功,同时又殚精竭虑地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对唐诗情有独钟。以  相似文献   

15.
《道德经》的传播主要包括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文化意象的错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经历了历史空间的行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译者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产生文化意象的"失落"。这一点从各家对老学的注解可见一斑;其次,《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被省译、误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有的是因为翻译底本的选择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文化意象的在异域文化中的空缺所致。总而言之,文化意象的错位大大影响了《道德经》的翻译文本质量和《道德经》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梳理并分析《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既是文本传播的需要,也是翻译活动文化转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其名著《中国小说史略》中评论《三国演义》是"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诚非虚言。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诸葛亮是三国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一位策划和驾驭历史发展进程的重量级人物。在整部小说中,诸葛亮一直都是以智者、奇人的形象出现的,对此,书中多有精彩演绎,尤其是对"隆中对"之前诸葛亮意象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下半叶乃至21世纪初期,对"花"意象的研究成为红学领域中一个独特的审美阐释视角。桃花的象征意象多元而丰富。曹雪芹在继承古人佳作的基础上,将桃花的悲情意象与作品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一起。桃花不仅作为园林背景存在于小说中,它与大观园中众女子的命运也息息相关,特别是林黛玉。桃花就是林黛玉灵魂的寄托,只有懂得黛玉对桃花的情感,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与音乐     
中国的唐代,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诗歌艺术光辉灿烂的时代,素有“大唐诗国”之誉。其实,还应该为它加上一个头衔:“大唐乐国”。以兼容并蓄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十部乐”为代表的宫廷音乐,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高峰,宫廷尚乐,也带动了全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一个被人们忽视了的有趣现象是,唐代的诗和乐,  相似文献   

19.
唐代乐舞     
《寻根》2017,(2)
正唐朝的乐舞艺术极为兴盛。开放的外交政策、各种艺术文化空前活跃和繁荣、唐诗的文学艺术、玄宗创建的"梨园"机构等各种社会因素,无一不是唐代乐舞艺术登上历史顶尖舞台的背后推手。乐舞俑再现唐代乐舞陶俑,是中国古代厚葬之风的珍贵展现,它再现了  相似文献   

20.
曲彦斌 《寻根》2013,(3):85-91
一近三百年历史的唐代,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诸方面都有其重要地位,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全盛时代。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唐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当时的许多大文学家多善以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