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观察,建立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可以使物体振动而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2.
《倾听声音》是我制作的一个个人网站。这个网站包括“城市街道”、“田野农村”、“学校”、“乐器店”和“剧院”、“工地”六个功能各异的板块。“情境模拟”“问题库”“太空影院”“网上漫游”“聊天室”等三级小标题都可以点击激活。每个功能板块将录像资料用“情境模拟”的形式把学习者带入各种声音的情景之中;“问题库”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提问的空间;“自由探索”部分的“太空影院”是一个由点击菜单自由出入的flash教学软件,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分析 《倾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设计了“寻找声音”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两个活动。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 《倾听声音》是《声》单元的第一课。本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寻找声音、模仿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探究活动,发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本课对于帮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声音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非常熟悉。正是因为太常见了。所以,学生很容易忽略一些有关声音的问题,比如:声音是什么?怎么就产生声音了?人是怎么听到声音的?这些问题,很少有学生去发问、去思考。在课堂上,专门对声音进行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物体发声的规律,学生会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做这个专题意在用最美的文字编织自然的锦绣,以最新的时文给学生美的享受,把四季作为桅杆,把景观作为风帆,调和自然的多彩,引领学生迈向生活的大海,点亮心灯,悟说人生……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能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问题发生兴趣,并积极进行科学探索。 2.经历发现声音与振动关系的科学过程,知道“振动发声”,并能用多种方法观察物体的振动。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常习惯于与别人相处,和别人说话,总觉得对自己无话可说,所以,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实际上,形成一个有深度的内心世界.离不开倾听自己的声音,就是经常与自己对话、交流。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无边的暮霭勾勒不出阳光的灿烂,风穿过树林,树叶之间发出声响,又吹开书桌上的扉页。望着路灯渐次亮起,那些印在白纸黑字上的片段,如蝶翅般颤动着闯入我的心田。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谢李陈 《阳光搜索》2014,(1):103-104
教学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物体怎样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找出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对本教材作了如下调整:在知识目标上,没有把课本中“我们能‘看见’声音吗?”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认识,而是把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融入到学生的第二次实验中,通过让学生再次亲手实践,体验振动与声音产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姜正亮 《科学课》2009,(1):12-13
教学分析;《声音的产生》是《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声音的产生是物体振动的结果。声音有大小、高低的不同。通过改变物体的振动,我们可以使声音发生不同的变化。”本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活动模块:一是了解声音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二是用各种方法使物体发出声音——造声;三是观察、感觉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变化,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白玉  李柏峰 《科学课》2009,(8):42-43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不同的声音》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在原概念的基础上通  相似文献   

16.
幸福是什么,很多人说幸福是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是一种需要用心去体味的温暖。其实,幸福是能听到的,只要你去倾听,你会发现幸福始终包围着你。  相似文献   

17.
18.
杨春娜 《科学课》2009,(9):10-11
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课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重点要求学生明确声音的产生过程——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教材针对振动发声设计了多个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反复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打下感性基础,帮助学生经历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告诉自己“所有的人都会笑话我”或“我要失败了”,你的自信心就会枯萎。如果你认为你能或者你认为你不能——那你想什么就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 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猜这段优美的音乐是怎样发出来的呢?2 看———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喇叭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老师今天特意请来一位“小精灵”(用乒乓球做的小人头) ,同我们一起欣赏这优美的音乐。(教师把“小精灵”放置在喇叭的纸盆上 ,音乐响起后 ,“小精灵”因纸盆的振动而欢快地跳起了舞。)师 :大家知道“小精灵”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地跳起来吗?二、发现问题 ,引导探究1 猜测 :(当学生看到“小精灵”在喇叭的纸盆上跳动时能稍稍领会到)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提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